国际商报记者 邵志媛
清晨,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红庙北里社区的张莲,下楼5分钟先来到小区的器材锻炼区做运动,接着步行5分钟到街对面的菜市场挑选购买当日午、晚饭要吃的蔬菜、水果,而后在小区门口附近的早餐摊前扫码支付取走了热腾腾的早餐……“出门也就15分钟距离,该办的事都能办妥。”
自2021年以来,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分两批次选择80个城市开展了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试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试点城市累计建设便民生活圈2057个,涉及商业网点45万个,直接服务社区居民4201万人。
一个个数字背后,是便民生活圈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探索实践。如今,便民生活圈建设从“推进”变为“全面推进”,“扩圈”行动开启新版本——商务部等13部门近日印发《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开,推动多种类型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受访专家表示,加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发展不仅有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时能够满足居民多元化的生活需求,为居民提供完善、便利、高品质的生活服务,让居民收获更多的幸福感。
“圈”出美好幸福生活
记者注意到,此次发布的《行动计划》在加强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上提出更多、更全面的举措,主要有五方面实施重点,包括系统谋划设计,优化社区商业布局;改善消费条件,丰富居民消费业态;创新消费场景,增强多元消费体验;推动技术赋能,提升智慧便捷水平;促进就业创业,提高社区居民收入。
在改善消费条件、丰富居民消费业态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发展“一店一早”、 补齐“一菜一修”、 服务“一老一小”。
中研普华研究员张星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菜篮子”“小修小补”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通过发展“一店一早”、补齐“一菜一修”、服务“一老一小”可以让居民享受衣食住行等基本服务,让绿色、安全的食品进入社区,让“小修小补”回归百姓生活,让老年养护、幼儿托育等服务设施解除居民的“后顾之忧”。《行动计划》能满足居民所需所盼,助力实现居民有便利、摊主有生计、城市有活力。在创新消费场景、增强多元消费体验方面,《行动计划》提出支持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时零售模式(平台下单+就近门店配送,就近门店下单+即时配送),赋能实体门店,拓展服务半径。支持净菜进社区、进超市,发展“中央厨房+冷链+餐饮”模式,提升预制菜产品质量品质。
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从政策层面肯定和支持即时零售模式,能够让即时零售平台获得更多税收、金融、人才等方面的支持。让即时零售模式出现更多的创新,也能够更好地支持线下实体的发展。
庄帅建议,在落实过程中,首先,即时零售平台需要根据线下实体在平台运营、收费、技术等方面情况提供支持,切实帮助实体店的销售增长,降费增效。其次,实体店要积极拥抱即时零售平台,服务好线上用户,保质保量诚信经营。最后,第三方服务机构要对平台进行监督,为实体店提供相关辅助服务。
推动便民服务升级
“中国40%~60%的城市商业消费及一般性商业活动在社区完成,尤其集中在餐饮、个人及家庭服务等领域。因此,在商业布局方面,许多大中型城市的政府把注意力从市区转向了建设社区商业。城市居民消费阶层的升级换代,为社区商业制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
当前,让城市生活更便利宜居,多地已在进行积极实践,并且明确了未来的“扩圈”计划。北京市商务局出台《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促进生活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措施》,要求到2025年全市实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今年北京将试点建设8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上海市商业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2—2035)》同样要求15分钟便民生活圈做到全覆盖,并将其分为“社区级商业中心”和“邻里商业设施”两个层级,以满足和便利城镇居民多元消费需求;《长沙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至2025年年底,长沙将创建不少于100个高质量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全面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同时,张星提醒道,便民生活圈仍存在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陈旧、新业态新模式渗透率不高等问题,需要从规划布局、运营管理和业态发展等方面重点加以完善。
具体来看,张星建议,在规划布局上注重分类建设,缺什么、补什么,因“圈”施策,建立社区生态圈;在运营管理上排查设施老旧等安全隐患,鼓励提升设施水平,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在业态发展上完善基本保障类业态,推动发展品质提升类业态,鼓励发展智慧升级类业态,打造生活便利化、服务一体化的便民服务。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也提出相关建议:一是改善城市交通网络。确保便民生活圈内的交通便利性,包括增加公共交通线路、提高公共交通服务的品质和频度,鼓励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减少交通拥堵。二是加强产业支撑和发展。将便民生活圈作为产业活力和消费市场的重要增长点,鼓励各类商业和服务机构进驻便民生活圈,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三是加强社会治理。建立健全便民生活圈的社会治理机制,加强社区管理,提高社区居民自治的参与度,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维护社区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