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文字讨好症”:个体在线社交行为研究

日期: 来源:全媒体探索收集编辑:全媒体探索

作者:管梦瑶,上海政法学院上海纪录片学院硕士研究生

来源:《全媒体探索》4月号

摘 要:“文字讨好症”兴起于互联网,作为网络用语引发人们热议,实际上强调了一种新型在线社交行为。“文字讨好症”行为动机也绝不仅是字面上的“讨好”,而是包括社交礼仪、情感表达、网络亚文化、自我呈现等现实需求,反映出该行为背后动机的复杂多样性。

关键词:文字讨好症;在线社交;行为动机;自我呈现;表达方式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在线社交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社交方式,是现实社交的延伸。“文字讨好症”在互联网上引发热议后,不少网友颇有被戳中之感。但也有部分网友表示以“文字讨好症”概括这种行为未免有些偏激,觉得被“讨好”二字冒犯。在线上沟通交流时,人们自觉或不自觉便会出现“文字讨好症”,这已然成为普遍的社交行为。实际上,本文所探讨的“文字讨好症”并不带有褒贬之义,只是用其概括当前一种在线社交行为。人们会斟酌文字内容,对文字进行软化处理,例如在结尾加上“啦”“哈”“滴”“哇”“呀”等语气词,或者是打出一连串的“哈哈哈哈哈”,把“嗯”变为“嗯嗯”等重复用词,又或者在句子后面加上“~”等符号。

青年群体在线社交中的“文字讨好症”

社会学家李安宅曾在《论语言的通货膨胀》中指出“语言通货膨胀”现象,认为“语言和语言背后的思想、情感的不匹配,就是语言的通胀”。[1]基于“语言通货膨胀”概念,似乎可以理解人们为什么要把“哈哈”打成一连串的“哈哈哈哈哈”。戴烽等人(2022年)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研究了“通哈膨胀”现象,认为其是语言贬值中的社交表演,需要加以警惕。[2]但这仅仅是因为“语言通货膨胀”现象所带来的语言贬值抑或是社交异化就要警惕吗?牛更枫等人(2015年)探讨了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真实自我呈现对个体生活满意的影响以及积极情绪和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社交网站中不同的自我呈现对个体的社会适应有着不同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社交网站在某种程度上补充或者扩展了线下交往。[3]

国外关于在线社交中的用户自我呈现相关研究主要以Facebook、Instagram为主,大多从微观以及宏观两个层面进行用户社交媒体自我呈现影响因素的探究,涉及社会资本、文化资本、隐私、技术等。[4][5][6][7]国内对于在线社交的自我呈现研究主要基于微信、微博等主流社交媒体,童慧基于微信“个人信息”与“朋友圈”的自我呈现进行了人际传播研究,[8]其研究结果也揭示未来的研究应该重点考察具体的社交网站使用行为。吴风等人(2021年)通过梳理大学生微信朋友圈意见表达策略选择影响因素,指出受不同程度的前后台控制程度和自我呈现动机的影响,大学生用户个体在意见表达策略上出现了积极主动型和保守防御型两个偏向。[9]回到“文字讨好症”社交行为上,青年群体对此持有何种态度?本文通过对青年群体“文字讨好症”行为研究,试图回答“文字讨好症”作为网络社交时代的一种新型社交行为,表现形式、影响因素有哪些?是表达方式的创新还是会给人们带来内耗? 

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以质化访谈方法为主,以期通过与被访者的深度访谈获得对“文字讨好症”更为丰富的认知,洞察“文字讨好症”的深层内涵。访谈问题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首先了解被访者的基本信息以及线上聊天习惯;其次就被访者是否产生“文字讨好症”进行原因挖掘,以及在不同场景、对象、情绪等变量下聊天方式转变的洞察;最后聚焦于被访者对“文字讨好症”的态度。此外,在访谈过程中尽可能鼓励被访者跳脱出“讨好”二字,比较线上线下人际互动的差别,以便更加全面考察线上“文字讨好症”行为的意义。实际研究中,募集了19名具有线上互动交往经历以及不同程度“文字讨好症”的青年人,其中女性11名,男性8名;学历上,本科生9名,研究生10名;在校学生13名,职场人6名;年龄从18岁到27岁不等。

“文字讨好症”的三种表现形式

通过研究发现,如今互联网上流行的“文字讨好症”实际上有三种表现形式,基于使用需求可以将其分为释放友善信号的文字友好体、表达强烈情绪的文字强化体以及基于一定利益目的的文字讨好体。

(一)文字友好体

在19位被访者中,极个别被访者不承认或者不自知自己存在“文字讨好症”,但实际交流中发现19位被访者或多或少都有“文字讨好症”,其表现是都包括了文字友好体,即在线上互动中会通过加语气词、称呼或者“~”等符号来软化文字,只不过软化的程度不同。被访者8经常在网上一上来就喊别人“宝子”,无论双方熟不熟悉,因为她觉得这样能短时间内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被访者10虽然也具有用“啦”“哈”“呀”“呢”等语气词软化文字的友好表达行为,但她不太好意思线上喊别人“宝子”“亲爱的”等较为亲密的称呼,尤其是对不熟悉的人。文字友好体的使用者多基于拉近与聊天对象的距离、表达对聊天对象的尊重、顾及别人感受而产生“文字讨好症”行为,体现了一种基本的社交礼仪。只不过基于自我性格等因素,有的文字友好体会更加开放热情,有的则略显礼仪式,但表达者都想尽力传递一种友善的交往信号。

(二)文字强化体

文字强化体多通过文字、标点符号等的重复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甚至会有些夸张。一连串的感叹号、一连串的问号、一连串的“哈哈哈哈哈”等都是较为常见的文字强化体。人们似乎觉得一个感叹号体现不出自己的震惊,一个问号体现不出自己的疑惑,一两个“哈哈”更表达不出自己的开心情绪,这一番操作实质上是“文字讨好症”中的文字强化体形式。另外,“好的好的”要比“好的”更显真诚,“okkk”要比“ok”更显主动,“来啦来啦”比“来了”更显积极,文字强化体一定程度上给表达者展现强烈情绪的机会,但同时带来的语言通货膨胀也值得我们深思。被访者6说:“朋友会给我分享她认为很好笑的事情,我一般都是用一连串的‘哈哈哈哈哈’来表达我确实也觉得很好笑,简单回两个‘哈哈’可能略显敷衍,表达不出我那种开心情绪,同时也满足不了对方的分享欲。”

(三)文字讨好体

文字讨好体多基于利益性目的,例如有事求别人帮忙,想要促成某项合作,或者表达者本身就是讨好型人格,其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采用软化语气的方式,以期对方能够给予自己正向反馈。此时的表达者或许情绪不高,或许发出的文字并非其内心真实想法,但用文字讨好体修饰语言可能让自己事半功倍,其最终在舍弃自己的真实情感、真实想法的代价下达成目的。同时,这种文字讨好较多出现在不对等的甲乙方、上下级关系之中,一方更加积极主动维护这段关系,并付出让渡自我的代价。当然,部分人会觉得被“文字讨好症”的说法冒犯是因为自己并没有出于讨好的目的跟对方交流,但不对等的关系放大了文字讨好的意味。

“文字讨好症”行为动机分析

(一)社交礼仪:线上弱连接带来语言表达的谨慎礼貌

“文字讨好症”中的文字友好体体现在消息发出者会反复斟酌文字内容,谨慎用词造句,以体现自身的社交礼貌,同时让对方感受到被尊重。这样一种语言表达上的谨慎礼貌更多是基于互联网中的线索消除环境,线上文字交流中双方并不在场,所以不能互相看到表情、情绪、动作等微表现,没有其他辅助社交线索,只能通过文字来窥探对方的意图。

文字友好表达能够通过语气词等的斟酌使用来展现自身的积极情绪,起到补充线上社交线索的作用。例如,“好”“嗯”这些简洁的回复给对方的线索很少,若双方都处于积极情绪下可能并不会多想,但若接收消息者情绪不高或者较为敏感,那么极有可能会猜测发消息者是否不开心、不乐意,或者对该人产生较为冷漠的负面印象。相反,若以“好滴”“嗯嗯”这些相对更能展现积极情绪的回复,无论对方处于什么情绪下都能较为直接地感受到消息发送者的友好礼貌。

有研究(华杰,2019年)指出沟通中存在信息源和信宿两极,沟通的两极相互依存又相对独立还各为自变量,使得沟通中存在双重偶然性。[10]信息发送者传递的内容固然重要,但若信息接收方未能正确解码信息,那么双方之间很容易产生误会,沟通结果则是失败的。文字友好体表达可以有效丰富信息内容,帮助消息发送者精准编码的同时,也有助于消息接收者的正确解码,呈现出友好礼貌的同时也能减少不必要的误会。被访者14:“因为线上不同于线下,我们看不到对方更多的东西,可能去猜,那猜来猜去很可能产生误会。”若双方的关系较为疏远,那么沟通中双重偶然性发生的概率则大大提高。文字友好体更多发生于弱关系之中,双方并不熟悉。如果想要努力拉近双方距离,消除冷漠和敌意,以友好体待人或许可以增加线上人际交往的人情味。基于此,文字友好体已经成为大多数青年人的习惯。不过这样一来,原本正常简洁的对话在对比之下可能显得较为冷漠与突兀。

(二)情感表达:情感过度补偿带来语言通货膨胀

媒介技术的不确定性,影响到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顺畅性。但跳脱出技术决定论后会发现基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线上原本匮乏的社交线索得到补充。即使我们看不到对方的表情、动作,但依然可以分享自己或感受别人的开心、激动、愤怒等情感。有学者(董晨宇等人,2018年)指出这其实是中介化传播环境中的“情感补偿”,其中常用的主要工具包括标点符号、文字、表情包等。[11]关于中介化传播中文字的创意使用其实正是“文字讨好症”的重要表现,这也反映出“文字讨好症”出现的原因之一是人们的情感补偿。多数被访者都谈到自己经常会打一连串的“哈哈哈哈哈”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不仅中文世界如此,英文世界也如此,“I am so busy”表示我很繁忙,若个体想要强调自己的焦躁等复杂情绪,则可以表述为“I am sooooooo busy”又或是“I am so busy!!!!!”等。“文字讨好症”中的文字强化体实际上反映了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需求,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积极的情感补偿行为。

不同于文字友好体经常出现在弱关系连接之中,文字强化体则更容易出现在强关系连接中,包括具有血缘关系的家人亲戚,较为熟悉亲密的同学、同事、朋友等。基于强关系的情感补偿更偏向于情感填充,其更多的是在传递一种强烈的情绪,并不是一种情绪的隐瞒或者讨好。针对亲密关系的文字强化体虽然是“文字讨好症”的表现之一,但并不是斟酌式的文字选择,更多是当下情绪表达与填补的需要。被访者16:“感觉跟亲密的朋友才会回复一些情感表达较为强烈的话,如果跟不熟的人的话,感觉有些突兀,但像‘嗯嗯’这些是可以的。”情感补偿行为确实有利于人们的情感表达,但也面临着情感不确定性的困境,这究竟是情绪的填补还是再造呢? 

(三)新型网络文化:青年群体中的身份认同与情感传染

“文字讨好症”反映了一种新型网络话语表达形式,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带来的一种网络亚文化,虽形成了一定的话语规则,但更多在青年人的圈子中流行。有研究(罗红玲,2018年)指出,“网络语言的传播主体呈现出年轻化趋势,青年网民在网络语言的生产与传播中起主导作用” [12]。在被访的青年人中,不少人都谈到自己更多会跟同龄人产生“文字讨好症”,而跟年龄较大的老师、领导、长辈一般不会以“文字讨好症”的表达方式进行交流。“文字讨好症”的表达方式似乎存在着代际隔阂,是青年群体所共享的一种聊天文化,也建立着大家所谓 “年轻人”“冲浪人”的身份认同。被访者13:“和年长于我们的人用微信聊天,他的一些表达习惯就会和我们有很大的出入。有时候一些词语表达就让我感觉这个人是不是不高兴或者怎样,但其实并没有。”

此外,青年人线上互相交流过程中更容易出现表达传染,就是自己的表达方式可能会受到他人表达方式的影响而产生趋同。以互联网为传播中介,表达传染的力度丝毫不比线下弱,可究竟表达传染是一个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过程呢?实际上,一方面,存在无意识表达传染,个人无意识模仿或同步化他人的“文字讨好症”表达方式;另一方面,存在有意识表达传染,个人将自己的表达方式与他人进行对比,对比之后觉得这种聊天方式较为适合就会进行自我表达方式的调节。从被访者的回答来看,无意识表达传染与有意识表达传染并无明确的界限,二者之间存在转换的可能,但大多数都偏向于有意识表达传染,识别文字线索,观察对方表达行为,进而产生自我调节。不过这种有意识的调节,部分是因为喜欢这种聊天方式而主动进行自我调节,部分是迫于对方或者周围环境带来的沟通压力而不得不以趋同的方式加入“文字讨好症”的大军。

(四)自我呈现:积极形象塑造以获得社会支持

自我呈现是个体自觉进行印象管理的过程,指“个体通过言语或行为表达展示符合他人标准的形象”, [13]是社交网站使用动机之一 。“文字讨好症”作为一类网络表演,不同于戈夫曼拟剧论中的“面对面”前台表演,其具有身体离场和时空脱域的特点。虽更容易通过社交表演塑造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但不得不谨慎选择文字等内容,否则会影响线上自我呈现。“文字讨好症”中的文字讨好体是基于一定利益诉求,本质是寻求社会认同并获得外界支持。其实,自我呈现是“文字讨好症”的主要动机之一,以塑造某种积极形象,寻求社会认同的同时获得外界支持。被访者17:“职场中有工作上的交流或者让人帮个小忙之类的,还是会‘文字讨好’一些,这样有助于去做事情。”

诚然,积极自我呈现确实有助于获得社会认同与外界支持,但这样是否阻碍了自我真实呈现呢?以“文字讨好症”表达方式修饰自己的文字,基于人际交往的需要更加倾向于展现积极乐观、热情活泼的一面,甚至为了避免给别人留下冷漠等负面形象而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与想法。在被访者中,有部分人表示自己的“文字讨好症”与情绪等真实想法无关,其并不觉得线上交流一定要真实表达自我。但也有部分被访者表示自己有时受困于“文字讨好症”未能真实表达自我。

结语

以“文字讨好症”概括当前这种客观存在的在线社交行为未免有些以偏概全,颇有打上标签的焦虑情绪意味,其实际内涵并未局限于“讨好”二字,也不是耸人听闻的“病症”,只是基于互联网社交媒体环境下人们的一种在线社交方式。

“文字讨好症”作为线上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不可否认具有社交表演性质,但也用于友好信号释放、强烈情感传递、自我形象塑造等方面。本研究虽然尽可能地兼顾性别、专业、学历、年龄、职业等变量因素,但受客观条件所限,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过,研究不仅从批判视角洞察该社交行为,更从“文字讨好症”行为产生的内在机理,明确了其对于个人、青年群体、互联网人际交往环境发展的重要意义,洞察了“文字讨好症”行为的形成原因。最后,“文字讨好症”无论是好还是坏,其产生的行为动机以及引发的社会意义都值得深思。

[参考文献]

[1]岳永逸.语言的“通胀”与意义——纪念李安宅[J].读书,2020(05):76-84.

[2]戴烽,曹欣.“通哈膨胀”:语言贬值中的社交表演[J].青年记者,2022(15):48-50.

[3]牛更枫,鲍娜,周宗奎,范翠英,孔繁昌,孙晓军.社交网站中的自我呈现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积极情绪和社会支持的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31(05):563-570.

[4]Bohn A.,Buchta C.,Hornik K.,et al.Making friends and communicating on Facebook:Implications for the access to social capital[J].Social Networks,2014,37:29-41.

[5]Oscar, de, Bruijn, et al.Facebook helps:a case study of cross-cultural social networking and social capital[J].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2014,17(6):732-749.

[6]Reed P.J.,Spiro E.S.,Butts C.T..Thumbs up for privacy?:Differences in online self-disclosure behavior across national cultures[J].Social Science Research,2016:155-170.

[7]Comunello F.,Mulargia S.,Parisi L..The 'proper' way to spread ideas through social media:exploring the affordances and constraints of different social media platforms as perceived by Italian activists[J].Sociological Review,2016,64(3). 

[8]童慧.微信的自我呈现与人际传播[J].重庆社会科学,2014(01):102-110.

[9]吴风,谭馨语.社交动机自我呈现:弱关系主导下社群意见表达策略的实证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43(06):157-162.

[10]华杰.降低传媒沟通“双重偶然性”的原则与路径——基于《鬼谷子》沟通思想与策略的研究[J].传媒,2019(12):79-81.

[11]董晨宇,丁依然.贫媒介、富使用——互联网中介化交往中的情感补偿[J].新闻与写作,2018(09):49-53.

[12]罗红玲.融媒时代网络语言的传播、发展与规范[J].青年记者,2018(30):82-83.

[13]姚琦,马华维,阎欢,陈琦.心理学视角下社交网络用户个体行为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0):1647-1659.

《全媒体探索》杂志是由大众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新闻传播类专业期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37-1526/G2,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7-048X。2021年8月创刊。

办刊宗旨:聚焦媒体融合前沿,交流实践探索经验,加强新闻舆论引导,打造研究沟通平台,助力媒体全面深度融合发展。

主要栏目:特约专稿、一线聚焦、融合转型、传播视点、舆情观察、新闻实务、视听传播、县级融媒、个案解析、智能应用、传媒法治、全媒人才、经营管理等。

投稿邮箱:qmttsbj@126.com

联系电话:0531—85196441



相关阅读

  • 被驱赶、盈利不确定,年轻人为什么仍选择摆摊?

  • 摆摊以后,他们有人的生活被改变,从“社恐”被迫成长为“社牛”;有人向自己的梦想又靠近了一步;有人则因为曲折的经历差点放弃......这些年轻人为什么会选择摆摊?即便面临诸多风险
  • 洛江区首届新任股级干部培训班开班

  • 5月29日,洛江区首届新任股级干部培训班开班。来自各区直单位、乡镇(街道)的28名学员参训。会议强调,全体学员要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培训的重要性,全面客观地评估自己的能力水平,珍惜
  • “我是雷哥,我爱日照!”

  • 人群之中,他的辨识度很高。棕金色的头发,深深的眼窝,鼻梁高而挺,十足标准的欧美人长相。但若一交谈,却是一口地道的日照味儿普通话。他是日照人都熟知的“老外雷哥”,今年39岁的他
  • 三门峡:一对凤头鸊鷉雨中“遛娃”!

  •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小萍 王雪红 通讯员 王宏伟/图5月29日,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风雨中一对凤头鸊鷉正带领自己的“宝贝”在湖中觅食,只见鸊鷉爸爸捉到小鱼,飞快游
  • 湖南退休教师省吃俭用,连续13年捐款助残

  •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黄亚苹 实习生 盛涛“刘爹爹,您对耒阳当地残疾儿童的帮助,值得敬佩。”5月29日,全国助残日刚过,今年已73岁的耒阳市民刘显文就接到了来自耒阳市残疾人联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文字讨好症”:个体在线社交行为研究

  • 作者:管梦瑶,上海政法学院上海纪录片学院硕士研究生来源:《全媒体探索》4月号摘 要:“文字讨好症”兴起于互联网,作为网络用语引发人们热议,实际上强调了一种新型在线社交行为。
  • 今日出征!神舟十六号任务有这四大看点

  •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发布的消息,神舟十六号飞船计划在5月30日9时31分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和桂海潮组成。2023年5月29日11时,神舟十六号乘组航天员景海鹏、
  • 我想跟你谈恋爱,你却用我炖酸菜!

  • 现在的一些骗子为了骗钱可真谓是煞费苦心其中花样翻新的手段令人防不胜防比如最近专攻“技术流”使用AI进行诈骗!5月22日又一起AI换脸诈骗发生这次金额达到132万元且整个诈骗
  • 泉州近5万名考生报名参加普通高考

  • 早报讯 (本社记者陈士奇 龚翠玲)2023年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将于6月7日至9日举行。日前,记者获悉,泉州市有近5万名考生报名参加普通高考。今年我省普通高考实行“3+1+2”
  • 探店记丨体重管理也能有滋有味还有趣

  •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余梦凡  随着人们对身材管理越发重视,瘦身减重机构越来越多。有瑜伽类的运动瘦身、按摩提拉类的美体瘦身,以及拔罐刮痧类的养生瘦身等场所,有的店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