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超34万名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推进11个片区老旧小区改造……

人潮涌动的李村夜市。 刘卓毅 摄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李沧区是青岛市新增人口重要承载区,常住人口增加22.5万人、增长43.9%,分别列各区市的第三位和第二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是李沧区各级各部门的奋斗目标。李沧区提出,今年将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转眼间,2023年过去了四分之一,近日,李沧区公布了一季度的“民生答卷”,请市民评阅。
>>>教育温暖人心
2023年一季度,李沧区立足优化支持保障体系、优化分类实施路径、优化课后服务内容、优化家校沟通合作“四优”融合,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各学校结合各自实际和学校办学特色,为学生提供乒乓球、韵律操、手工剪纸、陶笛、编程、围棋等100余门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课程。2023年以来,全区58所中小学课后服务参与学校覆盖率100%,有需求的学生参与率100%,初中学校初三年级已全部开设晚自习。
>>>医疗稳步发展
李沧区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推进城市医联体服务提质升级,通过开展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远程会诊、互联网问诊等服务,使患者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服务。
目前,李沧区6家区属医疗机构与市立医院、海慈医院等签订了医联体协议。推行家庭医生签约“3+X+1”服务模式,2023年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已达34万人。李沧区还组建起172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同时,稳步推进白内障手术补贴、孕产妇双直免、银龄幸福助老、特殊家庭住院陪护险等实事项目,惠及居民1900多人。
>>>文体活动丰富
李沧区成功举办第二十九届“李沧之春”文化系列活动及第二十三届“中国·青岛梅花节”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150余场次。李沧区新设立区美术馆,新增虎山雅社城市书房1处,李沧区博物馆、非遗博物馆完成设立备案。李沧区还不断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推出“云上李沧”数字文旅服务平台。2023年2月,李沧区承办了第二届“中诚祥杯”青岛市社区足球锦标赛,吸引了来自青岛市各区市的16支社区足球队近500名队员参赛。
>>>环境优美宜居
李沧区全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围绕低效片区开发等8大领域集中攻坚,率先打响重庆路快速路征迁第一枪,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唐山路快速路征迁,强力破解青钢外围西南渠拆迁等历史遗留问题,完成青钢片区刘家及西南渠遗留建筑3.4万平方米,累计完成征迁11.54万平方米,强力拆除青铁智慧湾违建、双峰山违建等20万平方米,借力开展项目招商年系列活动,持续打好打赢城市更新建设攻坚战。
李沧区推进山头公园整治、绿道建设、口袋公园建设各项攻坚任务,先后开展实施李村河上游绿道、金水河林荫路、广水路口袋公园及城区立体绿化等10个公园城市建设项目,完成绿道建设1.5公里,林荫路建设2.2公里,新增市民绿色活动空间1200平方米。推进11个片区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居民楼71栋,居民约4300户,建筑面积约25.9万平方米。同时,新建了枣山路、金水路、太原路3处桥下空间停车场,新增泊位231个。
>>>养老救助暖心
李沧区启动了“幸福社区”建设,围绕特殊困难群体,联合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等“幸福合伙人”,持续深化“五有”暖心工程,努力让“一老一小”等民政服务对象感知温度、触达幸福。
今年一季度,李沧区发放各类救助金602万元,惠及低保、特困、困境儿童共7345人次。李沧区还发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工程,为190余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技能培训、心理疏导等服务。精准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服务项目,共有200余名残疾儿童在定点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实现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应救尽救”。
>>>社会和谐有序
李沧区围绕建立和完善立体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目标,全面提升公安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最大限度挤压社会面违法犯罪活动空间。今年以来,李沧区累计投入巡防警力1万余人次、群防群治力量3000余人次,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0.5%,破案数、嫌疑人抓获数同比上升13.6%、11.4%,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李沧交警建立以合川路车管分所为中心,24小时无人车管所、李沧区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广水路服务站、唐山路服务站为支点的全区公安交管服务网络,进一步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今年,李沧区将继续开展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市民的建议,是李沧区努力的方向;市民的满意,是李沧区前进的动力。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刘卓毅 通讯员 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