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千年运河畔 文化风景新

日期: 来源:北京发布收集编辑:北京发布

北京城市图书馆内景。

本报记者 张武军摄

游客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参观游览。

郭俊锋摄(影像中国)

北京艺术中心外景。

张寅生摄

  去博物馆看展览,进剧场看演出,到文化馆学特长,成为当前越来越受欢迎的生活方式。随着物质生活日渐丰盈,人们更加渴求高品质的文化生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立足城乡特点,打造有特色、有品位的公共文化空间,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增强实效性。近年来,各地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与城镇化进程有机结合,涌现出一批丰富文化供给、彰显城市特色的“文化新地标”。本版今起推出系列报道“解码·文化新地标”,关注各地有代表性的公共文化场所在场馆设计、文化交流、惠民服务等方面的实践,探讨如何更好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

  ——编  者  

  

  春暖花开时节,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内,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大文化建筑迎来络绎不绝的参观者。

  2023年12月27日,三大文化建筑对外开放,千年运河畔,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再添文化新地标。自规划建设之初,北京就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建设要求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建设理念,让三大文化建筑助力提升副中心城市文化气质,满足市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建筑造型颇具创意

  市民刘明来京工作不久,打算利用周末逛遍北京的各大文化地标,他首选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远看大运河博物馆,数片船帆状的屋顶高低错落,曲线饱满,动感十足。”刘明说,“运河之舟”的造型颇具创意。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因其独特的设计,每座都有一个“雅号”——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又名“运河之舟”,设计理念源于古运河图景中的船、帆、水3个元素,建筑南侧形似巨帆高高扬起,北侧形如船只坚实厚重,展现出一幅运河图景。

  北京城市图书馆又名“森林书苑”,中国传统的“赤印”意象和新型公共空间设计写意结合,高通透的玻璃幕墙让自然与建筑融为一体,馆内两座“书山”宏大绵延,营造出“临山间、于树下、勤阅览”的阅读雅韵。

  北京艺术中心又名“文化粮仓”,创意源于通州古粮仓和运送物资的船舶,对标世界级一流剧院标准进行设计、建设。

  据介绍,三大文化建筑的设计方案均通过国内外征集产生,并由中外一流建筑设计团队携手完成。建设施工方历经1400多个日夜的连续奋战,将千年前忙碌的运河图景以建筑的形式定格。“三大文化建筑造型独特、结构复杂,构件加工与施工安装难度空前,攻克了多项行业领域技术难题。”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重大项目总监、三大文化建筑项目部总经理陈宏达说。

  三大文化建筑不仅外表美观,还有深厚的“内涵”。北京艺术中心从35个国家的300多个顶级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工程数字建造领域国际大奖,其声学效果经实测达到世界顶级音质水平;北京城市图书馆实现16米世界级超高玻璃幕墙生产加工和安装,全自动机械书库为读者带来图书借阅新体验;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均匀分布安装了242个隔震支座,保护建筑和文物安全……此外,三大文化建筑全面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建成了地源热泵、光伏发电等多能互补的能源系统和滞蓄消纳的“海绵城市”系统。

  艺术资源丰富多样

  三大文化建筑是大运河文化带上的现代化公共文化设施,现代文明与运河文化在此融汇展示。相关运营方正在推动艺术热起来、书香浓起来、文物活起来,将三大文化建筑打造成为市民高品质文化休闲生活的畅享地。

  打造功能多样、形式多元的复合空间。“每一座文化建筑都不是功能单一的文化空间,在做好‘主业’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满足人们对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说。

  走进北京城市图书馆,置身于由144棵“银杏树”支撑起的知识空间,“山谷门厅”的新奇景致让人惊叹,层叠错落的阶梯式构造,形成饱满的阅读与藏书空间,这座7.5万平方米的建筑内,藏书量达800万册,拾级而上,随行随阅。图书馆不仅是令人向往的知识殿堂,更是集知识传播、城市智库、学习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多元文化综合体。自开馆以来,陆续启动的“千场阅读活动”让馆内越来越热闹。

  精选运营方,推动文化艺术资源引入、共享。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的运营单位分别为国家大剧院、首都图书馆、首都博物馆。运营方充分调动相关文化资源,让三大文化建筑甫一开放,便成为人们追求高品质文化休闲生活的热门打卡地。

  开馆之初,北京艺术中心便对外宣布,2024年将有300场高品质演出。底气来自哪里?“由国家大剧院运营,品质有保障。”一名资深戏剧迷说。据国家大剧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管建波介绍,北京艺术中心一方面将国家大剧院的经典剧目引进来,实现两地同步上演,突出“高品位、高水准”的节目定位;另一方面引入音乐剧、现代舞、先锋戏剧、沉浸式表演等艺术门类,拓展演艺新场景。

  推动文化的活态传承和发展。三大文化建筑在施工过程中融入巧思,设计了透明栈道,市民可透过这些栈道看到一部分运河故道遗址等古老遗存。同时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推出丰富主题活动、8类500余种文创产品,将馆藏文物、运河文化、老字号传承、非遗文化和文创设计相结合,将国风国潮融入日常生活。

  智慧便民开放共享

  在城市建设中,如何让公共文化空间更加便民惠民?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的规划布局给出答案。

  据胡九龙介绍,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基础上,三大文化建筑着力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亲民性、便利性和实用性,创新性打破以往公共建筑集群各自独立建设的固有模式,实现了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共享配套设施及轨道交通预留车站5个单体建筑一体化设计建设的模式创新,并建设“没有围墙的公共空间”,实现开放共享。

  互为“邻居”的三大文化建筑,各具特色功能、各有精彩活动,不同文化资源在此集聚,像“文化磁石”一样吸引着市民游客前来参观打卡。“三大文化建筑运用元宇宙、云端互联、4D观影等新技术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智慧体验。”胡九龙说。

  科技赋能,让文化体验更加便利。在北京城市图书馆,“无感书房”让读者有了新体验。读者将图书拿出书架后,视觉盘点系统就会被触发,对读者动态追踪,将图书自动绑定至该读者的读书栏,“如果将书带出阅读空间,该书将自动被借阅。”胡九龙说。

  技术创新,让高品质文化艺术走进大众视野。走进北京艺术中心装潢雅致的音乐厅,但见一座被观众席合围的舞台,一架管风琴映入眼帘。据介绍,这架管风琴拥有先进的科技——电子演奏台机械触感系统,为北京艺术中心演奏各类管风琴音乐扩展了可能性。

  此外,三大文化建筑还通过母婴空间、无障碍电梯等细节设计以及免费人工定时讲解服务,为市民提供“有温度”的服务。

  “文化粮仓”,好戏连台;“森林书苑”,知识家园;“运河之舟”,扬帆起航。三大文化建筑“融”在城市绿心中,市民徜徉于此,发现自然之美、欣赏建筑之美、感受文化之美。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市民中心、活力中心和文化休闲娱乐中心。(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阅读

  • 组建“兴趣小组” 丰富业余生活

  •   快速奔跑、灵巧盘带、直插禁区……近日,第78集团军某旅某营足球赛火热开赛,场上球员你追我赶、火力全开,尽情挥洒汗水,场下官兵热血沸腾,争相为球队呐喊助威,氛围十分热烈。这
  • 相约 π Day,感受数学与人工智能妙趣

  • 3月14日,恰逢第五个“国际数学日”,第七届数学文化节在农业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B座103报告厅隆重开幕,本届数学文化节以“数学与人工智能”为主题,旨在探索数学这门古老学科与
  • 男孩当街拖走小女孩疑似猥亵?警方回应

  • @北京青年报 3月17日消息,有网友当天发布一段监控视频称, 一名男孩在路边拖走小女孩,疑似实施猥亵。视频中显示的时间为今年3月12日下午,一名身着黄色衣服的男孩将一名女孩拖行
  • 北京市2024年上半年新兵运输工作全面展开

  • 青春风华正茂,参军无上光荣。3月16日上午,北京市2024年上半年新兵运输工作全面展开,千余名新兵在北京各火车站军人候车室内整装待发,奔赴各自的战斗岗位。在北京西站候车室里,催
  • 北京广播电视台人工智能融媒创新实验室揭牌

  • 3月16日,北京广播电视台人工智能融媒创新实验室揭牌暨与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京举行。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北
  • 北京市民周末赏花灯

  • 3月16日晚,北京温榆河公园内,市民欣赏展出的各式花灯。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3月16日晚,北京温榆河公园内,市民欣赏展出的各式花灯。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3月16日晚,北京温榆河公
  • 文化学者马未都在复旦讲“传承与未来”

  • “我虽然生在北京,但母亲在上海时怀了我,可以说我和上海有着一个‘源’的关系,就像我们现在所在的‘复旦源’。”今天(3月16日)上午,文化学者、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马未都在复旦大学
  • 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公示,潍坊1+1

  • 关于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与复核结果的公示  根据《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管理办法》和《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3年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申报与复核工作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千年运河畔 文化风景新

  • 北京城市图书馆内景。本报记者 张武军摄游客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参观游览。郭俊锋摄(影像中国)北京艺术中心外景。张寅生摄  去博物馆看展览,进剧场看演出,到文化馆学特长,成为
  • 山西省6个项目入围博物馆展览“十大精品”

  •   山西晚报讯(记者 南丽江)近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组织开展的第二十一届(2023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公布入围名单,我省6个展览入
  • 谁家新燕啄春泥

  • 春天是美丽的,也是活泼的。高鼎笔下有“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描写,杨万里笔下有“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刻画,但我认为白居易笔下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
  • 100名急救跑者将为2024武汉马拉松保驾护航

  • 极目新闻记者 徐平通讯员 冯宁萱 何昕亮在马拉松跑道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身着统一的服装,明显的标识,按照不同的配速在赛道上均匀地分布,他们最重要的一个使命,就是在马拉松赛场
  • 公安机关重拳出击 整治民族资产解冻诈骗

  •   山西晚报讯(记者 辛戈)3月14日,山西省公安厅向社会发布信息,即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在全省组织开展打击整治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专项行动。  近年来,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