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味蕾龙江|一张筋饼能烙多大?

日期: 来源:黑龙江日报收集编辑:黑龙江日报

一张筋饼能烙多大? 

一张小小的筋饼,一个小镇一年能烙出2亿多张,烙出1亿多元的产值。

它维系民生,关联产业,能把一个不起眼的小屯子,烙成哈黑公路沿线的商业重镇。

薄薄的筋饼,承载并续写着榆林小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百年传奇。

“薄”“透”闻名的榆林筋饼

在绥化市兰西县有此一说:“先有榆林镇,后有兰西县”。

自哈尔滨出发,沿哈黑公路(202国道)行50公里,途经一个满街都是“筋饼”招牌的镇子,不用问,这就是榆林镇。

榆林镇街路两旁的筋饼店,一家挨一家,绵延数百米,其鲜艳醒目的店面招牌,争相向过往路人宣告这里是“榆林筋饼”溯源之地,代表着“正宗”“传统”和“老字号”。

进入榆林镇,筋饼店招牌扑面而来

榆林筋饼以“薄”“透”闻名,将筋饼铺在书页上,字迹透过饼层,清晰可见。用“薄如蝉翼”形容一点都不夸张。

榆林筋饼的另一个特点是“软”“韧”,松软却富有筋性。一张筋饼18克左右,直径约24厘米,一般厚度1毫米,最薄的0.3毫米。

筋饼包菜是筋饼的传统吃法。

土豆丝、鱼香肉丝、熏肉是标配的饼中之物,再抹上点面酱,撒点葱丝、香菜叶,满满登登卷起来,一口下去,好吃到“迷糊”。

你再看这包菜的筋饼不破皮,不漏馅,“队形”一点不散。

“吃筋饼也讲究食品的深厚背景、人文环境和社会名堂。”热衷榆林筋饼文化研究的兰西县作家扬中宇告诉记者,榆林筋饼,历史悠久,关于榆林筋饼起源的版本不少,有“徽钦二帝囚禁说”,有“金兀术粮草说”等等,但比较靠谱是清朝初年满族人发明筋饼的说法。

据说,当时由于白面、豆油金贵,为了节省油、面,家庭主妇总是把饼烙得一薄再薄,为了填饱肚子,于是就想出了用薄饼卷菜的吃法。这种既节约又体面还好吃的饼卷菜吃法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

“老店”是当地筋饼店的主打招牌

有据可查的是榆林筋饼至少有101年历史。2019年,榆林筋饼传统制作技艺被评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人谱系认定第一代榆林筋饼技艺传承人是满族人闫广喜,1922年,13岁的闫广喜便开始烙筋饼,后人送绰号“闫大筋饼”。闫先生于1985年去世,又延续两代后,由不传外姓人发展到师徒相传。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榆林镇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与活跃就是从这张筋饼开始,鼎盛时期,榆林镇以筋饼为特色的饭店有100多家,掌握筋饼烙制技艺的群体不断壮大,造就了一批第四代榆林筋饼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筋饼之恋

榆林镇的方圆筋饼店就餐环境不逊于大城市饭店的档次。

店内大屏幕上播放着电影《筋饼之恋》中烙制筋饼的特写画面,和着舒缓的音乐,温馨的氛围激发了食客的雅兴。

2022年8月5日,随着电影《筋饼之恋》的上映,刘晓东和柳丽芬夫妇俩在榆林镇红了,他们的筋饼店也火了。

29年前,筋饼为媒,成就了一桩幸福婚姻(左柳丽芬、右刘晓东)

电影《筋饼之恋》是以方圆筋饼店老板刘晓东和妻子柳丽芬为人物原型、以“筋饼为媒”讲述的爱情故事。

1994年,21岁的刘晓东和柳丽芬两家都开筋饼店,做为第四代榆林筋饼传承人的刘晓东家的生意明显好于柳丽芬家。柳丽芬便时常到刘晓东的店“偷师学艺”,一来二去,两人相爱、结婚,婚后,两人创办了自己的筋饼店——方圆筋饼店。

“晓东为人憨厚、踏实、靠谱。”提起丈夫的为人柳丽芬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做筋饼也跟他做人一样,丁是丁卯是卯”。

每个筋饼面剂子(面团)18克,不轻不重;擀出的面饼直径24厘米,不大不小;饼厚0.5毫米,不薄不厚。“这些标准在晓东那差一点都不行”。

“我家每天有4万张筋饼的产量,供不应求,有人劝他上机制饼生产线,我家晓东坚决不干,说那样就变味了。”

榆林筋饼店铺不同,入口都是香、软、筋道,口感一致,就是因为“一个师傅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源于每道工序都采用统一的传统技艺,纯手工制作。也正是有了刘晓东等一批匠人的坚守传承,才使得榆林筋饼长盛不衰。

榆林镇方圆筋饼店的用餐环境不逊于大城市饭店

29年过去,凭借传统技艺和创新发展,刘晓东夫妻由一家筋饼店起步开办了芈乡食品公司,建设了集研发、生产、销售、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化工厂,发展成为以筋饼为主,涵盖春饼、粘糕、粘豆包等系列产品的综合性食品加工企业,公司获得“龙江特产”食品标识等十多项荣誉称号。

其产品线下销售到哈尔滨、长春、苏州、温州等地,线上销售覆盖全国,年销售筋饼1400多万张。夫妻俩经营的方圆筋饼店已成网红打卡地。

2021年,刘晓东被授予黑龙江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擀面杖上见真功

51岁的何永波可以说是小榆树筋饼店的“主烙”,她的手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现吃现烙,口感更好。”何大姐烙的筋饼主要是满足来店堂食的顾客。不过,现吃现烙的筋饼要0.6元一张,比塑封的稍贵一些。

小榆树饭店“主烙”何永波的功夫全在这根擀面杖上

和面、醒发、做剂(面团)、擀饼、烙饼、起饼……看何大姐烙筋饼,像欣赏一场艺术表演,是一种享受。

在筋饼烙制过程中两个环节至关重要——擀饼和烙饼。

记者在现场观察,将一个16克重的面剂子擀成0.5毫米厚、直径23厘米的面饼,何大姐只需5秒;面饼上锅,烙制成筋饼不过10秒,在锅上起饼也只是一眨眼的工夫。

“起饼,要稳、准、快”

何大姐说,烙筋饼的功夫主要集中在擀面杖上,擀到什么程度正好,全凭手劲和手感判定。

另外,在2500度高温的锅上掀起薄如蝉翼的筋饼,如果拿捏不好分寸,手会被瞬间烫起泡。“所以,要稳准快!”

何大姐烙饼开着直播,一边烙饼一边唠嗑,正常情况下,每小时360多张,每天烙2000多张就收工。连擀带烙,一气呵成,不到一小时,何大姐面前的餐盘上,就摞成“一本300多页厚的书”。

“这活干习惯了,不累,边烙边唠,蛮有趣的。一张饼挣1毛钱,一天2000多张筋饼收入两百多块!”

20岁时,何大姐开始烙筋饼,她说她的人生就是用一张张筋饼摞起来的。

“薄不薄?展示下”

小榆树筋饼店平均每天销售筋饼2000多张,而它的背后却是一个日产10万张的筋饼大工厂——小榆树食品有限公司。

前店后厂,这是榆林镇筋饼企业的主流经营模式。

起初榆林镇并没有筋饼厂,为了满足离家游子“想这一口”的需求,筋饼店的老板开始研究如何让筋饼吃起来更方便,10年前,榆林镇出现了真空包装筋饼,2016年开始,经过改良的真空包装筋饼技术更加成熟,可常温储存20天,冷冻储存12个月。

36岁的小榆树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旭算得上“饼三代”。2010年,他接过爷爷传给爸爸的饼铛,重金装修,开办了小榆树饭店,6年后注册成立了小榆树食品公司。

“饼三代”何旭和他的小榆树饭店

何旭不走寻常路,一改传统销售模式,在榆林镇第一个开启了线上销售模式,建立直播基地,签约20多个主播,网罗了一批网红。“三两天一场直播,一场直播卖1200多单,约10万张筋饼,每一场的销售额都在五六万元。”

现在,小榆树食品公司一天的生产量是10万张,用来做筋饼的面粉一天需要1吨。

何旭还改良了工艺和包装,推出了筋饼礼盒,配上面酱、手套、筷子,一盒装4袋、320张筋饼,卖200元。颇受市场欢迎。

小筋饼烙出大产业

万物皆可卷。在榆林吃筋饼,几乎是没有什么不能卷进筋饼中的。

“一张筋饼打天下”向天下人宣告榆林镇把小筋饼做大的决心勇气

榆林镇的筋饼店,传统压桌菜是由农家酱、香菜段、葱丝、黄瓜丝组成的拼碟。

接下来,你可以选择用筋饼卷香辣肉丝、京酱三丝等各种“丝”,还可辅以酱炒蛋、猪头肉,甚至酸菜粉。

进入新时代的榆林筋饼在不断创新中,实现了面食技术大改进,厨艺大更新,也吃出了新花样。包括饼里面卷的内容也提档、升级,除了灵魂底料酱、葱、香菜之外,一些店家还迎合时尚年轻一族口味,开发了麻辣味、烧烤味的卷菜,衍生了不少精巧微妙的吃法,在兼顾传统的同时,让人眼前一亮,味蕾大开。

榆林镇饭店里,“灵魂”卷菜上墙展示

榆林镇家家都会烙筋饼。到榆林镇人家中做客,如果餐桌不上一盘主人亲手烙的筋饼,那将是一件失礼的事情。

榆林镇1.7万常住人口中有不少于2000人的筋饼烙制专业队伍。而榆林镇家庭烙筋饼,虽是业余选手,但味道和口感不输专业,只是差在熟练程度和专业性上。

上世纪九十年代是榆林镇筋饼线下销售最火的时期,那时,哈黑公路这条交通要道还没有改造升级,筋饼储存技术落后,快递网购尚未兴起。过往的车辆都到榆林镇歇脚、吃筋饼,然后再昼夜兼程。整个榆林镇成了一个大大的公路服务区。

“最多时有一百多家筋饼店,路上车水马龙,店里生意红火,哈黑公路榆林段整个成了筋饼一条街。滚滚的车流,流进了资本,流进了人气,流出了榆林筋饼的品牌和名气。”

在榆林镇党委委员崔秀程眼里,是川流不息的车流将榆林筋饼带火了。

崔秀程介绍,当地主要产业一个是蔬菜种植,另一个就是筋饼加工,初步统计,全镇有筋饼加工企业8家,筋饼店52家,一年至少要烙出大约2.5亿张筋饼,仅筋饼单项产值就在1亿元以上。

目前,榆林镇开始着手规划建设筋饼产业园,当地政府正在努力通过强企业、树品牌、建园区,把小筋饼做成大产业。

来源:龙头新闻

相关阅读

  • “头雁”交流共发展 南北“众雁”同振兴

  • “我是用机械赚来的钱购买湖羊,用出售湖羊的钱购买机械设备,在这样良性循环的过程中,将种植、养殖、机械化服务融为一体,不仅壮大了合作社,更辐射和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陕
  • 榆林市2023年领军型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启动

  • 来源: 成教学院 作者: 李宏5月11日,榆林市2023年领军型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在榆林启动。4月4日,全省推动农业科技市区合作暨杨凌农科助力榆林高质量发展签约。榆林市人民政府与
  • “光盘行动”成风尚 餐桌文明入人心

  •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为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近年来,瓜州县积极
  • 【法治护企】普法宣传进企业 法治护航促发展

  • 通讯员 苏磊近日,榆树市人民法院新立人民法庭庭长刘立勋、法官苏磊一行走进辖区企业榆树市吉晟粮食收储有限公司,进行普法宣传,问需于企,开展法治需求专题调研。苏磊法官以涉企
  • 医美不成反遭“毁容”?榆树法院:请你赔偿

  • 通讯员 于静波“消除岁月痕迹”“重回幼龄美肌”“泪沟无痕填充”“雕刻满意的你”……这样极具诱惑力的医美广告并不少见,让很多爱美人士心动不已,小美(化名)就是其中一员。经
  • 商洛日报社成为省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单位

  •   5月13日,陕西省新闻摄影学会第六届代表大会在西安培华学院召开。商洛日报社高级记者方立等9人当选副会长,商洛日报社被推选为副会长单位。  陕西省新闻摄影学会是由省社
  • 榆林高交榆佳大队严查重点交通违法行为

  • 5月12日,榆林高交榆佳大队科学部署警力,强化路面管控,扎实开展重点交通违法行为安全整治行动。行动中,榆佳大队负责人徐肖飞、副大队长王炜、杨子龙、朱利忠带领机关及中队民辅
  • 【辽源】嘿!这里的初夏你可千万别错过!

  • 风和日丽,大地回暖大家盼了好久的出游计划终于可以提上日程了小吉专门为大家准备了辽源市旅游攻略让我们一起好好享受风景带来的悠然吧~01.第 一 站养鹿官山园养鹿官山园占地
  • 优秀!必须表扬!

  • 近日,我校收到来自浙江方圆检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感谢信,对2022年我校制药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化妆品学院(合署)输送的10位实习生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在浙江方圆化工所2022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味蕾龙江|一张筋饼能烙多大?

  • 一张筋饼能烙多大? 一张小小的筋饼,一个小镇一年能烙出2亿多张,烙出1亿多元的产值。它维系民生,关联产业,能把一个不起眼的小屯子,烙成哈黑公路沿线的商业重镇。薄薄的筋饼,承载并
  • “三雅道”中的东方美学

  • 5月21日是“国际茶日”,人们对茶的喜爱从古延续至今。茶道作为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艺术,与花道、香道一起并称为“三雅道”。正如明代著作《茗谭》中所说:“品茶最是清事,若无好
  • 宁夏银川市文化艺术馆:公共文化活动天天有

  • 银川市文化艺术馆坐落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城南,馆舍面积1.24万平方米,馆内有银川市秦腔传承保护基地、非遗展厅、综合展厅、非遗传习所、培训教室15个、排练厅8个、琴房8个
  • “科学放流”为中华鲟开启回家之路

  • 5月19日上午,在武汉江滩长江公益放流站,奔腾的江水里,近千尾中华鲟被放归长江,开启它们生命中重要的旅程。它们将从武汉出发,踏上充满艰险和希望的回家之路。科学放流活动现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