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在第15个“5·15”全国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来临之际,为进一步提升辖区群众防范经济犯罪能力,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按照公安部、青海省公安厅党委部署,省、市、区三级公安机关经侦部门整体联动,深入西宁市城东区林家崖街道办事处开展防范经济犯罪“进社区”宣传活动。
5月11日10时许,在西宁市城东区林家崖街道办事处会议室,民警正在给社区居民上法治课。在第15个“5·15”全国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来临之际,为进一步提升辖区群众防范经济犯罪能力,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按照公安部、青海省公安厅党委部署,省、市、区三级公安机关经侦部门整体联动,深入林家崖街道办事处开展防范经济犯罪“进社区”宣传活动。
以案释法
增强群众防风险能力
“今天教大家一招,守好自己的‘钱袋子’,并通过大家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讲一讲如何防范经济犯罪……”法治课堂上,青海省公安厅经侦总队二支队副支队长马军提醒群众切勿轻信“低投资、高回报”类诱惑,谨防上当受骗。
“去年我老伴儿去跳广场舞,总有一些人给她发传单,说能免费去旅游,还可以去外地疗养,让她先交钱,幸亏我俩遛弯时,遇到了民警在宣传如何预防养老诈骗,我把老伴儿的遭遇告诉了民警,民警说这就是诈骗,千万不要交钱,这才让老伴儿没被骗。”说起老伴儿曾险些被骗的经历,前来听课的张叔叔很激动。
“是的,像这种案件我们办理过很多,养老诈骗害人不浅,大家如果拿不准,可以来找我们。非法集资骗局中,犯罪分子通过编造虚假项目、承诺高额回报、利用亲情诱骗等手段,一步步将人骗入泥潭,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切勿上当。”马军提醒在场的群众。
此次活动将防范经济犯罪知识送到群众身边,目的就是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识骗防骗意识,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民警从涉众型经济犯罪社会危害、法条解释、识别防范等内容入手,与群众互动交流,受到广泛好评。
“民警耐心回答提问,让我们更加清醒认识到‘天上不会掉馅饼’,要通过正规理财机构科学理财。我们要把这些宣传资料带回去,让身边的亲人朋友都学习一下如何防范经济犯罪。”授课结束后,几名群众边将资料装进包里边说。
慧眼识“骗”
守好群众的“钱袋子”
引人注目的反诈标语、图文并茂的科普展板、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除了法治课,西宁市公安局城东公安分局民警和中国银联青海分公司等单位工作人员在林安家园小区广场,不仅悬挂了标语,还摆放了预防经济犯罪案例展板,真实的案例和新颖别致的设计引得群众纷纷驻足观看,民警和工作人员主动向大家普及法律知识、剖析典型案例、回答提问,并发放了宣传手册。
“非法传销危害大,传销犯罪的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如果你发现身边存在非法传销活动,一定要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城东公安分局经侦大队民警马玉珍一边引导群众关注公安部经侦局微信公众号,提醒大家及时阅读公众号推送的防骗知识;一边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叮嘱大家要理性消费,认清“招商加盟”“消费养老”“旅游直销”等传销骗局,警惕犯罪分子利用占便宜的心理实施传销诈骗,进一步提升群众的防传销、反传销意识。
“线上支付更加便捷,我们就要让大家使用更安全,自己把好关、拿好钱。”中国银联青海分公司的展位前,工作人员盛兆宁一边认真解答群众的问题,一边发放宣传资料。
“我们这些退休的人更要注意了,一定要将养老钱紧紧攥在手里,不要乱投资和轻信高额回报骗局。”前来参加活动的市民莫顺才一边翻阅宣传资料,一边将刚学到的知识告诉了身边人。
“此次活动进一步提升了辖区群众防范经济犯罪的意识,我们和群众一起学习,这样群众遇到问题向我们求助时,能更好地去解决。”林家崖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主任沙文娟说。
明法律、剖案例、解疑惑,将法治宣传融入与群众的交流互动中,真正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法律服务就在身边,与法同行筑牢安全。此次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800余份,接受现场群众咨询50余人次,引导群众关注公安部经侦局微信公众号2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