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2023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昨举办

日期: 来源:深圳晚报收集编辑:深圳晚报

11月8日上午,2023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本届论坛以“创想·创新·创造 追梦·筑梦·圆梦”为主题,立足于加快推进人才强市建设,聚天下英才共创未来,为深圳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方位打造创新之城提供重要支撑。

▲11月8日,2023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图为颜宁对话主讲嘉宾朱健康。 本版图片均由深圳晚报记者 陈玉 摄

深圳市院士、青年科学家、技能人才、文体人才等各界人才代表,广东省委组织部、深圳市领导,深圳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以及北京市、粤港澳大湾区有关地市组织部门负责人等共230余人现场参加了论坛。论坛同步采用网络直播形式开展,现场演讲嘉宾的精彩发言同步分享至海内外观众。

本届论坛邀请了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担任嘉宾主持。去年,颜宁作为嘉宾参加论坛时,曾和当时的嘉宾主持沈向洋开玩笑说,还有一个没实现的梦想就是——当著名主持人。“今年,我从沈向洋教授手里接过接力棒,来担任人才论坛的主持人。作为一个新的深圳人,在这里脚踏实地地筑梦逐梦。”颜宁表示。

深晚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参加论坛演讲的嘉宾纷纷结合自身经历,向听众讲述了在深圳这片创新创造的热土上成长成才书写事业新篇章的故事,他们都是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案例,折射出深圳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精神和在人生道路上追梦、筑梦、圆梦的拼搏奋斗精神。

南方科技大学前沿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美国科学院院士朱健康:深圳是创新人才的“炼丹炉”

▲南方科技大学前沿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美国科学院院士朱健康

作为这一届论坛上的第一位演讲者,南方科技大学前沿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美国科学院院士朱健康分享了自己与粮食的故事以及自己科研生涯中的持续探索。

朱健康出生在安徽北部的一个小村庄,从小在田间地头长大,那时候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填饱肚子。经过不断地努力奋斗,他先后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后赴美国攻读植物学硕士学位。33岁时他在美国受聘为正教授,42岁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是国际著名分子遗传学家、植物生物学家,并连续多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是世界植物科学领域发表文章引用率最高的科学家之一。

2022年1月,朱健康加入南方科技大学担任前沿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来到深圳近2年,他深刻感受到这座创新之城的人才聚集力。“深圳充满生机活力,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产业转化机会丰富,希望我能在这里继续‘炼丹’,梦想虽然很难实现,但在深圳一切皆有可能。”朱健康表示。

深圳技术大学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院长、讲席教授Franz Raps(付朗兹·拉普茨):

创新并不简单但勿言放弃

▲深圳技术大学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院长、讲席教授Franz Raps(付朗兹·拉普茨)

深圳技术大学是一所新型大学,它注重科研与教学,注重实践。作为深圳技术大学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院长、讲席教授,Franz Raps认为,科研和教学是大学的立校之本。

“若心怀实践,便能创造更多价值。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是教育;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是创新;创新总是与实践相关,而其基础则是科研。”

他还表示,创新并不简单,在探索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要打开思路探索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并努力从中并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而在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接受失败,但勿言放弃;永不放弃,才能成功。

Franz Raps认为,不同领域的创新能力都是可以培养的,不能简单强求创新,而应该让学生去思考如何去做,哪些步骤需要他们上手实践,哪些旧有的东西是需要突破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

实现创新最重要的还是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深圳)校长徐扬生在本届论坛上通过视频进行演讲。在他看来,创新是一种文化、一种环境。“深圳有着全世界独特的创新环境,它是个移民城市,世界各地的人来到深圳,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人融合在一起,创造了这种创新。”

那实现创新需要什么?徐扬生不止一次地强调“人才”二字,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至关重要。徐扬生表示,把人才留下来后,更要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让人才能够在这个平台里好好工作,走上事业的高峰,发挥自己的作用。

把这些人才吸引过来以后需要做什么?他指出,最重要的工作是要培养新一代的人才。现在需要的人才,是要有世界眼光的人才,他们能够引领着民族不断向前走。

徐扬生表示,创新的另一个动力来源,在于创造力。创造力源于想象,而想象力来源于艺术的熏陶。把艺术氛围营造好,人才就能源源不断。

奈雪的茶创始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彭心:

创新的基因刻在骨子里

▲奈雪的茶创始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彭心

奈雪的故事,就是彭心和深圳的故事。深圳孕育了奈雪,一直见证着奈雪的成长,奈雪也逐渐成为了深圳本土生活和文化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像这座城市一样,创新的基因也刻在奈雪的骨子里。

奈雪并不是一个开创性的品类,而是以全新的方式做茶饮,不断创新茶的饮用方式,寻找让当代人更喜欢,感觉更便利、更时尚的茶饮。彭心表示,奈雪的茶持续在做产品创新,在无数个研发产品配方的日子里,她们成功做出了不少让大家喜爱的产品,也是行业所谓的“爆款”,它既老少皆宜,又做到了口味创新。

奈雪在深圳目前有约200家门店。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近850万深圳人购买过奈雪。彭心表示:“在深圳这个城市,我们有非常年轻的消费者,愿意尝试我们的品牌和产品,有开明的商业资源,让我们有所创意。”深圳市民的喜爱给了彭心非常大的信心,让她相信奈雪不单只是一个品牌,它去到每个城市都能够成为那个城市的会客厅。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零一学院院长郑泉水:

培育更好的土壤 让每一颗创新种子都能生根发芽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零一学院院长郑泉水

2009年,郑泉水担任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钱学森力学班创办首席教授。创办10多年来,钱学森力学班找到了一套系统的拔尖创新培养方法,培养了一批极富创造力和创新潜质的前沿交叉人才,在国际上受到广泛认可,构建了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普遍意义的大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样式。

2019年,郑泉水基于钱学森力学班的理念和经验,创办了深圳零一学院,积极探索一种面向社会开放的个性化拔尖创新人才“陪长”模式,建立起更加长期有效的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

环境之于人才,好比种子之于土壤。只有土壤健康、稳固,适宜生长,种子才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郑泉水一直关注人才的成长,他表示,要帮助更多年轻人确认自己心中的热情,鼓励他们探索科创企业的关键挑战性问题,吸引全球顶尖导师深度参与培养,让他们真正成长为国家社会需要的创新“栋梁”。

深圳晚报记者 林涛


相关阅读

  • 立冬至,深圳野生动物园动物也“补冬”

  • 11月8日,迎来立冬节气,对于生活在深圳野生动物园里的动物来说,它们也要“补冬”,纷纷享用“立冬宴”。据了解,动物园开启动物“进补”模式,根据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营养需求,合理
  • 前三季度,深圳具有哪些经济亮点?速戳了解

  • 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跑起来,抢时间,争一流,深圳经济保持稳中向好态势。深圳市统计局10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468.25亿元,同比增长5.4%。
  • 让技能人才有位有为有味|麓山快评

  • 白木11月8日立冬,好消息不断:长沙市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开幕,各行各业能工巧匠同台竞技,一展劳动者的风采。被认定为“长沙工匠”的707名产业工人同日起可领取与纸质证书同等效力
  • 挑战!从“0”出发!

  • 以“从0出发·碳索未来”为主题的2023深圳国际低碳城·低碳季系列活动将于11月8日启动。本次活动包含2023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第十一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可持续设计在
  • 消防宣传专列发车!速度围观→

  • 11月7日上午,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联合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举行了主题为“预防为主,生命至上”的消防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暨消防地铁专列发车仪式。“1419号”消防宣
  • 进博会,深圳龙岗企业“更进一步”!

  • 东方之约,全球之益。11月5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盛大开幕,在服务贸易展区,龙岗外资企业“SUPER DRY”(以下称:干霸干燥剂)精彩亮相,搭乘进博“快车”,企业期望进一步打开市场,
  • 阆中市召开“带编入企”引进优秀人才座谈会

  • 为全力破解企业高层次人才“引进难”问题,推动“带编入企”模式走深走实,11月7日,南充阆中市召开了“带编入企”引进优秀人才座谈会。会上,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天津农学院的2名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2023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昨举办

  • 11月8日上午,2023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本届论坛以“创想·创新·创造 追梦·筑梦·圆梦”为主题,立足于加快推进人才强市建设,聚天下英才共创未来,为深圳加
  • 观英雄影像 追红色荣光

  • 近日,合肥市瑶海区和平路街道党工委组织辖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街道机关和社区党组织书记来到合肥市第五中学和平校区张崇岫抗美援朝战地摄影纪念馆,开展“观英雄
  • 山西应急厅关于18 座煤矿111座洗选煤厂公示

  • 煤矿11月7日,山西省应急管理厅发布《拟确认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煤矿的公示》,公示如下。名单公示——强调,按照国家矿山安监局关于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定
  • 痰是肺之镜,警惕这几种痰,是你的肺在求救!

  •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清晨,李女士感到一种异样的不适。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一种难以名状的沉重,仿佛有什么东西阻塞在她的胸腔。随之而来的,是一阵又一阵令人疲惫的咳嗽。在这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