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从《梭磨河》到《机村史诗》,去往阿来的双重故乡……

日期: 来源:川观新闻收集编辑: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肖姗姗

10月28日,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携作品与著名诗人陈先发、评论家周立民、出版人曹元勇来到黄山书会现场,以“回望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故乡——从《梭磨河》到《机村史诗》”为主题,围绕阿来诗歌与小说中饱含诗意的语言以及文字背后的情感力量展开对谈。

《从梭磨河出发》是迄今为止收录诗歌作品最多的一部“阿来诗集”,首印上架短短两月就已售罄,二印已紧急下厂。阿来的创作从诗歌开始,到为广大读者所熟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和《机村史诗》六部曲,丰饶、纯净、鲜活的原生信仰,对世事的敏锐洞察,对人类和自然关系的深刻探讨,时常在作品中显现。阿来用文字将雪域高原上的故事娓娓道来,带领读者走近他肉体和精神的故乡。

分享会现场

旧诗新出

阿来的本质是诗人

从出版第一本诗集《梭磨河》开始,阿来就以其独到、敏锐、极具洞察力的眼光,探索土地与天空、山川与河流,探索人类、族群、个体的存在,透过文字追问生命的本体价值。首先,阿来向读者分享了自己写诗的缘起:“我相信每一个好的写作者,首先都是一个狂热的读者。我当时有幸读了很多诗,对我影响最大的诗人名叫惠特曼。另外,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地方的地理和文化其实都蕴含着美,如果不经过书写,不但不会被外界所知,也未必会和当地人建立真实的联系。所以,我们跟土地、故乡的关系也不应该停留在肉体上,更应建立在感情、认知和审美上。有时我们在地图上对一个地方知之甚少,有可能是因为那个地方没有被书写或者是没有被很好地书写。因此,我的写作就是从这样的双重激发中开始的。”阿来30岁之后的写作逐渐向小说转型,但今天他看到新的诗集出版依旧很感动,“我的诗在今天还有读者,这证明了它们还没有死,它们还在生长。”

阿来在30余年前创作的诗,在今天依然焕发着生机。作为诗歌写作者,陈先发表示,世界上有很多出色的作家同时也是优秀的诗人,比如博尔赫斯:“我相信,诗歌和小说两种文本的交互性会带来出人意料的灵感。尽管已经过去了30多年,阿来的诗仍然能给人一种生命的气息。”陈先发认为阿来的诗和小说存在着共性,比如对自然神性的挖掘以及灵性的语言:“我在读《尘埃落定》时,我就断定阿来一定受到过长期的诗歌训练,虽说阿来的小说也许有更大的影响力,但我认为他本质上还是个诗人。”

小说与诗歌贯通

阿来的诗意语言极具力量

谈及阿来小说与诗歌的关系,周立民认为:“我最大的一个感触就是,如果读了阿来的诗集,阿来小说里的很多语言现象就能很顺畅地连通,比如《机村史诗》有一节讲下雪,真的让人很感动。这种感动是一种纯真、诗意的感动,这和诗歌是贯通的,也让人理解了诗歌和小说里共同的力量。总的来讲,这是一种博大、广阔的力量,哪怕我们读到的是一种忧伤、细小的叙述和描写。阿来的诗之所以在现在读起来还不过时,是因为它有一种开放的语言结构,它把自然和大地的能量容纳了进来,文字背后是一个广阔的自然,甚至显示出了人和宇宙之间的关系,使我们能够通过阅读暂时远离鸡零狗碎的生活。尽管阿来的诗歌有时写得很节制,但我们能感受到诗歌背后强烈的情感,以及阿来对自身所处文化区域的认同。这样的诗能够触动我们的心,能够让我们在阅读时候呆住片刻,这就是情感力量的撞击。”

随后周立民以阿来的诗《在路上》为例,补充道阿来的诗歌有一种“咬合”的劲:“字与字、句与句之间咬合得非常紧密,这样能够形成独特的节奏感。在阅读的时候,你也会被这样的文字牵引。”

阿来为读者签书

生活不仅有柴米油盐

文学是认知世界的途径

阿来接着向读者分享了自己被语言唤醒的经历: “我在刚刚接触汉语的时候,发现人们形容同一种事物会使用完全不同的文字,那时我就发现语言有一种特别的力量。每种语言对世界的认知大致是一样的,但也有非常多不一样的地方。再后来,我通过图书馆认识了苏东坡、李白、杜甫、托尔斯泰、巴尔扎克、但丁……如果我们的日常生活仅仅被柴米油盐所充斥就太残酷了,但如果我们更关心灵魂的生长,那人生就是值得一过的。我在那样一个土地和文化当中,如果仅仅经历物质上的生命,和一只虫子也没有太大区别。真正让我们和动物区别开来的就是我们会表达和思考,能够让我们表达和思考的就是语言。科学是我们认知这个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我认为文学同样是一个途径。”

最后,曹元勇总结:“阿来有句诗是‘我的心房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蜂巢’,读阿来的诗能够唤醒我们对很多事物细微的感受,让我们的心像蜂巢一样‘内部甜蜜,洁净,而且不断吟唱’。”

对谈结束后,读者热情高涨,签售队伍足足绕场地一圈,许多读者都表示自己此前非常喜欢阿来的小说,这次是第一次知道阿来诗人的身份,希望通过阅读他的诗集了解他的文学来路。

图片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可以文化提供

相关阅读

  • 艺苑天地|赵丽华:剥洋葱,剥开生命本真之态

  • 赵丽华国家一级作家,艺术家,著名诗人,“梨花体”诗歌创始人,“梨花公社”创始人。其诗歌作品语言简练、风格沉着,以朴素的幽默感勾勒人与世界的关系,是当下极具方向性、争议性和探
  • 新乡贤李加立:为乡村文化振兴助力

  • 李加立(右)与太山村党支部书记李杰  “村史馆是我们村的‘百宝箱’,这些老物件都是向村民征集的。”10月25日,获嘉县太山镇太山村党支部书记李杰告诉记者,“在建村史馆的过程中
  • 快讯丨第二届中国•霞浦海洋诗会启幕

  • 以楫为笔,描绘山海。以海为诗,礼赞新时代。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进诗歌国际交流,促进“闽派诗歌”建设,总结“闽东诗群”海洋诗歌创作经验,弘扬“
  • 文学苏军新观察|李章斌:唤醒沉睡的诗性

  • 江苏文脉源远流长,代有才人出。从今年6月开始,扬子晚报与江苏省作家协会持续推出系列纪录片“文学苏军新观察”。在“文学苏军新观察之批评家”系列中,走近8名“新晋上榜”的
  • 秋色动人宜有诗 齐遥

  • 从本人诗集中摘选一些心情文字,从美丽秋色中拍摄几幅天然画图。用文字为图片增加几许文化景深,用图片为文字晕染一抹澄明亮色。掌中清风生命的折扇画些走过的风景题不题诗俱
  • 一部村史 几许乡愁

  •   作者:陈明道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振山老领导送我一本由他主编的《村史馆里的故事》。我爱不释手,借着国庆长假,坐下来认真进行了拜读。开卷有益,感悟颇深。  我最初知道刘
  • 《当代·诗歌》评刊会在安新县举办

  • 10月14日,《当代·诗歌》评刊会在安新县白洋淀文化广场礼堂多功能厅举办。会议由《当代·诗歌》执行主编商震主持,来自北京、山东以及保定市、徐水、高碑站的诗人嘉宾和雄安三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 解答如何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变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命题,迫在眉睫。 “当初孩子临近初中选考时,正是上海探索落地中本贯通、中高职贯通相关政策。我抛开杂音,全力支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