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道远,香港电影的复兴之路

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香港电影达到了鼎盛时期。

那时的香港电影红极一时,影响波及全世界,特别是在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的电影市场,曾经创造了每年电影产量高达300多部的记录。

港产功夫片曾经是全世界唯一能与好莱坞抗衡的片种,其成就了李小龙、成龙、周润发、李连杰、畅紫琼等-代偶像明星。

香港电影黄金年代群像

但到了90年代后期,香港电影辉煌不再,并开始走下坡路,可以说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现在。

当然,这期间也有一些很优秀的电影出现,而且这些影片在票房上都有不俗的表现,但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香港电影所而临的危机。

狄龙、张国荣与周润发

有些人曾经预言,一旦97香港回归后就会出问题。

自从回归后,香港电影业遭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打击,导致生产水平在98年已跌到最低点。

两年后,有迹象表明香港电影业随着产量的逐渐恢复而脱离危机。这一复苏归功于政府打击盗版,并通过扶持世界各地举办的香港电影节来促销香港电影。

周星驰与张国荣

在许多方面,香港电影比过去有意思的多。

不仅在97年之后香港电影脱离了迎合低级趣味的旧路,也在过去三年中的一些尝试与调整,反映出了新的活力。

这种新活力的例子就是杜琪峰,一个在香港电影低迷期致力于拍摄好的商业电影的主流导演。

导演杜琪峰

杜琪峰在上个世纪1980年推出了处女作《碧水寒山夺命金》

90年代初期,随着《英雄三部曲》和《现代豪侠传》的商业成功赢得了声誉。在这两年,因为控制了自己的公司(银河映像)掌管了影片制作,便有机会施展自己才华。

电影《枪火》海报

99年杜琪峰因为两部杰出的动作片《暗战》、《枪火》大放异彩,《枪火》直接让杜琪峰顺理成章的赢得了当年的金像奖最佳导演。

而这一切还不足以挽回香港电影的颓势。

古天乐与刘青云

正如导演陈嘉上所说,香港电影的青黄不接是很严重的。

十多年来,支撑香港电影的总是那几张熟面孔:刘德华、梁朝伟、黄秋生,以及比他们长几岁的周润发、梁家辉,年轻几岁的刘青云、张家辉,年龄差不多的这一代人。

而导演也是内地观众已经熟悉了二十多年的王家卫、杜琪峰、徐克、许鞍华、陈可辛等人。他们正在老去,却后继无人。

导演徐克

以影帝为例,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的辉煌时期,金像奖影帝的加冕者大都比较年轻。

周润发第一次加冕时是32岁,张国荣35岁,张家辉第一次加冕时42岁,刘青云是43岁。而这十几年里,也只有张家辉、谢霆锋算是影帝中的“新人”。

影帝刘青云

其他影帝要么是在九十年代获得过桂冠,其中也不乏梅开二度、三度者,要么就是在九十年代多次获得提名,争夺影帝。

此外就是周星驰、李连杰两位九十年代的无冕之王,在新世纪也终将加冕,而中生代和新生代几乎没有。

前些年,这代影帝们的个人魅力还可以成为港产片的票房灵药,但从08、09年以后,这代影帝尽管宝刀未老,演技也越发精湛,即使是当年号称“双周一成”的票房保障,也无法挤进票房的前三甲。

电影《英雄本色》剧照

反观奥斯卡,迄今的86届中,获得影帝两次的只有五人。其中汤姆·汉克斯(Tom Hanks)是在93、94年两届蝉联影帝,但至今25年过去了,再未得到小金人的青睐。

就连人气演技双爆表的小李子(Leonardo DiCaprio),也是在长跑了22年之后才拿到奥斯卡影帝。

莱昂纳多荣获奥斯卡影帝

再来看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获奖次数最多的是约翰·福特(John Ford),4次。获得3次的只有两人,但这三人的获奖全部发生在遥远1960年之前。从那之后只有14位导演梅开二度,其他人都是一次。

很难想象那几个誉满全球的大导演,像斯皮尔伯格(Steven Allan Spielberg)只有2次,卡梅隆(James Cameron)只有1次,而昆汀(Quentin Tarantino)一次都没有。

而如今每年的香港金像奖更像是一年一次的家庭大聚会,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基本上都是这十几个人轮流坐庄,即便没有得奖也会有提名。

对于香港电影中的一些老面孔而言,拿再多奖对个人来说也只是锦上添花,不会对香港电影有实质性的帮助。

最重要的还是缺少对新生代演员的培养与扶持和严重的人才外流。


香港电影的复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那些曾经的经典之作将会是那个百花齐放的时代最好的证明。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