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畅播18年了,中国动画何时复兴?

《千与千寻》因近期引入中国上映,被集中关注热议。这部动画电影早在于2001年7月20日就在日本上映,之后也俘获了大批的中国观众。近二十年过去了,《千与千寻》渡过东海,登陆中国,引得国内众多观众对该片的感怀和期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轰动?

《千与千寻》

诚然,无论从制作和立意来说,《千与千寻》都是一部优秀的动画电影,但是我们为什么会对国外的一部动画、而且是近二十年前的一部动画,如此热情?

当然,确实有部分因素是因为大众们追念于早期的观影情怀,但更多的因素,我认为还是中国的动画作品不能满足国内观众的需求,动画市场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至少,我们在这方面的需求还是仰望着日本的经典动画。

二十年都要过去了,最早一批看《千与千寻》的年轻人都成了碌碌中年,我们却还在回味着二十年前的日本动画……中国的动画呢?当我们反思这个问题时,却发现,中国的动画市场着实乏善可陈。

《大圣归来》

前几年出现了一部《大圣归来》,全国观众为之振奋,感叹着“国漫崛起”,然而后来上映的《大鱼海棠》,却差强人意。无论是《大圣归来》还是《大鱼海棠》,在制作上如果精益求精,未必不能比肩日本,但是在内容上,却还是差了点意思。

是中国的动画制作水平不如日本吗?曾经国内景仰宫崎骏动画的年轻人,去日本向宫崎骏请教相关的问题,宫崎骏先生反而惊奇,因为他是跟中国最早一批的动画制作人学习的,而今,中国的年轻人却远渡日本像老一辈的徒弟请教,岂不奇也怪哉?

1981年,手冢治虫与万籁鸣、严定宪会于上海美影厂 图片来源:空藏动漫资料馆

宫崎骏所说中国最早一批的动画制作前辈里,张光宇是其偶像,且宫崎骏多次提及中国动画对其的深远影响。而万籁鸣导演是日本“漫画之神”的启蒙老师。在前辈的那个时代,中国的动画是进行文化对外输出的。那时,中国动画独树一帜的的艺术风格,让国际为之惊艳,中国的动画是世界第一流的水平。

那时候(1926-1966期间)国内的动画作品:《大闹天宫》《神笔马良》《小蝌蚪找妈妈》《哪吒闹海》《山水情》《三个和尚》……现在知道这些动画的年轻人和孩子,估计不多,但在当时,这些动画享誉中外,频频在国际电影节捧回大奖。

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多次获奖

而今,我们童年乃至现在的孩子的童年,都是看着国外的动画长大,《狮子王》《四驱兄弟》《数码宝贝》《多啦A梦》《樱桃小丸子》……看着国外的动画长大的孩子,怎么会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产生认同感呢?现在中国动画有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这些动画已经完全没有了中国的民族特色,如果不说明它是国产的,我会认为是引进的国外动画,其特色和教育意义远比不上《黑猫警长》。

《黑猫警长》曾获埃及开罗国际儿童电影节三等奖

中国的动画怎么了?过去的“武林至尊”如何倒退至籍籍无名?而师从中国的日本动画为何却大放异彩?比较一下中国和日本动漫,或许能看出一些端倪。

就拿前几年火热一时的《大圣归来》和《千与千寻》来说,《大圣归来》是一部接近与个人反省式的热血动漫,而且还是上3D作品,在主观印象上就与动画有剥离感,然后为了追求新意舍弃了很多文化内涵上的表达。《大鱼海棠》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是其中国文化元素的表达,但遗憾的是,立意太狭隘,看完之后还有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好像挠痒没有挠中核心位置一样。

《大鱼海棠》

反过来我们看《千与千寻》,其制作水平和用心,自然是不用说。从剧情内容上说,影片充满了想象力,赞美人性的优良品质。当然很多观众能从中剖析日本社会及人群生活现状,环境问题甚至哲学问题,可见影片立意深远,因此老少咸宜,值得反复去看,更值得深层次去解读。

从文化层次去看,我们能从这部影片里,看到浓浓日本文化的形态,从剧中角色的举止、语言、服饰、场景……你只会把这个动画的标签贴上“日本出品”,因此换了配音演员,即使是专业声优,也是觉得不对味,听着也是别扭——这就是文化在影视作品上的隐形力量。

《秦时明月》

如今的中国动画难道就没有表达文化的作品吗?有的。《秦时明月》《天行九歌》确实是国风浓厚,但是逐渐成建模制作的动漫,看着就像是精致游戏剧(后来真出了《秦时明月》游戏)。《魔道祖师》是一部制作很成功的动漫:从场景画面、人物、人文精神上都文化上的表达(这或许要归功于原著),但这不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重新将中国文化拾起来的作品少之又少,总体来说中国的文化在动画里的次元里逐渐地消失。反倒是国外的影视动画频频运用中国元素出彩。

《魔道祖师》

中国动画里文化的缺失,首先是导致影片没有特色,无法形成特定的印象标签,过去中国屡获大奖的动画影片,无一不是具有浓厚的中国文艺特色。其次,童年是一个人受影响最深远的世纪,而动画是最先影响儿童的影视作品,也是对其浇灌文化内涵的最好媒介。如果连中国动画里,都没有中国文化内核的传达,在孩子吸收了西化的作品长大成人,他当然是更向往西方的文化。

中国动画的复兴,依旧是要回归到中国文化中去寻找,有了厚重的文化氛围,中国的动画才会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指日可待的振兴。而当今的中华民族经受着各种文化的急遽引进,在受世界各方文化荡涤之后,自己的文化反而迷失了。文化如水,润物无声,俗语道:“大河有水小河满”,我们有身后的文化积淀,但是我们需要重整文化之风,只有文化振兴,才能有文化输出。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动画大师,万籁鸣(左)张光宇 万古蟾(右) 图片来源:空藏动漫资料馆

中国的动画大师万籁鸣曾说:“世界美术片的发展历史经验证明,越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影片,就越具有世界意义,才越能赢得世界的观众。”宫崎骏的作品备受追捧或许就是最好的证明。


原创声明:

文字作者:某兮兮

图片来源:网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