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吃”在电影中的地位与作用

星期五言:我们这里说的吃(包括吃的动作和吃的对象两个层面)可不等同于那些美食节目,后者的吃和美食就像暴力之于美国B级片,性之于岛国片,它是做为主要情节出现在视频中的。而我们这里说的“吃”大多是作为一种手段,是导演为达到目的或表达思想而借助使用的。换句话说:如果电影中人物在津津有味地吃一盘意大利面,惹得观众直流口水,那么导演一定不是在推销意大利面!至于他到底想干什么,这便是我们这篇文章要讨论的(我们将从吸引、捆绑、情绪等角度结合案例讨论“吃”的作用)。

另外,说到吃的特殊地位,我觉得它在同类电影手法里该排行老三,前两位第一个是“性”,第二个是“暴力美学”。这三种东西加起来贯穿电影史一百多年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另两个的作用以后有机会细谈,但今天讲吃的地方地方会涉及到,毕竟有些导演喜欢把性、暴力、美食捆绑起来使用,毕竟这种捆绑手段对导演强化观点和进行潜意识强加是屡试不爽的。)

我们来看第一个案例——

一、吸引:

1、《饮食男女》开篇的“闷扣肉”

这是李安1994年的《饮食男女》,好家伙,开篇五分钟全是吃,不知道的当是美食节目呢——从炸鱼排、焖扣肉到炖鸡、蒸笼屉……



最后出来这么一桌,

叫谁能受得了(这还是在闻不到味道的情况下呢)!谁能对着这么诱人的美食把眼睛移开!

好啦,本来一家庭伦理片,开头导演愣是搞这么一出,用意何为?

对此我们得提醒大家:别忘了那个做饭的人!

来看那些烹饪的剪辑,几乎没一两个动作就会跟上人脸的镜头,多半还是特写呃!

当然,观看的人可以是个脸盲,可以是个健忘者,再或是干脆刷了下手机把做饭人的特写镜头错过了……这都没关系,只要你能被那帅气的炒菜动作和那诱人的美食“吸引”住,也就潜意识里接受了做饭的人!这就好比你看NBA接受了匪夷所思的进球,也就崇拜上了投篮的球星一样。

类似于这样的“美食吸引”在电影中很常见,它能将你的视线锁在电影画框中,防止你走神,另外还能将你带入到情节之中。

当然,不是所有的此类吸引都得像《饮食男女》那样大张旗鼓地做菜,有的“吃”在电影情节中仅仅是几秒钟的镜头,但也足以达到“吸引”的效果,来看《摔跤吧爸爸》里的一个情节——

2、《摔跤吧爸爸》里官员吃柿子

爸爸为女儿去找体育局的官员申请资助,短短的一分钟戏,短短的一个政府官员的客串角色,没笑点、没动作场面、没帅哥美女,观者很容易就把角色跟情节忽视过去了,怎么办:导演(或是演员的即兴发挥)让演员拿起了个小柿子,一边吃一边跟人聊,

别的不说,先抓住你的视觉和听觉(吃的声音),自然,角色有了吃的真实感,也就有了画面的“吸引”性,有了吸引,便也有了你对情节的关注。

3、《秋刀鱼之味》里看不见的“小菜”

▲ 《秋刀鱼之味》电影海报(1962)

最后再来说说小津安二郎的电影,没谁比这位日本导演更会用吃“吸引”观众了!从《东京物语》到《浮草》再到《小早川之秋》,小津的电影履历几乎是一路吃喝下来的!那部《秋刀鱼的滋味》更是到了从头吃到尾的地步。



这还不算什么,小津最“坑人”的地方在于:他从不让人看到那些瓶瓶罐罐里盛的是什么,就是一味地让演员在那有滋有味地咂着小酒,夹着碗里的小菜往嘴里送,简直是馋死人不偿命!

当然,开玩笑归开玩笑,电影“吸引”的效果是达到了,达到以后干嘛,当然是要向我们表达他电影的核心:人、家庭、生活……“吃”在此完成了它的使命,而且效果极佳。

说到这不知道看官的肚子是不是有点反应了,反正我的是咕咕叫了!好吧,那就让“电影中的吃”来的更猛烈些吧——

二、捆绑:

1、 “阿黛尔”的“意大利面”

不怕大家笑话,《阿黛尔的生活》给本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不外乎以下几个:

一个是阿黛尔的兔牙;一个是阿黛尔的大屁股大胸;最后一个,自然就是片中那个让人欲罢不能的“意大利辣酱面”了!


刨去阿黛尔那对意外拉风的大兔牙,后面两个自然一个属“性欲”,一个属“食欲”,这两样东西在长达三个小时的电影中可是占了绝对的比例。先不提啪啪啪,单说说“吃面”——

要知道,电影中的阿黛尔非但性欲强,食欲也够可以了(用她的话:不开心了就得吃)!不过也怪不得她,谁见了那秀色可餐的意大利面不心动,再配上阿黛尔那性感的大兔牙,嚼起来能不香吗!


非但阿黛尔爱吃,在艾玛的艺术家派对上,阿黛尔干脆做了一桶面。试想,一群艺术家聊着艺术,调着情,吃着意面,这些行为捆绑在一起那是何其“文艺”的事情。

啊,我们这里用到了“捆绑”这个词汇,没错,作为电影情节,“吃意大利辣酱面”正是通过与其它元素的捆绑而体现出其价值的

什么价值呢?我们来看,前面提到过阿黛尔的性欲。没错,如果把性欲和食欲捆绑在一起,你会蓦然发现:这不正是构成阿黛尔生活的两个重要元素吗,换句话说,两个本能的欲望贯穿着阿黛尔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爱情以及社交。

这个“意大利辣酱面”非但起到了吸引的作用,还起到了捆绑粘合的作用。

难怪本人在看完这部电影后,一想到意大利面就想到阿黛尔!别的不说,这个人物算是在脑子里根深蒂固了,细思其由,原来是“捆绑”在作祟。

再来看另一例——

2、《小偷家族》中的“火锅+大碗面+炸串”

看过《小偷家族》的人都知道,电影讲的是处于社会底层的一家人的生活(靠捡垃圾、偷鸡摸狗、坑蒙拐骗生存的一家人),自然,他们的住处又脏又乱,又阴暗又狭小。

问题来了,怎么能让观众对这样一家人产生兴趣和共鸣呢(毕竟谁都爱看光鲜华丽的富贵画面),于是,聪明的日本导演再次拿出了“吃”这个武器。


从一群人围着吃的火锅,到夫妻俩大雨天屋里吃凉粉,再到父子俩鸡排蘸泡面,不得不说,虽然这些饭都挺 low 的,但吸引力毫不逊色,足以让人流口水了。

自然,当你接受了这些吃的东西(或者说接受了一家人吃的幸福感),也就被无意地拉近了跟小偷一家人的距离,同时也在情感上无意识地站在了这个弱势群体的一边。

这便是吃与人物社会地位的捆绑。

关于吃与其它元素的捆绑无处不在,像《纸牌屋》里政客在小馆子里吃肋排;像大岛渚《感官世界》里那对“一边吃一边做”的情人,像《巴黎最后的探戈》里的性与巧克力,再像《汉尼拔》中集美食家与杀人魔一身的教授……

总之,在本人看来,什么东西摊上吃,就好营销,就好产生化学反应,至于能反应出个什么,那就仁者见仁,看“情绪”了。(顺带一提:“性”通常与“吃”捆绑的几率比较大,并且屡试不爽!)

三、情绪:

1、《恐怖星球》里的烤肉

罗德里格兹2007年的《恐怖星球》是部典型B级僵尸片,所有的僵尸片都是“暴力美学”片(除非不爆头,除非不断肢流血,除非那些僵尸长的不丑,喜欢的人无不从这些元素里获得刺激)!

▲ 《恐怖星球》海报,2007

那么,《恐怖星球》这样一部惊悚暴力的电影怎么就跟吃扯上关系了,要知道,剧中的人物吃的还是烤肉!还是在僵尸逼近的时候吃的!难不成这也是在吸引和捆绑?



当然都不是。关于这种“吃”夹在暴力和惊悚中的作用,我想只需想想我们的“梁山好汉”——试问,哪个梁山好汉不好打架,哪个梁山好汉又不好吃好喝?!恰好吃了肉喝了酒打架更带劲儿!

没错,这里的酒肉起到了助兴的作用,它为“暴力美学”酝酿了足够的情绪,它让打僵尸的人杀红了眼,当然也让观众过足了暴力瘾。

2、《利维坦》里的烈酒与下酒菜

这一助长情绪的作用在2014年俄罗斯电影《利维坦》里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

▲ 《利维坦》电影海报,2014

故事大概讲的是一家拆迁钉子户和政府对抗的故事。在一场矛盾双方对峙戏之前,导演先让对峙双方各自在家喝酒,



看看双方那通红的脸,就知道各自心里窝的火有多大了,

即便是旁边的女人,也都吃着红番茄,

显然,一场冲突即将爆发,酒在这里助长了人物的愤怒情绪,为矛盾冲突火上浇油。

四、“吃”的综合应用:

吃与“马龙·白兰度”的方法派演技

马龙·白兰度在尝试出演一位双腿被截肢的士兵时曾说过:模仿一个人的行为并不难,难的是模仿像他那样的去思考。

我想这句话再好不过地说明了“方法派”表演的特色。来看《欲望号街车》里那段马龙·白兰度的精彩表演——

三个人围着一桌菜,一个家庭主妇闷头坐着;一个老女人在喋喋不休;一个男人(马龙·白兰度饰)闷着头吃东西…

老女人继续说着,男人继续吃着…

家庭主妇随即向男人发起牢骚,男人还继续吃着(或者说继续演着“吃”)…

突然——

男人一掌砸向桌子,朝两个女人吼起来(注意,在这个发飙的过程中,“吃”始终没有间断,男人嘴里的东西还没咽下去)


吼完男人再次抓起一个杯子朝墙上扔去(以示男人的威严),随即转身离开。


至此,马龙·白兰度完成了他的表演。

说实话,如果电影史里有哪个演员能达到仅是坐在那对着镜头”吃“就能把观众征服的,那就是马龙·白兰度了。

▼ 回头再来看吃在这段戏里产生的效果:

首先,它能达到一种无法比拟的真实感——毕竟,吃就是吃了,它不像疼、流泪、伤心这种东西可以用表情作假。这种真实感首先达到了吸引的效果;

其次,它用吃的沉默与女人的喋喋不休形成了反差,为之后的爆发酝酿了情绪

再次,它与爆发后的行为语言捆绑在一起(一边摔杯子一边嘴里嚼着东西),产生了一种角色附体的效果,让观者早已忘记了“演”的概念,认为白兰度就是那个小混混本人。

因此,“吃”在这段戏的人物塑造以及思想表达上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

纵观“吃”在影视剧中的功能,其用法与效果因人而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一个好的导演绝对不会在电影中浪费任何一个吃的元素,一个好的演员也绝对不会在吃上错过展示自己演技的这个绝佳机会

问题来了,我们有些电视剧摆着一桌子菜搁那不吃是几个意思?难不成是一吃就看不到画外的台词提示版了?


经典电影分析,欢迎关注【星期五文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