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孔笙:拍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要被资本和市场拽着走

白玉兰颁奖典礼上,孔笙获得最佳导演奖。

电视剧《大江大河》,为导演孔笙带来了许多荣誉。孔笙自己也表示,这个讲述改革开放历程的故事,“值得一说,一定要说。”

但如果问他在自己作品里最喜欢的,他会回答《生死线》。“那时候也不是说拍得有多好,主要是那时候单纯,想得不复杂。我们那会儿正在年轻气盛的冲劲上,就想拍个好东西。”《生死线》是2009年的作品,作为60后,那时候的孔笙,从一般意义来说,也不怎么适合“年轻气盛”这个词了。但你听头发已有些花白的他说出来,却也不会有什么违和感。

采访中,能感受到他的真诚质朴。他对自己创作的判断,大多源自内心感受,而并不依附于外界评价,“我还是会凭自己感受去做。我高兴观众和我一起高兴,我感动观众和我一起感动。”像《生死线》这部作品,口碑好,评价高,却并没有为孔笙赢得什么了不得的荣誉,但他也并不眷念荣誉,“有了荣誉人就会变化,会考虑很多东西,会考虑以后的作品能不能拿奖啊,考虑观众喜不喜欢啊。”他依然怀念创作《生死线》时,一群伙伴心无旁骛,热切单纯地要做个好作品的心境。

《生死线》海报。

至今,孔笙都坚持,一定要拍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不是被资本和市场拽着走。“拍一个作品,首先要我们喜欢,有时候你会发现一个作品,导演也不喜欢,演员也不喜欢,没人喜欢。那不喜欢你拍它干嘛啊?‘哦我是为了市场需要’。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在资本话语权于影视行业越来越强的今天,孔笙显得很有底气。“其实我们还好,我们的话语权多多少少还可以,因为是资本找我们,不是我们去找资本,这是两个概念。”

孔笙生动演绎了一下,什么是“资本找我们”:“我们有时候是资本看我们在拍一故事,人家说‘给你们钱要吗’,我说‘我们不要’,他们说‘必须得要’,那这,我们就不是非得听他们的了。”

底气还是来源于在纷纷扰扰的大环境中,对创作的坚持。而这种坚持并非一再自我复制,更多是在尝试和超越中,坚持作品水准。被不少观众奉为经典的《父母爱情》,在创作之初,并非是最被看好的项目。它讲述的是一对夫妻的生活琐事,剧情琐碎,缺乏大情节,很难预测观众会否喜欢这样的剧集。而孔笙则因为喜欢编剧刘静的台词,坚信这会是部好作品。“我是越拍越喜欢,主要是演员的功劳,他们诠释得那么细腻,那么舒服,拍着拍着好像真的看他们在很短时间里度过了漫长一生。”

《父母爱情》,梅婷、郭涛主演

而到了前些年的爆款剧《欢乐颂》,孔笙是首次挑战都市青春女性题材。他表示,当时想做年轻题材的尝试,也想看看自己“能不能拍点都市年轻小孩的故事。”

最近,孔笙在筹备和编剧兰晓龙合作的新项目,这是他近期最感兴趣的项目之一,在现实主义的故事里,兰晓龙创作中放入了一些超现实主义的东西,这是孔笙觉得最有意思的地方。孔笙邀请了电视剧《疯人院》的青年导演老算来联合执导,他觉得这个戏会特别适合想象力丰富的年轻导演来做。“我觉得我老了,我需要年轻导演来给我一些新的东西。”

不断创新和尝试中,一贯坚持的东西也不能变。正午阳光一直以来,都以现实主义题材为主,孔笙坦言:“我们正午确实有个原则,有些题材离我们生活太远了,我们就不去碰。因为这也不是我们强项。确实你做点生活剧,正剧,现实主义题材,相对来说我们算强项。做其他的,我们不见得有别人好。所以我们一直在很小心地去做选择。”他认为,现实主义创作,首先情感要是真实的,在故事和人物塑造上要找到与观众的情感共鸣点。“生活中什么都有可能发生,个例丰富多彩,但我们要找共性,不要单纯找特另类的例子,那是好看,但对观众来说,只能当它是谈资,笑话,没有共鸣点。”

在制作上,孔笙的坚持很简单:把事做好。“每个门类,服装化妆道具,其实都有一帮想做好事情的人。如果导演和制片作为创作核心,你坚持把事情做好,那就能自然地把这些愿意做好事情的人聚在一起。如果你都不把事当事,他们也会慢慢放弃。各个行业、专业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你如果给他们这个机会,他们一定会去表现。一帮愿意做事的人聚在一起,做一件自己高兴,能表现自己专业的事,这是很开心的。”'

《欢乐颂》海报。

孔笙的作品中,往往会让观众看到年轻演员出人意料的表演。对于如何跟演员沟通,如何挖掘演员的潜力,孔笙有他自己的方式。他调侃李雪导演喜欢跟演员做示范,“因为他是学表演的,像我也没学过表演,基本也就是简单说一下感受,跟演员沟通我对事物的理解。”孔笙含蓄地表示。然而在演员童瑶口中,孔笙是个在拍摄现场会“亲身上阵”的人,尤其是看着有些危险的戏份,他会先亲自试一试,用实际行动来安抚演员:很安全,别担心。而在孔笙众多作品中都能找到他自己客串的身影,也侧面说明了,他可能有颗无处安放的演员心。

提及表演,孔笙谈了谈他的经验,“首先选演员一定要靠近人物”。但如果后来发现,演员与想象的不同,也有解决的办法:“真拍戏的时候,你试图改变他,让他更靠近你想象中的人物和感觉,有时候会成功,有时候不成功,有时候适得其反,那么可以试着让人物往演员身上靠。有经验的演员更多是塑造人物,但年轻演员,我们有时候会做一些这样的调整。他能靠近人物当然最好,但如果做不到,让人物靠近他,让他把他的能量发挥到极致。有时候观众会突然发现谁谁会演戏了,其实那是像他自己了。”

在采访孔笙的前一天,制片人侯鸿亮在记者会上聊到过正午阳光这些年“放弃全产业链,专注优质内容”发展方向的风险性。作为内容创作团队的核心人物,孔笙坦言,对于未来,并非没有考量:“我相信各个公司发展过程中,都会有这样的思考和焦虑。我们经常说到这个话题,我们说我们可能会有一部戏拍得不成功,可能会有这一天的,不是说每部戏都一定能拍好,但我们是用这个提醒和告诫自己,要在题材选择上,在剧本创作上,各个业务部门搭配上,更加谨慎。但是不怕嘛,我觉得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你的创作态度。有时候不能想太多,想太多可能就不敢去做了。”

自正午阳光2011年成立,这些年孔笙的作品没有断过,在横店度过除夕都是常态。谈到如何兼顾事业和家庭,孔笙坦言:这是个很难的事情。“从在电视台当摄影的时候开始就常不在家。前两天跟女儿吃饭,她还说起,‘记得我小时候你经常不在家’。还好,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你习惯了就好。我现在其实因为(张)开宙他们都在正午能独当一面,回家的时间多了很多。”采访时,孔笙一身朴素的休闲装,脚上却是一双特潮的运动鞋,被问到时,孔笙笑说,是女儿送的,“她跟我说这鞋有个灭霸的下巴,哈哈。”

采访结束后,孔笙率先走出采访间,蹬着女儿送的运动鞋,步伐很有弹性地独自走过酒店长长的走廊,身姿帅气,背影坚定,一直走到走廊尽头。面对墙壁,他似乎沉思了一下,转头正好看到了记者,神情有些懵:“电梯在哪?不是这吗?”

“……所以孔导你是路痴吧?”

“绝对不是,我只是在这种大酒店里容易找不到北。”他坚决否认,“我平时走在大路上,方向感是很好的。”

嗯,好像也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