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博甩掉选秀光环,王源走出人气偏见,《唱作人》只论输赢太狭隘

过去24个小时,鬼知道娱乐记者们经历了什么,从宋慧乔和宋仲基宣布离婚到张若昀和唐艺昕的婚姻,一茬一茬不停歇。我们这些写新闻的,真的颈椎病都要发了。然而,《我是唱作人》的总决赛总算带来了些许安慰。当娱乐圈已经如此浮躁,我们真的需要一首歌来安抚一下心情。

6月28日晚,这场秀不知不觉这场比赛就走到结尾,上下季的对拼除开激烈感,更多是音乐人的匠心精神。也许有人此刻还在争议最终一战中,常石磊、郝云、白举纲、钱正昊作为下半季的战队最终成为这场比赛结束时的赢家。

但这一天看过这么多聚聚散散还不够么?这场比赛已经超越了输赢,比起争论无休的爱恨情仇,在当下低迷的音乐圈才是一阵强心剂。超出了竞技的意义。

因为在当下新歌匮乏的歌坛中,早已不需要一场输赢来决定什么了。

他们打破了流量偏见

即便是在慕强思维大行其道的当下,看似一场唱作人的生存游戏,每一次的两两对决都充满了火药味的竞技感,但纵观整季,这场比赛里,其实没有绝对的赢家也没有绝对的输家。

比如没有挺进决赛的王源和陈意涵就一定是输了吗?赢家仅仅是杀入决赛的钱正昊吗?

当然不是。因为被认定是idol,且年龄尚轻,所以有偏见认为,他们肯定缺少沉淀,不懂音乐。甚至还有人见到陈意涵上台,认为做为女团的成员,陈意涵应该跳一跳女团特色的舞蹈。甚至连汪苏泷都觉得她“不太像是会写歌的人。”

结果陈意涵的作品一亮相,连热狗和梁博都对她刮目相看。

当我们放下偏见,回看王源写的《姑娘》。

写的是他的心声,也是一个情窦初开男孩的正常情感需求。从十几岁出道,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同龄女孩,王源如今已经是一个18岁的大男孩了,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第一句歌词就是:“想要谈恋爱这件事,也没什么不好意思讲。关上了灯,我总是会想,我会遇到个什么样的姑娘。”

很多人一开始都是带着好奇和八卦想挖出王源心中的姑娘是谁,但几乎都在听歌的过程中,不由自主的被他歌词里描述的那种单纯的小美好所打动。18岁的王源唱出了对爱情的憧憬,也可能是我们很多人18岁的憧憬,而我们是否一直记得当初的心动呢?

其实,王源和陈意涵都曾在初中时,就开始为粉丝和同学们写下了第一首歌。正如汪苏泷说的,在座都是写歌很多年的人,王源敢来就是件很勇敢的事情。

你以为他们的音乐是玩票,或者不行,看到播放平台有他们的名字,基本都是无视或者划走,但只要不到5分钟的时间,听完他们的歌后会发现,偏见有时真的错过一些小美好。

王源和陈意涵虽然止步于决赛,同样作为00后的钱正昊接下接力棒冲进了总决赛。而对于这位年轻人,作为前辈的郝云和热狗不止一次的透露出喜爱之情。


所以,王源也好,陈意涵也好,甚至是钱正昊,三位唱作人在努力打破偏见,让大家看到身负流量不代表没有实力,唱作人用真诚的自我表达来换取一部分人的理解。

他们打破音乐鄙视链

身为idol和流量都会遭受偏见,而夹在流量和实力歌手中的网络歌手,他们的口水歌让所有音乐人都嗤之以鼻。

唱着“我们不一样”的高进,一直以来都是歌红人不红,缘于每个人回归生活后都会有不同的出发点,所以高进的作品往往会打动更多普通人。

他的《下雪哈尔滨》,无论在互听demo还是battle表演中,唱作人和评审团的评价都不是太好,认为太“普通”。但导演车澈透露,录制时,台下角落里一名安保人员却因为这首关于故乡的歌,泪流满面。

和他同样想打破这道音乐鄙视链的汪苏泷,如今最不喜欢的就是当年被冠以“QQ音乐三巨头”之一的称号,他渴望在正式的舞台上,重新向大众定义自己唱作人的身份,获得音乐圈的尊重以及主流话语圈的认同与肯定。

虽然打破偏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汪苏泷和高进已经勇敢的说出了自己的渴望,或许挣脱这道音乐鄙视链的时间不会太长久了。

他们始终坚持在浮躁里做自己

比起渴求打破音乐鄙视链的高进和汪苏泷,同是选秀出身的梁博和白举纲的目标则更加简单——坚持自己的音乐态度。

与快男时期的白举纲的确大不相同,现在的白举纲在树立较之从前更鲜明的个人风格。他的音乐性格是那种直截了当、充满冲撞气质的少年荷尔蒙气息。摇滚其实并不是一个讨好的路子,白举纲也是出道多年的艺人了,和他同一届的华晨宇如今已经歌坛一线小生,可是他依旧保留着当年的少年气。

《我们不需要证明什么》可以说是白举纲继《蠢梦》之后一次对自己的音乐态度最好的解释,不管是音乐的道路还是人生的旅途,总是会布满荆棘,“做自己喜欢的音乐,懂我的人不必太多”。

有人认为他的rocker对于这个舞台会有审美疲劳,他其实是个很会比赛的人,别忘了,那年的那场选秀里,他是如何屡战屡胜杀出重围的,但他依旧选择疯狂地唱自己的新歌,唱自己喜欢的音乐。果不其然,给他一次复活的机会,他就逆战成功了。

同样也是经历过赛事的梁博,却一直不屑于游戏规则,即便是歌坛的生存规则,他也并不是太过重视,所以7年只发2张专辑,并且流量综艺一概不谈,却为了这个比赛自带顶配乐队,演出7分钟的《表态》。

连热狗都表示以观众的角度来看后面表演拖太长,但梁博却坚持认为,少一分铺垫都不行。尽管被认为这是对快餐时代市场接受度的挑战,他依旧笃定认为,“《表态》这首歌是不屑于表态的”。

或许他们坚持的音乐都不是很讨好,但如果就想着成为一个自己喜欢的样子,做自己喜欢的事又何尝不是一种自由和成功?

有意思的是,两个相似的终于在决赛相遇。看这两人battle,竟然有种“和世上的另一个我battle”的感觉。白举纲很早就透露了自己是梁博的小迷弟。

在后台遇见梁博时,他的“告白”方式也很特别:“我会加油赶上你的。”

上台PK前,和其他人的紧张不同,他依旧是个因为要见到偶像而兴奋的小迷弟。

梁博向来不缺小迷弟,但白举纲却是他盖章认定可以交往的同伴,觉得小白和自己很像,出道多年,一直没变,一直对音乐保持最大的热情。

即便是和偶像梁博对战,白举纲也认为只有拿出自己最好的状态才是对偶像最高的敬意。见面便笃定称:“我会加油的哦!”丝毫没有畏惧感,让梁博也瞬间充满斗志。

他们在商业模式里成了独特的存在

尽管节目被制作得各种火药味,竞技感,但在老阿姨看来,这简直就是一场不同形式音乐类型的趴体。你甚至可以说,因为这个节目,重新认识了周笔畅和曾轶可。

在此之前,周笔畅确实有很多经典曲目,但都不够“周笔畅”,没有更鲜明的个人风格,这其实也是她出道后一直在寻求的一个诉求。

自从扎进电子音乐后,周笔畅的《感官浮游》有非常顺耳的glitch-hop,听感很迷幻,很舒服,很惬意,没有太多复杂的东西,重在氛围的构建,相对平淡的进行也可以被当作是某种“冷淡风”。连常石磊都会佩服周笔畅敢于尝试潮流前沿实验性音乐的胆量。

或许是太前卫,又或许不是特别讨好,但的确是最接近“周笔畅”的一种音乐类型,笔笔也很坚定,她说来这里就是要告诉大家,现在做的音乐就是她最喜欢的。

同是一档选秀出身,曾轶可虽与周笔畅不同届,但从“超女”时期至今,多年来围绕她的争议让人们容易忽略她的作品。

出道时19岁,现在已经29岁的曾轶可推出了5张专辑,包办了全部53首歌曲的词曲创作,还亲手操刀专辑封面设计,自导自演MV。迷幻摇滚,爵士,电音,民谣她都有尝试,有人评论说曾轶可拓展了华语流行音乐的边界,也有人表示她曲风太另类打动不了自己。

且不论唱功,只谈词曲,虽然小众却依旧能打动很多人的内心。曾轶可也一度因为“唱作人”这个新人设,也颠覆了她“09快女”、“绵羊音歌手”、“曾哥”等公众和网络形象。更挺进了上半季的三强之列。

他们用音符跨过了代沟

无论是周笔畅还是曾轶可,我们都能从她们身上看到的是在选秀中成名又唯恐逐渐暗淡的焦虑,为了寻求更鲜明的个人标签,勇于尝试潮流前沿实验性音乐的开创,不难看出是音乐圈的一种求生方式,这何尝不是娱乐圈的一个缩影。而作为歌坛的音乐老炮胡海泉和常石磊,他们的到来则直接呈现出新老之间的音乐代沟。

胡海泉这样的音乐老炮在歌坛经历了几十年的摸爬滚打,在这个舞台上,可以游刃有余的运用jazz和blues风格,把作品打造的非常具有吸引力和受众性。

但离开了陈羽凡的胡海泉还是暴露出了自己的短板,声音上的先天不足,单薄、轻浮,也使得他在诠释歌曲时,表现力总是差强人意。

另外他擅长的上世纪90年代华语抒情演唱方式,即便唱的很老练,但放在如今却实在唤不起太多聆听欲望。普遍被认为诠释方式太老套。

音乐代沟并不仅仅是胡海泉和当下年轻听众之间的代沟,还有他和新生代歌手之间的代沟,站在他的创作审美和习惯来说,面对笔笔的先锋音乐作品,他会觉得欠了火候。

这个代沟在胡海泉与白举纲对战时尤为明显,他最终只获得大众评审9票败给白举纲。

面对代沟,海泉并没有退却而是接受现实并选择继续学习。

相比之下,同样是音乐老炮的常石磊,则非常注重大众审美和听众接受度。几场比赛下来,从他的几首歌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个吃透了经典又吃透了潮流的音乐人。这让他的音乐有着如此高的自由度与如此广泛的适应面。

同样是听一遍就会的抒情歌,却没有人觉得常石磊的歌老套,可见无论是做经典也好,做先锋也好,无关高下,重点还是在于是否有关注到音乐打动人心的那一个个小细节。往往是越是做极简的东西越是能看出功力。难怪常石磊排位居高不下。

ending

音乐类节目对于当下的综艺市场一点都不稀缺,然而在老歌堆里拼创意,有人想过我们多久没有在歌单里加了首新歌吗?

《我是唱作人》的特别就在于新,曾经的歌手有歌友会、打榜秀,如今的音乐人们却渐渐失去了原本的范围,这种竞技形式的带出新的作品在当下的萧条歌坛来说,有唏嘘的一面,但也还是让人看到了慰藉。因为身边人真的学会了白举纲的《我们不需要证明什么》。或者梁博的《曾经是情侣》。这些被压在他们选秀光环后面的作品终于发光。

樱桃的好朋友猫小姐是商务人士,有天她很兴奋的说梁博、白举纲和周笔畅终于跳出了选秀的束缚,出了几首好歌。每个周末都会在自己的社交平台给《我是唱作人》打call,她的理由很简单,却又耐人寻味:“太长时间没听到新歌了,却能在这个夏天听到这么多新歌,且不论好不好听,都起码看到一个希望。毕竟,我们谁也不想在未来我们的孩子,还唱着我们当年唱过的老歌。”

不能否认在许多不够关注音乐的外行人来看,周笔畅超女已经14年可依然会让人想起那年夏天,白举纲也已经不是华晨宇身边的少年,梁博也已经从那英的小二班毕业。可是外界的很多定义里,他们就被定格,出道即巅峰,因为没有了唱片热销本身的介质,许多人都阻断了对他们音乐的了解。

他们就是选秀明星,王源也只是TFboys,陈意涵只能粉嫩少女系,这个就是印象固化,只有铁粉会在音乐app上关注他们的新作品。

歌坛其实不是没人写歌,只是80后记忆深刻的“歌友会”、“金曲榜”都成了记忆,如今的歌手们都不得不变成综艺咖,从中找机会来唱唱歌,而想要唱新歌更是难上加上难。《我是唱作人》则给了他们一个机会。

华语乐坛萧条几乎都被认定是是因为没人写歌了,而还在写歌的都是唱大流行的流量、网络歌手,习惯的认为他们的音乐不够档次。甚至在音乐播放平台的排行榜中,多数人都只是选择听排名前三名的新歌,鲜少有人能耐心听完前十。

so,在这个环境里,节目从开播至今,也引申了许多热门话题,成为争议热点——流量艺人的歌一定就不好听吗?大流行真的不高级吗?网络歌曲活该排在音乐鄙视链末端吗?音乐老炮注定要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吗?

所以无论是41岁的热狗到18岁的王源、钱正昊,无论是音乐老炮,还是刚出道的新生代。大家都卯足了劲,疯狂唱自己的新歌。因为这样的舞台是他们共同等待了太久太久的机会。

我们会发现原来流量如王源、陈意涵、钱正昊也是会唱歌,会写歌的。

大家可能觉得如今音乐节目如此繁多,为何歌手们如此看重《我是唱作人》的舞台。因为,这次他们可以尽情以音乐人的身份,唱自己喜欢的歌,而不是不属于自己的老歌或者别人的歌。

甚至还能重新被大众认识。早前,我们在写梁博时,就已说过,在《歌手》之后,梁博再度经历了冷暖两重天,《男孩》之后又有多少人还在继续关注他?

并不是没有人写歌,而是有人写歌却没有渠道可以听。这也是为何这档节目出现后,以往很难获得在舞台上演唱机会的幕后音乐人,以及酝酿了很久歌手们,都会蜂涌而出,且完全不考虑这场竞技后输赢的面子问题。

排名对于唱作人而言只是再增加一次唱新歌的机会,至于其他都已不再重要。所以还要用胜负来定义就太狭隘了,这个节目对于当下乐坛来说是给了很多人机会,不论资历、没有年龄差,与名气也无关。这些音乐人们终于不用强凹老歌,不用插科打诨,就做点老本行。

事实也证明,如今就好好唱作也依然有很多人热爱,这对于乐坛来说就不仅仅是综艺的意义了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