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追美剧?这部8.7分的高分良心国剧开播,有望成为今年最佳

最近,一部高分良心国产剧火热开播。原本定档2018年末上线,却中途遭遇多次撤档、延期,等得观众望眼欲穿。没想到前几天低调上线,受到网友们的疯狂打call,连严苛的豆瓣er也给出8.7分的高分,有望成为今年的最佳国剧

《长安十二时辰》(the longest day in Chang’an),改编自马伯庸的同名小说。25集,浓缩成大唐盛世长安城里的一天。

导演曹盾说:“努力还原大唐的一天。”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纵观影片,你可以看到,处处有细节,细节显良心。服装、化妆、道具,一切都在努力还原大唐风貌。

开篇的一镜到底,气势恢宏,从面到点,呈现出盛唐长安的繁华之景。

朱楼上,画着唐妆的歌姬吟唱着李太白最新的诗作;镜头移至西市大街,城管在上挂上元节所用的灯笼,街头杂耍艺人在练习表演;各路小贩在张罗自己的店铺,飘香的蜜饯和胡饼,引来了盛装打扮的小女孩和她们的母亲。妇人的体态,尽显丰腴之美。

《长安十二时辰》让我们梦回唐朝,亲眼亲身去体会长安城的一天。观剧之余,为了从其他侧面让你深度体验长安城的生活,路上读书给你分享一本书《撒马尔罕的金桃》

听这个书名,估计很多朋友都纳闷,这个撒马尔罕、金桃和唐朝什么关系呢?

撒马尔罕,是一座历史名城,位于今天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也就是说,撒马尔罕的金桃是唐朝的舶来品。没错,在唐朝时期,当时的人就能吃到中亚地区生长的桃子!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经济贸易和对外开放的政策。

作者薛爱华,是20世纪下半叶西方唐代研究的领军人物。《撒马尔罕的金桃》选取中华民族最值得骄傲的朝代——唐代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了当时的世界文化交流和文明引进。

内容涉及了唐朝生活的各个方面,家畜、野兽、飞禽、植物、木材、食物、香料、药品、纺织品、颜料、矿石、金属制品、世俗器物、宗教器物、书籍等,共18类170余种,举凡生活所需、日常所用,几乎无所不包,是你深度了解唐朝的必备书籍。

作为吃货,就给大家扒扒书中关于唐朝“吃”的方面。

1.唐朝人的主食是什么?

唐朝的菜是什么口味,这个谁也不清楚。但你想想,过去油和盐都不便宜,我们可以猜测老百姓吃的菜,应该都比较清淡。这么推测倒也不是没来由的,根据当时和尚的记录,唐朝人经常吃生鱼片和蔬菜,挺像今天的日本料理。实际上,直到唐朝年间,中国人才学到了外国人做菜的经验,往菜里面添加各种调味品。

到底唐朝人吃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主食。

唐诗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可见,粟就是唐朝人的主食之一。粟,就是小米。今天,我们都拿它熬粥喝。粟是典型的北方作物,南方人呢,就种水稻比较多了,吃的都是大米。

在唐朝,像我们今天常吃的各种蔬菜、大豆、李子、葱、竹笋什么的,在当时已经有很多人吃了。那么,唐朝人还吃些别的什么“特色菜”呢?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比如说贵州,当时的贵州人,就特别喜欢吃青蛙。广州人爱吃“西米饼”,除了西米饼,广州人还讲究,喝酒还要吃牡蛎。至于浙江人,则喜欢吃“栗子粉”。

这些东西,都是当时南方的土特产。我们今天看到不少土特产,经常打着某某皇帝的旗号,特别是乾隆的,觉得这样可以多卖几个钱。但说实话,中国的特色菜、土特产虽然多,但想要发扬光大,非得在京师闹出个名堂才行。为什么这么说,很简单,皇帝很忙,是没空到处转悠的,想要成为“贡品”,抬高身价,不在京师先出名,皇帝哪会知道呢?

但只要打出了名堂,这种食品就会被列入“贡品”的名单,定期送到御膳房。我们看看,唐朝能被列入“贡品”的食物有哪些。

比如陕南“夏蒜”、甘肃北部的“鹿舌”、山东沿海的“文蛤”、广东潮州的“海马”、浙江的干生姜、陕南的枇杷和樱桃、安南的香蕉和槟榔、河南的柿子以及长江流域的“刺橙”。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土产。

除了这些,有一种重口味的特产,那就是湖北进贡的“白花蛇”肉干,陕南在稻浆中腌制的“糟瓜”,这个看上去,好像口味也挺独特。

2.唐朝进口过哪些美食?

你可能没想到,平日里那些习以为常的美食,竟然是舶来品。

比如,从朝鲜半岛进口的松子,在今天叫“海松子”。还有种东西叫“阿月浑子”,是从西域进口的,在今天,它叫“胡榛子”。唐朝从当时的南诏,也就是今天的云南,进口了一种东西叫“蔓胡桃”,其实就是今天的“泡核桃”。

除了各种蔬菜果实,唐朝还进口了很多水产品。很有意思的是,这些水产品,大多都是产自今天的东北一带。

比如说鲻鱼,是东北地区的“渤海国”进贡的。这是一种海鱼,按照唐朝的吃法,鲻鱼用盐腌一下,蘸着醋吃,据说味道非常不错。在过去,鲻鱼可是个宝贝,因为鲻鱼的口味很不错,因此很早之前就成为王公贵族的专属美食了。不过在今天,鲻鱼便宜得很,昔日王公贵族才能吃到的东西,早就进入寻常百姓家了。

说完了鱼类,我们再看看蔬菜。

比如说菠菜,菠菜来自泥婆罗国,泥婆罗,就是今天的尼泊尔。不过,菠菜也不是尼泊尔的特产,它只不过是借花献佛而已。菠菜的原产地是波斯,也就是今天的伊朗。因此,菠菜一度也被称作“波斯草”。

唐朝时候,还引进了一种大家非常熟悉的进口蔬菜,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甘蓝。甘蓝是从哪里来的?那可就远了,它是从遥远的欧洲传来的,经过西域、吐蕃、河西走廊,一步步传到唐朝来的。

3.唯有美酒与美食不可辜负

在进口的食品中,我们单独把美酒拎出来讲讲。

唐朝时候,市面上至少已经有了好几种洋酒了,如东南亚的槟榔酒、棕榈叶酒、西域的大麦酒。

不过,这些酒都是土法酿造的土酒,基本上都不入流,登不上大雅之堂。真正的洋酒,能在唐朝卖出身价的,还得是从西域进口的葡萄酒。

我们知道,喝啤酒可以一杯接一杯,喝二锅头可以一口闷,但喝葡萄酒时,只能倒上一点,轻摇慢晃,慢品细酌,才能品尝到它的独特滋味儿。别说你了,唐朝人对葡萄酒也是喜欢得不得了。

比如著名唐朝诗人王翰写的那句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至今读来,依然能让人浮想联翩,多美的画面,莹透亮闪闪发光的杯子里斟满了葡萄美酒。

实际上,唐朝人对于葡萄酒的喜爱,哪里是一两句诗就能写尽的呢。要知道,葡萄酒是唐朝官方要求“进口”的。

唐朝征服西域之后,官方便以正式的公文,要求西域的高昌每年都要进贡各种葡萄产品,比方说葡萄干,还有葡萄原浆,以及他们酿好的葡萄酒。

尝过了葡萄的甜头之后,唐朝人便想着怎么在自己的土地上也种上葡萄。后来,就连长安的皇家园林里也种上了葡萄,以及那种无籽的马奶葡萄。我们知道,葡萄其实并不难种,但这种皇家葡萄味道好不好吃,我们就不知道了。

葡萄进入皇家园林之后,不知是谁手快,又把它移植到了其他地方。一时间,全国各地都有人种葡萄,野生的葡萄更是不计其数。

大诗人刘禹锡是个很自恋的人,住着个破屋子,但嘴很硬,非要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而且“往来无白丁”。但面对葡萄的诱惑,他屈服了,不仅从荒野里拔了一棵野生葡萄自己种,还特意写了首《葡萄歌》。

你看看,在唐朝,葡萄和葡萄酒多么受人欢迎。可惜的是,在我国,葡萄酒一直没成为主流。唐朝时候的酿葡萄酒技术,也没有发扬光大,今天中国的葡萄酒,还是清末由实业家张弼士先生开创的“张裕”,学习西方酿造方法发展而来的。

关于唐朝的吃,就分享到这里了,感兴趣的朋友,赶紧找来原书大快朵颐吧。

喜欢我们的文章,快来关注“路上读书”吧,每天分享好书籍、好知识、好故事。

在这里,给你安利一份音频书单《全球好书100本精华解读·第一季》,内涵纽约时报十大好书、美国亚马逊十大好书、经典必读的高分好书、人生必读的十大外国名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

这是每一个聪明人必备的2019年书单,全方位构建你的知识体系,打造全面竞争力,让你成为万里挑一的精读主义者。

100本书的精华音频,打包购买只需99元,一本书花费不到1元钱,快来订阅你的超值知识大礼包!

编辑|凉山

排版|凉山

路上读书:全球名校博士30分钟精读一本好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