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忘不了餐厅》恒顿传媒曾荣:医疗纪实节目不是也不应成风口

文 | 肖晓

明晚,《忘不了餐厅》即将收官。截至目前,这档让观众“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就笑了”的节目豆瓣评分高达9.4,五星好评高达75%。而对于曾荣来讲,这份“市场公认、不需要过多解释”的认可背后,更多是其多年来深耕素人真人秀、固定摄像头以及医疗纪实节目的必然。

曾荣,《忘不了餐厅》出品人、恒顿传媒董事长CEO。2014年曾荣从国外归来投身创业潮建立恒顿传媒,并在之后接连推出《急诊室故事》第一、第二季、《来吧!孩子》等多部豆瓣9分以上的节目,其他的制作出品项目也大多在8分以上的高分行列。口碑“开路”,让年轻的恒顿传媒在综艺市场爆发的十年间站稳潮头,独树一帜。

(《忘不了餐厅》出品人、恒顿传媒董事长曾荣)

“谈不上布局,最初就想找一个市场上还没有、但我们有独特资源和能力能够做出来的节目,就把目标对准了固定摄像头为主要拍摄形式的公共领域里极具话题性的内容”,曾荣坦言。医疗纪实节目外,有二十年从业经历、曾操盘《今晚80后脱口秀》的首席内容官王童的加持,也顺理成章打开了公司的喜剧版图。

五年一征程,行至2019年的恒顿传媒,不仅向市场献出了《忘不了餐厅》这样的“小爆款”,也搭建起了以医疗纪实、喜剧脱口秀为核心的内容版图,摸索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价值理念和内容制作方法论。越走近越惊喜,究竟这家“刚出圈”的公司背后还有着怎样的秘密呢?

《忘不了餐厅》的底色:愉快、温暖和酷

“你到底是在消费他们,拿他们的苦难展示给别人看,还是真的为他们着想”。王童话中的“他们”,是这个夏天最火热的一群人,银发苍苍但笑颜动人,最重要的是他们对待生活和病痛的态度,感染着太多的人。他们便是《忘不了餐厅》中的五位老人,王童担任节目总导演。

关注认知障碍,《忘不了餐厅》的定位背后,是市场和大众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一次次拉扯。“这个病在中国的误诊率、漏诊率高达70%”,王童坦言了一个略显触目惊心的现实,这是她带领团队咨询医生和专业人士、进行数据调研和学术研读之后得出的现实数据。这也让其更加坚定做《忘不了餐厅》的信心。

(《忘不了餐厅》总导演、恒顿传媒首席内容官CCO王童)

但是困难并没有因为初心的温暖而有所缓和。无论是市场观众还是医疗康复机构,都抱有一份怀疑:是否在消费老人们的苦难?即使引发观众泪崩的“小敏爷爷没有认出老朋友”中的这位“老朋友”,和节目组也是“不打不相识”——他曾怀疑老友遭遇了骗局。所幸,这些怀疑最终都被克服了。

老人的特殊情况也加剧了选角困难。近30人的团队、历时四到五个月,在全国面谈了1500余位老人,最终以身体情况——阿尔茨海默病中后期的老人难以承担餐厅工作,和个人意愿为基本参考标准,挑选出了68位老人。节目中五位老人的脱颖而出得益于全家人必须都同意、地域分布、状态积极等。

如何将这一特殊群体放置在镜头下,也是节目的巨大挑战。“最大的困难是要保证老人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王童坦言。以“日落综合征”为例,有些认知障碍老人可能会在黄昏日落时分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和认知功能的变化,所以节目的录制尽可能避开黄昏,选择中午三小时,而且每隔两天休息一天。

据了解,录制过程中节目组还动用了强大的医疗团队支持,医生、救护车以及具有专业康复执照的护工,24小时待命,随时观察老人的状态。除此之外,所有的制作团队近千名工作人员,也都就“如何与认知障碍的老人相处”进行了培训,以避免在录制过程中刺激到老人。

影视呈现是最关键的一步,如何将一个很“沉重”的题材很温柔的放下,又能够给观众以直击内心深处的触动?整体风格上,《忘不了餐厅》没有娱乐化、综艺化的表达,而是更倾向于纪录片的平实和写实风格;情感基调上,不刻意煽情、或是渲染苦难,而是充满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

我们希望做到的三个关键词是愉快、温暖和酷。这些老人面对生活特别酷的态度,是极具感染力的”,王童指出。在她看来,大部分国人将阿尔茨海默病“可怕化”,无论是病患本身还是家人都过于悲观,而《忘不了餐厅》的这一基调也决定了它会是一档能够让更多人接受的节目。

这种“愉快、温暖和酷”也贯穿在节目制作的始终。作为一档星素结合真人秀,《忘不了餐厅》成功打破了市场重明星轻素人的窠臼,“让老人站在前面”。在节目中黄渤、宋祖儿、张元坤代表的明星团体,都甘为配角,他们细心照顾老人、观察老人,给他们最恰到好处的关心和支持。

“大家都是抱着同样的一颗心:全心全意帮助这五位老人”。而王童透露,黄渤对老人的关心也延续到了荧屏外,为他们准备礼物、为他们的亲朋好友签名、逗他们开心等。“这种星素互动是发自内心的爱和互动,极具真情实感才会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也实现了星素的有机结合,而不是相互剥离”,王童指出。

“如果节目播出能够让大家对阿尔茨海默病有所了解,对家人的情况提高警觉,那它对这一人群便是一个立等可见的帮助”,王童所说,何尝不是《忘不了餐厅》最温暖的现实底色,和最重要的“出圈秘籍”。

医疗纪实+喜剧综艺,“分裂”背后的公司布局新论

“医疗纪实节目不会也不应该成为风口。它永远在众多品类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也应该保持一个健康的比例。”《忘不了餐厅》的出圈让恒顿传媒这个昔日隐藏在口碑综艺背后的公司浮出水面,而无论市场几多溢美,曾荣始终保持了一份冷静。

“全国每年有1500万左右的新生儿,相关人群大致有9000万,基数是非常庞大的;而产房的特殊场景,既能传达生育的科普知识,同时家庭成员在面对重大事件时的表现也是很有趣的”。2014年,年轻的恒顿传媒瞄准了生产这个彼时真人秀尚未开发的“蛮荒之地”,想法不可谓不大胆,不过也自有一份观察在里面。

“事实证明,我们的判断是对的”,曾荣言语中的骄傲不言而喻。即使时隔5年,她对《来吧!孩子》的成绩单仍熟记于心:2014年节目在母亲节期间创造了两天8000万点击量的记录。更重要的是,这档纯素人综艺的火爆也坚定了恒顿传媒的内容布局。

“纯素人真人秀,只要我们把故事讲好,还是非常有市场的。前提就是一个是极致的真实,一个是故事具有极致性、可看度非常高”,曾荣总结道。在之后的两年,恒顿传媒推出了豆瓣9.6分的《急诊室故事》第一、第二季,口碑收视双佳。“我们很欣喜地发现,观众给我们的反馈,是超出预期的”。

数据显示,《急诊室故事》播出后,上海地区一个月内的医患投诉率降低了12%;超强的现实意义外,节目也成为各大奖项的宠儿:不仅拿下了国家广电总局2014年度全国创新创优栏目等多项电视大奖,更是成为中国首部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的电视作品。

“把现实的社会问题、极致的个体故事、和医学的科普传播,有机融合”,恒顿传媒逐渐总结出了一套内容制作理论。基于此,2018年推出的《生机无限》,是“来吧孩子”和“急诊室故事”的升级版,再加上今年的《忘不了餐厅》,六年五部高口碑医疗纪实节目,奠定了恒顿传媒在这一领域的领军位置。

当然,这一过程也让其实现了自身的积累:一是积累了固定摄像头拍摄、医疗拍摄方面的经验,对题材把控度强;二是积累了医疗知识,对医疗伦理有了深度理解,实现了医疗伦理和媒体伦理的嫁接;三是积累了行业口碑和信任,可以触碰一些敏感题材。这也让恒顿传媒更有底气和信心。

而和国内公司扎根某一领域、打造极具个人风格的作品不同,恒顿传媒更加注重综合能力的开发。“无论什么题材的节目,都是有规律的,研发制作是有普世技巧的”,曾荣指出,同时在他看来,过度把自己局限在某一题材,对于公司发展亦是极具风险的。

“好的制作人能力应该是多元的”,首席内容官王童,便是恒顿传媒在医疗纪实节目外将触角伸向喜剧领域的“底气”。“王童是《今晚80后脱口秀》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急诊室故事》的总导演、总撰稿,可能观众很难把它们联想起来,但这个能力在她身上违和吗?”曾荣反问道。

截至目前,恒顿传媒已经推出了包括《食在囧途》《恶毒梁欢秀》《放学别走》等多档包含喜剧脱口秀元素的节目,不断开发小众、与众不同的喜剧综艺新类型。同时,公司还成立了喜剧中心,拥有自己的喜剧写手和演员,未来还将在线下剧场演出、和艺人合作开发脱口秀节目两方面进行重点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看似“分裂”的布局背后,不仅是恒顿发展的综合能力,还在于以曾荣为代表的恒顿人始终坚信,“无论什么题材的节目都应该有幽默的元素,越严肃的题材越应该有幽默感”。而这抹幽默,也让恒顿传媒在医疗纪实的“平实”和喜剧脱口秀的“欢乐”之间不断跳转,却始终保持了一份温暖和积极,为市场所喜爱。

恒顿未来:产业链再延伸,期待更多资源共通的伙伴


“我们最大的特色就是摸索出了一套固定摄像头拍摄技术的工业化流程”。作为国内最擅长固定摄像头拍摄的制作公司,尤其是成功操盘《急诊室故事》第一、第二季、《无限生机》等项目后,曾荣从不掩饰团队在这一技术上的领先,“你可能很难想象,100个固定摄像头的节目,声控间只做了7个人”。

另一个让曾荣非常骄傲的是恒顿的研发与国际事务中心。这里不仅签约了二三十名英美最一线的制作人和各个工种的“大拿”,且部门成员至少会一到两门外语,对海外节目模式深度了解。这也保障了恒顿可以联手国际顶级制作团队,为原创节目提供支持和国际化的顾问服务,《朗读者》《天籁之战》《机智过人》皆是其中代表

不过对于市场上追求的片比高、大体量,曾荣却保持了一份冷静:“大家会把片比高当成一个优势去做选择,其实片比正好才是值得骄傲的”、“好节目的评价标准从来不是规模,一个题材做到最舒服的体量就是最好的”

跳出市场浮华,也让恒顿传媒的布局更加回归内容本身。节目制作领域,转型中的恒顿传媒正在探索最合理的制作公司规模,“做重”前端的同时以开放的姿态和业内其他优秀公司合作,目前公司在开发项目多达5档。据了解,公司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2-3档节目,其中还有一档大投资大制作节目。

与此同时,恒顿传媒还将在星素结合类节目上不断延展产业链,探索星素综艺新边界;在医疗纪实题材上则瞄准了医疗剧的新蓝海,“希望每年有一部医疗剧推出”,当然剧本创作也将贯穿“严肃题材要有幽默感”的逻辑。

相比对内容布局侃侃而谈,曾荣也不掩饰自己的焦虑。最典型的莫过于医疗纪实节目的“广告困境”了。“很坦白讲,《急诊室故事》第一、第二季收视口碑双佳,为什么没有第三季,因为我们广告遇到了瓶颈和困难。很多品牌不愿意把自己和急诊室三个字放在一起,我们也非常沮丧”。

以《急诊室故事》为例,她甚至为市场算了一笔账:东方卫视对这档节目的重播率高达二三十遍,长线来讲,观众的观看频率以及可到达的人群,可以达到8亿人次;与此同时,上海公交、地铁等也有所覆盖。“从这意义上来讲的话,观众的市场仍然是非常巨大的”,不过目前看来,广告主买单仍需时间。

另一个让她“焦虑”的则是资本市场的遇冷。“对于制作公司来讲,现在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时间谈资本”,不仅在于实体困境,也在于一些公司的不规范操作、不理性行为,在政策和市场层面造成了负面影响。“希望资本市场能够有所甄别;希望政策能够给文创行业一个理性的规范引导”,曾荣呼吁道。

而回归恒顿传媒本身,曾荣则保持了一贯的理性,相比资本入驻带来的“腾飞”,她更看重资本助力下的公司的健康长远发展。“恒顿传媒到了一个阶段,商业模式和投资人能带来的资源,比钱重要的多。很多时候不该拿的钱拿了,可能以后会是一个更大的负担”。

对于恒顿传媒来讲,走过的五年并不容易,无论是内容布局还是资本战场,所有克服过的困难都将成为未来道路上的“手到擒来”和勋章。而当下,只做曾荣口中那个“认真敬业、踏踏实实搞作品,带着巨大压力去开拓市场、努力满足观众精神需求的制作公司”,便足矣。市场和观众总不会辜负“有心人”。

END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