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我老爸不是李嘉诚?李嘉诚本人这么回答

来源:京博国学

2019年6月24日,3v3篮球世界杯决赛在荷兰结束,中国女篮19-13战胜匈牙利,夺得冠军!这是篮球1896年传入中国以来,中国人夺得的第一个FIBA世界冠军!

看到这个热搜时,笔者久久不能平静,与朋友畅饮时,无疑中由篮球世界杯说到了足球世界杯,进而提到了周星驰先生导演的电影——《少林足球》。

十八年前,《少林足球》以小人物的梦想与拼搏为主线,轰动整个香港,进而在日本、法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掀起中国风狂潮,周星驰因此连夺金马奖、金像奖等各个奖项,最终获票房42776760美元。

这部电影之所以风靡全世界,除了是以小人物视角告诉我们如何从平凡失败走向光辉胜利,及对梦想的近乎痴颠的追求和坚持以外,还有一些经典台词也是传诵至今。

当笔者想起这部电影时,脑海中浮现的第一句经典台词莫过于周星驰对大师兄说的这句话:“做人如果没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分别?

时隔十八年,至今印象深刻,也时刻影响着自己。

但还有一句经典台词,却往往让人忽略,但却又被许多年轻人提到嘴边。

“凭什么我老爸不是李嘉诚?”

去年上半年,有报道:90岁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主席李嘉诚正式宣布退休,由长子李泽钜接棒。李嘉诚将继续担任李嘉诚基金会主席,并担任长江集团高级顾问。

在发布会现场,有人提问:“很多青少年都在问,为什么我父亲不是李嘉诚,为什么我就要事事受苦?您对此怎么看?”

李嘉诚平淡的笑了笑,说:

“我小时候家里条件还算可以,爸爸是一所小学的校长,但是日本人一来,四处轰炸,全都没有了,我到香港后只有十二岁,为了养活家里的六个人,分担妈妈的困境,便四处拼命打工,日子虽然难熬,但也是坚持下来了,所以,为什么不能说靠自己,反而纠结于家庭环境?”

现场,沉默片刻后,掌声四起。

所谓的埋怨“父亲不是李嘉诚”,不过是一种现实自我逃避罢了。

鲁迅先生在上个世纪说,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于是乎,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下,鲁迅先生毅然决然弃医从文,决定以一己之力挽救全中国。

敢于担当责任,敢于直视未来,可称之为英雄,一个时代的精神领袖莫过于此。

而现代社会,不说时代责任,一些人连基本的责任都无法承担。

有将近百分之八十的青少年故作慵懒,啃老无能,甚至生活尚且不能自理,姑且称之为“巨婴,”此类人最突出的特点便是逃避自我,将全部的过错推给别人。

凭什么我爸不是李嘉诚?每天找工作寄人篱下!

凭什么我不是王思聪?要钱没钱,找个对象都找不到?

凭什么我的朋友同学一个个都不帮我,让我独自承受莫大的委屈?

由埋怨家长——到埋怨身边的人——到最后埋怨老天爷,何谈成就大事?

其实还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家庭与教育其实是相辅相成,一个家庭的根基是教育,教育则决定了家庭的发展。

我们是否看到过这种情况:

辛勤的老母亲卧病在床,长大成人的孩子却什么事都不会做,让老母亲带病给他做饭穿衣,孩子却理所应当的接受着来自家长的“馈赠与服务。”

在这种“溺爱”与“放纵”的情况下,孩子的情绪会越来越不稳定,越来越“贪婪”,逐渐产生“我爸为什么不是李嘉诚”的想法,进而对父母百般苛求与索要。

老人说:“得到的东西越多,失去的就越多。”

正是此理。父母之育,当育人感恩知足,从小要让孩子记恩忘怨,回报父母与社会。

教育专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社会之复杂,人心之难测,离开了父母的孩子必定头破血流。

所以,请注意教育方法,否则溺爱孩子,只会越爱越心寒,越爱越成了伤害。

如涉及版权请告知删除,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