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被舆论拖累了吗?

来源| 悦幕中国电影观察 作者| 庞宏波

撤档、改档、改名。

这是截止目前暑期档的三个关键词。迟迟等不来“好消息”,等来的却是“不如去卖保险”的无奈调侃。如今,恐怕没有多少人去畅想700亿的年度目标,也很难对暑期档保持“乐观”。

但比这些更可怕的,是整个舆论对暑期档的“赋能“。究竟如何看待影片的撤档和改档问题?究竟如何引导整个暑期档的舆论走向?

从现在来看,是哀叹、是自丧、是无奈。但是刻意“放大”电影,甚至因此出现了略带“挑衅”色彩的舆论导向给影片“扣上高帽”,这难道真的是对影片本身的力挺吗?

力挺《八佰》,救了《少年的你》了吗?力挺《少年的你》,救了《小小的愿望》了吗?一次次失利过后,难道果真是“上面”刻意为难“下面”吗?

其实并不是,反而“下面”也在为难“上面”。这恐怕是这个暑期档到目前为止,最应该反思的地方所在。

舆论帮了谁?

三部撤档。

这是如今暑期档所必须去面对的现实。撤档背后,自然有特殊时期“不可控”的原因,但在可控的舆论导向里,究竟做了什么?

从开始对于电影的惋惜上升到了一种对抗情绪,这恐怕是埋藏在这三部撤档影片背后依然叫好但实则危险的“讯号”。

如果冷静下来仔细去思考,这三部电影的撤档没有任何的必然联系。但如今发生的一切,很难不让人产生自然遐想。

当《八佰》在上影节前突然取消首映,就已经引发了舆论的不满情绪。而《少年的你》虽然撤档原因不明,但根据“外传原因”来看可能和电影的题材有关,直接导致舆论的不满情绪继续上升。

而《伟大的愿望》改名《小小的愿望》,这种不满情绪逐渐演变成了对抗。这种对抗是从内到外的,从海报上的“标语”到整个舆论的导向都充满了对立情绪。

但如今,《小小的愿望》疑似撤档,算是做了一个短暂的终结。那么回顾来看,舆论在《八佰》之后《小小的愿望》之前,一直在助涨负面情绪。虽然撤档和改档实属遗憾,但在特殊节点特殊对待本身是一个谁都无法改变的不可控因素。

此时,才是真正考验影视行业成熟度的“关键一课”。但舆论情绪里,强调所谓的“团结”,强调所谓的“稳定”,其实都是用一种本事消极但看上去积极的态度去对抗。

因为整个舆论导向的负面,不免会让审查变得更为紧张,这难道真的是在帮助影片吗?实际上,这个暑期档谁是“种子选手”,果真这三部撤档影片“正常上映”会包揽票房前三名吗?

实际上谁都无法保证,但因为撤档原因刻意“放大”影片的能量,这实际上也引发了更大的恐慌。而如果仔细去注意一下,从未公开放映的《八佰》是如何被给予厚望的?

无论是审查也好还是市场也好,进步都是阶段性的和阶梯型的。刻意放大负面情绪,从结果来看并没有帮助暑期档。

再谈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

被撤档的三部影片,从不同层面不同维度指向现实。因此,撤档之后舆论的导向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理解,似乎并不正确。

那么,从现在来看三部影片为什么密集撤档?除了影片本身的“技术原因”,其实是大众导向的问题。

中国电影市场在今年暴露的恰恰是产业化过于单一的弊端,对于内容本身的过重导致了其发展本身的脆弱。

首先,在现有制度不可逆的情况下现实主义本身就有一定的敏感性,这是谁都无法改变的事实。那么为什么今年出现如此多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其实和这两年现实主义影片爆发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观众对于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的关注,导致市场需求旺盛。那么上游对于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本质上还处于一种“跟风”的初级状态。无论是类型还是题材,都在摸索和试探尺度的边界,这某种程度上就在推高影片的风险性。

而这种“跟风”的初级状态何时会改变,起码从今年来看是看不懂所谓转折点的。那么审查制度的考虑,永远都是站在大众导向上思考。所以,这应该才是密集被“技术原因”的核心之一,当然最大的核心是特殊年份的问题。

其次,现实主义其实要分“分众”和“合众”。虽然外界普遍调侃审查制度的苛刻,但审查是为谁审查?审查的目的是什么?这里面其实有一个分众和合众的关系。

某种意义上,由于整个市场处于一个低迷期,再加上现实题材作品正热,所以会将部分“分众”现实题材作品当做“合众”现实题材作品来宣发。但制作方果真去思考了这部影片究竟具不具备“普世性”这个问题吗?

过于简单且初级的现实主义氛围,其实是导致了目前很多问题密集爆发的原因所在。虽然每次因为审查制度都会搬出来韩国电影,但韩国电影的奋斗从来就不是第一天就完成的。

尺度边界的摸索和大众市场之间,永远都有一个周期和阶段。

被“搁浅”的上游

影响了什么?

很直接,如今三部撤档影片影响最大的是暑期档的票房成绩。无论这三部影片是否真的是所谓的“暑期三大种子选手”,目前已经弥漫开的负面情绪和本身就缺乏足够优质内容储备,必然会作用于暑期档的票房上。

但实际上,影响最大的可能并不是暑期档。例如紧随其后的国庆档,因为献礼片的集体扎堆,究竟会交出什么样的票房表现是很大的问号。

与此同时,现实题材正热,此时密集撤档对于制作方来说可能会对制作本事的直觉发生变化。再加上整个资本市场的不看好和市场表现本事的低迷,这种恶性循环已经形成。

那么今年下半年,制作方究竟开机哪些项目,这影响的其实是明年整个市场的表现。如今,上游很大程度上被“搁浅”。

可怕的从来不是某一个档期或者某一个年份票房成绩的下滑,可怕的是如何能够迅速调整迅速回暖,这是“下滑”和“理性调整”之间最大的区别。

但从目前来看,显然情况并不乐观。其实如今整个市场的下行,最大的思考应该是“什么样的现实主义题材是安全的”,这种安全是政策安全也是市场安全。

但很显然,舆论并没有在市场下行期帮助上游进行反思,而是不停的产生对立情绪,仿佛在诉说“时代之坏”。

可如果上游找不到现实主义题材的“合众”出路,如今的三部撤档影片会是重点吗?显然不会。

市场的成熟其实许多多维度的提升,但事实上今年市场暴露的却是多维度的不足。如何去理性对待市场,不仅仅是任由制作方去摸索内容如何调整,而是下游真正需要什么,外部环境的变化真正适合什么。

显然,这些并没有在频繁撤档和改档中看到。看到的只是焦虑、迷茫和自丧,如果长期下去,市场的发展趋势可能远比想象中更糟糕。

播报当日票房、排片数据、档期资讯、深度票房数据挖掘、电影产业观点速递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