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叫帝、祖、宗有什么区别吗?带你了解皇帝的谥号、庙号和年号

关于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不仅有庙号,还有谥号,还有年号,皇后和大臣也有自己的谥号。这些称呼不能乱用,否则贻笑大方。而在各类古装电视剧中,由于编剧历史知识的欠缺,经常会范这方面的错误。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用谥号称呼活着的皇帝的皇后,这是非常错误的称呼。如央视老版《三国演义》称司马炎登基受禅时,贾充称司马炎为大晋武皇帝;《孝庄秘史》里,饰演孝庄的演员自称“我孝庄如何如何”。

今天就来科普一下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庙号、谥号、年号。这些称呼是怎么来的,有什么不同。希望以后的古装电视剧,不要在皇帝的称呼上,犯错误。

谥号

皇帝的谥号,一般认为是从周朝开始的。前任皇帝死后,继任皇帝要和大臣一起,用一两个字来评价前任皇帝,对他的人生做一个总结性的概括,相当于盖棺定论。

谥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上谥,如文、武、景、宣、庄、明等;

平谥,如惠、质、冲、平等;

下谥,如炀、厉、幽、灵、桓、荒等。

每个王朝的开国之君,为了感恩祖上,一般会追封自己的祖父、父亲或其他亲人为皇帝,给他一个皇帝的名号。

什么样的皇帝会被给予“文”的谥号呢?《谥法解》里有明确答案: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

历史上有名的文帝,如汉文帝刘恒,魏文帝曹丕,晋文帝司马昭(追封),宋文帝刘义隆、北周文帝宇文泰、隋文帝杨坚;

什么样的皇帝会被给予“武”的谥号呢?《谥法解》里有明确答案:

威强敌德曰武;威强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

历史上有名的武帝,如汉武帝刘彻、魏武帝曹操(追封)、晋武帝司马炎、宋武帝刘裕、梁武帝萧衍、陈武帝陈霸先、北周武帝宇文邕;

这里只列举“文”和“武”,其它谥号就不列举了。相信大家也都看明白了吧,某某帝是以谥号称呼皇帝

谥号叫得得好好的,但是在唐朝出现了转折,问题出在武则天身上。李世民死后,他儿子李治给他上的谥号的文皇帝,也就是唐文帝。不过武则天上台后,硬生生把李世民的谥号改成了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从唐朝再往后,一直到清朝,皇帝的谥号越来越长。李隆基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赵匡胤谥号为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朱棣谥号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爱新觉罗·玄烨谥号为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很显然再用谥号称呼皇帝,不仅拗口,而且费劲。那么要换一种称呼了,如对于李世民,我们最常听到的称呼是唐太宗,也就是李世民的庙号。下面就来说说皇帝的庙号。

庙号

一般认为庙号是从商朝开始的,皇帝为了纪念先王或先帝,会为先祖立庙祭祀,以示不忘先祖的恩德。既然是供奉太庙,自然要给先帝取个庙号。这就是庙号的由来。

庙号总体上分为两类,“祖”或“宗”。后人给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来确定是庙号是“祖”还是“宗”。相信大家也都看明白了吧,某某祖和某某宗是以庙号称呼皇帝

在唐朝之前,虽然每个皇帝都有谥号,但不一定有庙号。因为不是每个皇帝都有资格供奉太庙,自然有些皇帝就没有他们的庙号了。如汉朝24个皇帝,获得庙号的皇帝只有7个。

汉高帝刘邦,庙号太祖;汉文帝刘恒,庙号太宗;汉武帝刘彻,庙号世宗;汉宣帝刘询,庙号中宗;汉光武帝刘秀,庙号世祖;汉明帝刘庄,庙号显宗;汉章帝刘刘炟,庙号肃宗。

这里特别插一句,刘邦的谥号和庙号问题,虽然我们通常称他为汉高祖,但实际上是不准确的,应该叫他汉高帝或汉太祖。司马迁写《史记》上,并没有弄清楚谥号和庙号,刘邦是太祖高皇帝,被司马迁写成了汉高祖,后人也就将错就错,没有改这个称呼。

常见的庙号有高祖、太祖、世祖、太宗、宣宗、世宗、仁宗、孝宗、神宗等等。

从唐朝开始,庙号开始泛滥,基本上每个皇帝都会供奉太庙,所以每个皇帝也都有庙号。短暂当过皇帝或亡国之君除外。

一般来说,只有开国皇帝才会叫“祖”,往后的皇帝叫“宗”。不过也有例外,如曹魏开国皇帝曹丕,庙号世祖;他儿子曹睿,庙号烈祖;元朝(大蒙古国)开国皇帝铁木真,庙号太祖;正式建立元朝的忽必烈,庙号世祖;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庙号太祖,他儿子朱棣,庙号成祖;清朝(后金时期)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庙号太祖;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庙号世祖;他儿子爱新觉罗·玄烨,庙号圣祖。

这里再插一句,朱棣的庙号问题,他死后,本来庙号一直是明太宗。过了一百年后,到了明世宗朝时,因为大礼仪事件,朱棣的庙号从明太宗改成了明成祖

而且,庙号是皇帝死后,后人给他定的。不过也有皇帝玩刺激,还健在的时候,自己给自己定庙号,如魏明帝曹睿,他很喜欢“烈”这个庙号,于是下诏自己死后,庙号为烈祖。

如果我没记错,曹睿应该是历史上唯一一个生前就知道自己庙号的皇帝。当时群臣议论纷纷,都觉得曹睿荒唐,哪有皇帝给自己定庙号的事情?这事也成为曹睿的笑柄。

年号

每个皇帝登基之后,一般都有给取个年号,用来确定年份。皇帝在位的第一年,称为元年。如洪武元年,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登基的第一年。

史学界一般认为,年号是汉武帝首创,他的“建元”,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年号。

历史中的很多事件,也会用年号进行标注。如唐朝的“甘露之变”、元朝的“天历之变”、宋朝的“靖康之变”等等。

年号通常是两个字,不过偶有例外,如南朝梁武帝时,用过“中大通”和“中大同”的年号,武则天时期,用过“万岁登封”和“万岁通天”的年号。宋太祖时,用过“太平兴国”和“大中祥符”的年号。

明朝之前,皇帝的年号,往往使用好几个,皇帝觉得某个年号不太好,就会换一个,再不行接着换。到了明清两朝时,年号基本固定下来了,每个皇帝基本上只会使用一个年号,不会再更换。

明朝的洪武、永乐、宣德、万历、嘉靖、正德、崇祯,清朝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光绪。

所以,后世通常用年号称呼明清两朝的皇帝,特别是清朝最普遍,如最常听到的康熙、雍正、乾隆,就是如此。相信经过《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戏说乾隆》、《还珠格格》、《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熏陶”,大家都了解了吧。

以上就是关于皇帝庙号、谥号、年号这些方面的知识。希望古装电视剧的编剧能看看此文,也希望对这方面感兴趣的网友有所帮助。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