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贝日记》德国柏林震撼上演 开启2019欧洲巡演

现场剧照(江苏大剧院提供)

《拉贝日记》作曲唐建平(左五)、吴恳(左六)、托马斯·拉贝(左七)、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右七)等中德嘉宾

国际在线报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阮佳闻):当地时间7月3日晚,由江苏大剧院和江苏省演艺集团联合出品的原创歌剧《拉贝日记》在德国柏林国家歌剧院上演,由此正式拉开了该剧2019年欧洲巡演的序幕。

随着巴赫小提琴曲缓缓响起,原创歌剧《拉贝日记》巡演版将观众们带回了82年前那个承载着无数血泪记忆的南京城。该剧讲述了1937年末至1938年初,德国西门子公司在南京的业务代表约翰·拉贝等20名国际友人建立国际安全区,保护手无寸铁的南京市民,并为南京大屠杀史实存证的历史故事。

据演出团团长、江苏省演艺集团董事长郑泽云介绍,作为一部原创歌剧,《拉贝日记》巡演版在作曲、编剧、导演、舞台美术、服装设计、灯光、多媒体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全新创排,用国际视角、世界语言来讲述这段历史,“我们创排并开展本(这部)歌剧的巡演是为了纪念并感恩拉贝等国际友人,是为了记录历史、唤起我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这既是一个中国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世界的故事。而欧洲巡演是我们对国际友人义举的一场感恩之旅。同时,从艺术角度讲,原创歌剧《拉贝日记》巡演版集结了优秀的国内外的创作力量,进行了全新的创排,是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让世界聆听拉贝的声音,让我们从悲壮中感悟人性的美好与生命之光。原创歌剧《拉贝日记》巡演版献给每一位追求和平、热爱生命的朋友。”

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表示,此次在拉贝的故乡讲述拉贝的故事非常有意义。约翰·拉贝是中国民众非常熟悉和爱戴的德国友人,他的事迹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将继续被铭记、被传颂。“我相信,用歌剧这种德国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中国的故事,不仅仅我们中国人会受到感染,他的家乡的人民也会被这个故事、被这个人物所感染。这次歌剧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感恩的心情。这既是对拉贝、同时也是对所有保护过中国人、为中国的建设与和平事业作出过贡献的外国朋友的感谢之情。另外我还想强调的一点是,这台歌剧将会让人们感觉到中国人民是热爱和平的人民,不忘历史也是为了更好地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希望大家都能从这部剧中感悟到中国人民的这种追求和信念。”

在当天观看首演的观众中,有一位特地从海德堡赶来柏林的非常特殊的嘉宾——约翰·拉贝先生的孙子托马斯·拉贝。由于致力于推动中德医学合作研究而获得2018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的托马斯·拉贝先生同他的祖父一样,对中国、对中国人民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他告诉记者,由于祖父的故事一次次被搬上电影银幕以及戏剧舞台等等,这段记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自己非常感动,“我两年前曾在南京观看过歌剧《拉贝日记》,当时是另一个版本。这次全新创排的巡演版故事更为完整,对人物的刻画也特别细腻,真实再现了一系列场景,包括我祖父义无反顾作出自己认为正确的决定、为了保护安全区内民众积极与日军统领斡旋等等。无论是对白、音乐、舞美以及艺术家的倾情演绎,还是对还原历史的考究、故事情节的视觉化,整部剧的制作精良程度(都)令人惊叹。我很喜欢,也深有触动。对于这部剧能够来柏林上演,我特别激动,也要代表整个拉贝家族向剧组表示感谢——因为我的祖父战后来到了柏林,在这里度过了他人生最困苦的一段时光,并于1950年在这里去世。”

柏林工业大学大众传媒与传播学教授、历史学家冯黛绿女士此前在南京生活过两年,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进行过专门的研究,还曾发表相关论文。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前来观看《拉贝日记》歌剧版一是弥补了自己两年前在南京与之错过的遗憾;二是与自己的学术研究密切相关——剧中出现的场景她全部都实地走访过;三是基于自己与中国情缘。“这场演出绝对不虚此行:配乐引人入胜、塑造的人物性格非常饱满。同时这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让观众们对那场可怕的历史悲剧有更多的了解。在我看来,这部歌剧对增进中德两国人民的理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德国主人公、中国演绎,这也是一种很有火花的搭配,中国艺术家充满张力的演唱震撼人心。”

据悉,《拉贝日记》歌剧巡演版在柏林的演出将持续两天,之后,还将前往德国汉堡和奥地利维也纳,分别亮相于汉堡易北河爱乐音乐厅与维也纳罗纳赫剧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