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产剧,让美剧也低头



《长安十二时辰》是一封写给长安发烧友的情书。

关于《长安》的定位,导演曹盾接受采访时说得很清楚:「我的要求并不是还原大唐,我是想努力还原,大唐的一天。」

「还原大唐的一天」比「还原大唐」可难多了。还原大唐,都看过,这么多年没少还,泛泛之下分不清朝代,禁不起细看。

还原一天,这是头一次。一日长安,意味着事无巨细。导演希望观众能从这一天里,看到大唐长安城的人们,当年每天早上起来干什么,中间要干什么,晚上要干什么,「让大家能走进去,经得起肉眼的识别和用手去触碰」。

《长安十二时辰》上周开播,几十万人走进长安,就地点燃。

过往热剧不少,很多世面大家都见过,但这次不一样,被点燃的,不再只是某一个群体,某一个圈层,这次的《长安》,点燃了遍地狂欢。

最先冒烟的是武备圈。历史博主 @幻想狂劉先生 感受真切,「昨天晚上各个传统武备圈、甲圈刀圈弓圈就开始热议这部剧」。


军事博主 @龚剑--真是不可不戒 一篇《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武备》将讨论引向深入。谁能想到,一篇关于传统武备的冷门文章居然迅速扩散,转发超过4500。

文中对《长安十二时辰》中出现的甲胄和兵器进行了拉片级详解,点出各种细节好评,如侍卫的铸铁甲冑,如参考了唐长乐公主墓造型的盔。

包括一把刀的开刃方式,龚剑老师认为也都有古可循,「源自汉朝环刀的刀尖形制,在目前收藏界的唐刀中,这个尖是准确的」。



一篇没聊过瘾,龚剑老师后来又写了个二,痛聊各种心水细节。

□《长安十二时辰》(武备二)@龚剑--真是不可不戒

其实就算你不懂武备,单看画面,也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精工细作。



龚剑老师要求严苛,他在武备第二篇最后,写了几句总结,一定程度上应该也是所有武备圈同好想说的话:

目前,从诸多的细节来看,这个剧是迄今为止在道具、服装细节上扣的最好的一部剧。值得细看一下,最难的是剧组和导演对历史器物的态度。赞一个。纵有不足,也是金无赤金。


有人钻研精工甲胄,有人惦记长安风尚。唐长安城是当时最牛逼的国际大都市,盛唐时期,长安流动及长住人口就有约150万人,其中外国人就有50万。有人就有衣,衣着服饰是唐文化的重要一环,上百万人衣风各异。




服饰圈同好怎能落下,一众人借着《长安》大船,扬帆开聊。





有人就有礼。我以前看过一本书叫《唐朝穿越指南》,里边没讲穿越,聊的其实是唐长安人民的日常生活,干货历史,很有意思的一本书。

前几天,我在微博看见一个叫 @唐穿导游森林鹿 的人发了一篇文章,聊唐代礼仪。历史圈是最嗨的。




我全文看完才发现,这个作者原来就是写《唐朝穿越指南》那个人。他重点聊了唐代叉手礼,这个叉手礼,柳宗元写过诗:「入郡腰恒折,逢人手尽叉。」以前只在画里有,这回蹭着《长安》,终可得见真容。



我自己最期待的,其实是建筑圈的反应,我爱看整个。长安像一个大棋盘,中轴对称布局,号称108坊,实际上有110坊。一个坊就是一个小社区,大街上没有临街底商,走起来到处都是高高的坊墙。

全城只有两个市场,东市和西市。你想买东西,只能去东西二市。有一说,我们现在惯用的「买东西」一词,即源于此。

为了还原真实的大唐长安城,剧组找了70多亩空地,规划搭建,重建长安。


建筑圈不负我,终于让我等到。一个叫 @櫼栌落 的人写了一篇《在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寻找真实长安》。




櫼老师从长安城的排水沟聊到楼阁、坊门,直至一个水井的井架。最后也给了一段结论性评语:

总的来说,相比别的剧,这部进步确实很大很大,整个剧正在向真正的历史靠拢,氛围也慢慢有了鲜明的时代感,瑕不掩瑜,希望以后这类考据清晰的剧越来越多。





被若干圈子挖地七尺,依然有洞无底,扎实到变态的信息密度,这到底是网剧,还是美剧。

看这些圈层被点燃,比看剧更有意思,他们之前躲在各自的领地里,深潜多年,终于,在一部不计成本的精工之作里,找到同好,起舞狂欢。

每个被点燃的圈层愿意这么积极的发声,其实就是因为他们的热爱、追求、严格在这里得到了尊重,他们在《长安》里忘掉了那些曾经把他们当傻逼的粗制烂剧。

他们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不尽《长安》花。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