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补”上线的《大宋少年志》,如何实现豆瓣7.9的口碑逆袭?

文 | 七夜簌

6月3日,临时“替补”接档湖南卫视《封神演义》的《大宋少年志》在零宣发的情况下仓促开播。在官博作出回应前,饰演女主赵简的周雨彤,还曾在得知播出后的第一时间为自己制作了宣传海报,加剧了这场舆论狂欢。

首播当日,由于观众对《封神演义》撤档的不适应及全新人演员阵容的吸引力不足,《大宋少年志》的收视率呈直线下降趋势。与此同时,初期口碑也因剧中现代色彩浓厚、略显粗糙的服化道,一度面临崩坏。

然而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大宋少年志》如同它成长逆袭的内容那般,随着剧情的发展逐渐实现了口碑的回暖:在整体剧集播出过半的当下,该剧凭借稳步上升至7.9的豆瓣评分和居高不下的微博热度,一举跻身今年国产剧佳作的行列。

貌不惊人的《大宋少年志》,真的可以凭借高能的内容作为传播主体,弥补播出前宣发的不足吗?

鲜明可感的“七斋六子”,连环反转为悬疑加码

《大宋少年志》的故事发生地为半架空设定下的汴梁城,时值北宋与西夏“庆历议和”、举国抗辽情绪高涨的非常时期,培养少年特工的秘密情报处——秘阁应运而生。该剧着眼于主角六人团所在的秘阁第七斋,讲述在繁华安定的景象下,热血少年们执行隐秘任务、实现自我成长并逐渐承担起国家责任的传奇励志故事。

该剧公认的一大亮点,便是少年们鲜活可感、各具亮点的人物刻画。不再靠主角光环走上人生巅峰,《大宋少年志》中的角色,在人物动机做足铺垫和性格得到立体塑造的前提下,更加贴近现实,哪怕在跳脱的剧情中也不会显得过分“出戏”。

张新成饰演的主角元仲辛,是一个出身低微在市井中长大、一出场就聚众违反“校规校纪”的顽劣庶子。他为挣钱帮别人打捞河中尸体的行为,更是深度诠释了剧中对其“有些人光是要活着,就已经很艰难了”的描述。而看似油嘴滑舌、不按常理出牌、桀骜不驯的外表下也暗藏了其绝顶的智谋和不屈的风骨:他机缘巧合下被迫进入秘阁,却渐渐地在营救兄长、与强大对手的对峙过程中,认识并承担起自己作为大宋子民理应肩负的家国责任。

女主角赵简,则在坚毅和忠义之外,多了几分崇尚女性独立的先进思想。她不惧时代枷锁的束缚,巾帼不让须眉,用行动坚守着对父亲“世界万物阻我,不死便不屈”的盟誓,向“通过努力证明自己”的理想进发。不同于许多“大女主剧”中靠爱情上位的设定,赵简这一角色,凭借其自身矫健的武功和仗剑天涯的豪迈,就可在剧中故事占据C位。

与元仲辛的市井浪荡形成鲜明对比,男二王宽出场时便是少年持重的谦谦君子。他真心认同圣贤书中的“仁义道德”、向往人人克己复礼的治世,却也是不知变通的“耿直担当”。此外,看似不正经但内心纯良的“官二代”韦衙内、自卑寡言却勇于冲锋陷阵的薛映和聪慧热忱又天真呆萌的裴景,同样各具辨识度,为后续“CP乱炖”的情节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根基。

在生动鲜活的人物拉近了观众与剧中故事的距离后,集结了各方势力而反转不断的“谍战”元素,则堪称“家国战争”大背景下颇为吸睛的王牌。比如,剧中赵简为试探元仲辛诱其投敌、辽人韩断章自愿被俘及查探辽人暗探等情节,均在紧张的悬疑气氛下,实现了出人意料的连环反转。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反转烧脑”的风格,也正是该剧总编剧王倦被观众认可的名片之一。2013年左右,王倦编剧的《木府风云》和《舞乐传奇》,虽以“民族史诗”为定位,却有意避开了对整个时代的宏观把握,而是以情节、人物身份多次反转的小格局叙事,为书写主旋律开辟了新思路。特别是后者,不仅曾于央视多次重播,而且至今仍凭借着豆瓣8.8的“神作”口碑,吸引到许多新观众。如此也就不难理解《大宋少年志》在人物刻画和剧情反转上的出彩了。

少年成长VS家国情怀,口碑逆袭下的出圈难题

性格各异、身怀绝技的“奇人”组队“升级打怪”的故事,或许并不少见,但古代少年在无厘头剧情下挥洒报国热血的影视作品,则在近年来成为稀缺。更有不少观众从《大宋少年志》中发现了名为“童年滤镜”的熟悉感,比如该剧节奏明快的单元剧叙事,有效仿《少年包青天》和《大宋提刑官》等早期古装推理剧的痕迹;轻松嘻哈的团魂设定,则令其带有几分《还珠格格》《怪侠一枝梅》等剧的神韵和既视感。

青葱少年们在动荡的时局下,承担起保家卫国的责任而成长为英雄的热血传奇,在《大宋少年志》中以更为风趣幽默甚至中二的面貌呈现。这群来自于社会各个阶层、看似不靠谱的普通半大少年,不再局限于天之骄子的符号化设定,他们依靠自身的努力最终成功的经历,令逆袭式的成长看起来有迹可循。

以“官二代”韦衙内为例,他出场时,总以殿前太尉的儿子自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对国家责任毫无兴趣,却在看到父亲为国自愿被放逐后,理解并继承了父亲恪守的家国大义。

《大宋少年志》中,家国大义被视作每个北宋子民的责任,具体细化为主角们需要面对的密阁特工工作。原本阶层、志趣及立场各不相同的六人,虽因身不由己及阴差阳错等原因进入第七斋,却纷纷自发地受到保卫天下的使命召唤,得以在完成任务的艰难险阻中相互扶助,在忠于使命的同时,实现自我成长。

除了以王宽“有幸报国,不负少年”为代表的少年意气,与当下倡导的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不谋而合外,元仲辛、赵简等与好友并肩作战的身影,也因契合年轻观众的成长体验引发了不少共鸣。

《大宋少年志》虽然整体口碑不错,但有违史实的悬浮设定和过于年轻化的叙事手法等问题,仍然令该剧未能突破年龄圈层,而是成为部分观众的狂欢,尤其是随着《长安十二时辰》和《陈情令》的开播,更是让其处境艰难。不过对新一代的年轻观众来说,这份在大IP之外,家国责任混搭少年中二气质的新鲜感,已然算得上难得和可贵

END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