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拍摄的“无涯”——杜琪峰和他的《放逐》

借着《扫毒2天地对决》热火朝天的上映,我们再来谈谈香港电影,今天聊聊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杜琪峰。聊他的《放逐》。

《放逐》剧照

无论在故事还是制作上《放逐》都是一部不温不火的作品,一定程度上看到了杜琪峰电影事业的成熟,其人物角色更是耐人寻味,例如阿泰、阿火、阿和、妓女等,每个角色都有血有肉,又让人很难说出其独特的韵味。所有关于影片所谓权威的评论都不及电影本身所散发出来的魅力。

《放逐》片场

吴镇宇饰演的杀手泰是影片出现的第一张杀手面孔。一身黑色装扮,手提黑色包,言语间隐隐地透露出几分特有凛冷。他是个随性的人,角色的演绎全在表情上,吴镇宇拿出的当然是影帝级的表演;他回来是为了保护阿和,“谁杀他,我就杀谁”,满满的江湖义气。角色中隐约地透露着放逐的内涵,游走于江湖中,命已经不是自己的了,只有情义是真的,值得舍命而为的。

吴镇宇饰演杀手阿泰

阿火应该是影片中最明显的被放逐的人,听大哥的命令做事,被他左右,就算大哥扇他多少大耳刮子也毫无怨言,即便他最后选择坚守情义的真谛跟大飞翻了脸。

黄秋生饰演阿火

张家辉饰演的阿和是一个跟现实放逐对抗的角色。有人说片中的张家辉还是那个不温不火的张家辉,我觉得他在片中的表演已经可以看到影帝的模样。“走了这么久,我想有个家”,家就是与放逐对抗最有力的武器。

张家辉饰演阿和

“一吨爱有多重”“爱怎么能用重量去衡量呢”,家亦然,生活亦然。虽然我们可能都沉浸在社会生活的不同层面的放逐中,难以自拔,但始终不能忘记生活的真谛,情谊的真谛,平淡的生活是最朴素最真实的,家的感觉。

《放逐》剧照

“我们走了这么久,想有个家”,就是阿和对自我救赎的尝试,同样承载了其他兄弟四人的意愿。对家的渴望和憧憬是一个平凡人所具备的最朴素的情感。厌倦了江湖争斗的杀手试图回归家来完成对自我精神的救赎。

五人自觉地完成晚餐,几乎没有言语的交流,都是靠肢体语言来沟通,气氛凝重又不缺乏温馨,是自觉与协作的社会性的充分体现。

《放逐》剧照

全片充斥着满满的黑色气氛。剧情是江湖对决的延伸,杜先生讲了一个似乎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故事,意犹未尽,但是故事进程却甚是痛快。

“家”是整个故事的主要线索。

阿和逃离了又回来是为了家,找谢夫,餐厅枪战也是为了家。随着影片的渐渐深入,家已不再单单属于阿和,它属于他们五个人,由他们共同维护。

《放逐》剧照

“去哪里”,是影片出现最多的一句台词。突显的是放逐的真正涵义。阿和死了,兄弟四人在经历了枪战之后,在短暂的愤慨宣泄的争吵之后,车开到分叉路口,面对着开向哪里的问题,要靠掷硬币来决定,充分展现的是四人的彷徨与迷惘。车一直沿着同一方向开,一直到荒芜的黄土郊区,车子漏油,最后换作步行。遇见一湖水,有莫名的兴奋,大喊着奔下去洗脸,这是对彷徨情绪的暂缓。这一段也是影片的暂缓的基调,渲染的是人内心简易纯粹的本性。角色站位有短短的距离感,暖暖的深黄色调,给人以颇有韵味的视觉享受。

《放逐》剧照

《放逐》里的每个角色都让人印象深刻,虽然主题是老生常谈,但其诠释的内涵是无穷尽的。在杜琪峰初涉荧屏的时候,尽管像《阿郎故事》这样有着良好故事和主题撑起来的作品已经得到那时业内人士不同程度的认可,但是从电视往银幕过度的阶段,他早期的电影作品也难免透露着青涩的气息。

杜琪峰

逐年成长,不同的尝试有不同的突破,《放逐》正体现了其成熟的电影导演的功力。杜琪峰熟悉电影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他立足于香港本土的文化,通过不同的方式去表现不同阶层人物的基层生活,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他的电影风格在慢慢地成熟化,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创作,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兢兢业业的电影工作者拥有的人格魅力和朴实的素养。

《放逐》剧照

《枪火》之后是《放逐》,有人说《放逐》是《枪火》的续片,我并不赞同。《枪火》有着它自己独有的韵味,特别是在当时港片萧条的背景下;《放逐》是杜琪峰电影中节奏最慢的一部,可以看到的是,这时候的杜琪峰电影风格已经趋向成熟;影片以一个谦谦君子的姿态讲述了黑社会中的人性,每个角色都很饱满,用夹带着荒诞意味的演绎表现了洋溢着启示性的故事,彰显了杜琪峰作为一个导演的无穷的想象力,“很享受拍摄的过程”,采访中的他如是说。

杜琪峰

或许无涯就是对人世间不同感受的表达,是一种情怀的延续,是个人理想的描述,是探索也是追求,这种追求是无穷尽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