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宫崎骏

点击关注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的 木卫二

二哥刚结束旅行,就先聊聊宫崎骏、吉卜力和《千与千寻》吧。

正文共:2557 字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系统回顾吉卜力工作室作品,几乎是与回首平成年电影评选同时开始的。差不多从三十年前的节点开始,日本动画迅速进入电影院,与真人电影打成平手,甚至强势反超。放在全世界范围内,这都是绝无仅有的现象。

评价动画片,与评价真人电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行当。关于真人电影的电影明星或者演员,是个人,都可以说上一嘴。最不济的,还能扯点花边八卦。

唯有动画片,以《千与千寻》为例,你不能说千寻演得好,白龙好帅之类。这些东西,背后是作画,也是动画师的集体努力,算不得是一个角色本身的魅力。那么总有人要说,至少剧本故事上,套路是差不多的吧。

还是不一样。

我们很难把动画片的角色,一一想象成真人,进行替代还原。正如我们很难把许多LGBT题材电影,脑补成异性恋(势必要大倒胃口)。动画的逻辑,有真人电影所无法实现的部分,但更重要的,它们从无到有,创造一个世界的冲动是如此强烈,更逼近艺术。

来这么一大段说明,是要进入今天推送主题。宫崎骏和吉卜力动画,到底好在哪里?

押井守把吉卜力里里外外骂了个遍,对宫崎骏作品的挑刺,从合伙人高畑勋到搞宣传营销的铃木敏夫,又不得不惊呼:宫崎骏是作画的天才。

在押井守看来,宫崎骏动画最厉害的,是对人类感觉的重现。表现在《千与千寻》,就是你会察觉到这个地方好漂亮(海上火车),那个地方动人(恐惧或感动),千寻吃的饭团好美味,一脚踩下楼梯的感觉好真实,等等等。

举一个更容易理解的例子。我最近也重看了《玩具总动员3》(当年在香港电影院看得落泪)。电影结尾,玩具们要被安迪送给别的小朋友。压箱底的,是牛仔胡迪。安迪拿起胡迪,却下意识地,往回缩了一下手。他始终还是不舍得。这个细节,如果是真人演员来表演,其实不好掌握(韩国影帝宋康昊朴实无华,最擅长的就是微小动作和表情变化拿捏)。慢了有点假,快了又在演,而动画片和动画师,它们则有足够的画张和帧数,去调整这个动作的快慢真实,完全接近人的当下时感受。这才是动画片的奥妙。

押井守认为宫崎骏是天才,表现在他画飞行的才华,无能能及。大意是即便到了他自认创作巅峰的《空中杀手》,也不及宫崎骏一半。

飞行本身,是宫崎骏的梦想。另一方面,也是动画片能挑战真人电影所不能及的天马行空奥义所在。即便好莱坞特效已经如何出神入化,以假乱真,可是,它们依然没有动画片在画纸上那样描摹自由。而且说到底,飞行可不是乱飞一气,像《蝙蝠侠大战超人》、《复仇者联盟4》大决战的弹弓飞法,始终不够真实。这还是前面说到的,飞行也要接近人的感觉——哪怕是在做梦的时候。

因为,并没有人,真的在天上飞过。

飞行之外,就是吃东西。这个话题,可以从小津安二郎的餐桌,一直聊到是枝裕和的料理。且略过。

宫崎骏电影有许多灵感来源,像《哈尔的移动城堡》,借了法国小镇的场景。《幽灵公主》,拿日本民俗文化传说。《红猪》,完全是意大利迷。他本身是狂热的飞行器(军事)迷,外在又是勤奋劳动、作画不休的老爷子。时不时拉上一堆人马,去欧洲考察旅行(《龙猫》里的西洋小屋)。简言之,是个非常矛盾、脱亚入欧的日本人。

所以押井守不能够理解,宫崎骏明明很爱猪(宫崎骏在自己作品里,有两个化身,一是《红猪》,一是《起风了》的堀越二郎),为什么却在《千与千寻》里面,把猪画得那么狰狞恐怖。

看嘛,果然三观很矛盾不是。

至于不仅日本人,包括所有人都很困惑的,为什么宫崎骏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如此大受欢迎。原因是,宫崎骏和背后的吉卜力工作室,坐在了黑泽明退位之后的那把椅子上。批评不得,批了也没用。天皇的天花板,就在那。

押井守另有一个说法,观众评价动画片,是完全彻底地看热闹,如同欣赏花样滑冰。我也做一个归纳:动画片貌似都提供给小朋友看,但作为一门艺术,它由于作画门槛限制,比之电影,离普罗大众更远。这门行业准入门槛太高,导致精通的人极少,更不会导致差评的出现。批评都不在点上,大家自然一笑而过。最后只能单就“很美”,“好感动”之类的评价做文章,而无法像真人电影那样,去编排一部作品的节奏,搭建结构。

具体于《千与千寻》,就是如果从真人电影的角度去分析,男二号白龙突然间不见了(不知多少是因为切换形态),偏还跑出一个人气极高的无脸男,简直会是灾难。还有千寻的劳动成长,未免也太快了一些。

我初看《千与千寻》,还是少年。想起电影的印象,只是无脸男,汤屋建筑,海上火车,还有后来白龙带着千寻在飞行……都是一些画面,印象的停留。

重新在电影院观看,感受还是要大大好于《哈尔的移动城堡》,重新唤醒的过程,也很神奇。

我会在某个电影眼前一亮,原来说宫崎骏借九份取景的虚假传闻,是在这个地方得来的啊。藏在玩具堆的巨婴(这个词在十几年后在中国疯狂流行),宫崎骏酷爱的黏液泥巴怪,甚至还有那个会跳动的灯(戏仿皮克斯?)……重温的亲切、熟悉、既视感,大于其他所有。

《千与千寻》说了什么呢?它好像包罗万象,正如澡堂泡汤,可以洗去所有,最后出来,是干干净净的人。

少年时代的我,印象最深是白龙叫琥珀川,还有那个一身污秽垃圾臭死人的河神。不知何故,大概一口气看的许多吉卜力,我认为,它有环保意识。大意是人类啊,不要忘了你们来自山川湖海,改造自然请适可而止。

更容易看到的一个主题,是对金钱与欲望的适可而止。尤其是千寻与无脸男对峙,无脸男到底象征了什么,以至于他可以饕餮一切,变出金钱,却忘了自己名字从哪来。

再有一点,是浑浑噩噩的都市人类,总要回到乡村接受再教育(反复出现在吉卜力作品),无论是来自神谕劝阻,还是劳动改造。不幸成为欲望对立面,好奇心太重,只求食物果腹的千寻父母,充当了导火索,中途就被遗忘,后来才强行扭转,赶紧出现。整个故事,像极了南柯一梦劝世歌。

当宫崎骏与吉卜力成为票房巨子,它们也背负了更大的报复,不得不反复就一些爱、成长的大词,去做文章。从《千与千寻》到《哈尔的移动城堡》的少女心,最后变成了一锅乱炖,再然后,就是宫崎骏一再请求退休而不可得。即便他交出了如黑泽明《梦》一般的《起风了》,说自己老了,分不清现实与梦境的界限,告老还乡的愿望,依然无法被满足。

这不,吉卜力工作室的人马重新被召集,新作名字叫: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 END·

- 作 者 / 编 辑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