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队的夏天》来了,乐队的夏天会来么?

摇滚乐,乐队已经淡出大众主流音乐很长时间。作为90后的我小时候还知道崔健。走四方这样的歌。虽不知道黑豹,但也能哼出 dont break my heart的旋律。稍大点后也听过花儿有着点喜剧色彩的音乐。等到渐渐独立后,已经找不到乐队的影子了。大家都在传唱完全的流行歌曲。进入了互联网世界后,游戏规则变成了流量为王。大家没那么在乎音乐,只要你有音乐,你就是 King or queen。

而后乐队的夏天这一节目横空出世。作为节目制作团队的负责人之一,马东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之前的节目奇葩说,饭局的诱惑,狼人杀等节目是比较符合作为90后的我的胃口的。不知出于什么目的,他的团队要做一个关于乐队的节目。无疑这是一个很小众的题材。节目过了6期,在爱奇艺首页的排名榜没有进入前十的榜单。也没有挤进首页的轮播banner图中。在一家视频网站的占有率亦是如此,更遑论全网搜索了。索性节目团队还是有一定功底,保持了一定的综艺性。节目主办方也借助着多家平台在努力的做营销。也引入了一些流量艺人。某种程度上给节目提供了一些支持。更重要的是,乐队本身都是具有一定实力的。这是节目稳步向上走的根本原因。

最喜欢个的三只乐队:刺猬,痛仰,海龟

最喜欢刺猬。对刺猬是一种复杂的态度与情感。

有对其纯粹对其音乐才华的喜欢,

有对其旗帜鲜明的态度的尊重,

有对其工作没有被市场认可的无奈,

有对其生活状态的一丝感同身受。

最重要的是一种不知缘何而来的强烈共鸣。

看这个乐队的直观感受就是新裤子乐队给刺猬的评价,真 “绝了”。乐队本身没有什么大问题,就是赶上了各种无奈的事。整个乐队始终就火不起来。基础经济问题解决不了,一切上层建筑根本就搭不起来。火车驶向云外,梦安魂于九霄 。歌词开始也有一种十足的理想美感。但作者想表达的对残酷现实的一种希冀。像子健说的,我就是想让我的生活,我的乐队更加稳定一点。别那么多的动荡。

喜欢刺猬的歌。他教会了我听歌如何去享受歌曲的情感表演者的感情。刺猬在第一场比赛,子健的一弦卡住了。在加上出场顺序比较靠后,比较急躁,心态有点炸。客观看这样的心态对演出是有一定影响的。整个演出感觉并不是在最佳的状态。但是整个乐队拉出的情绪直接溢出屏幕,冲击人心。尤其是子健最后吉他砸鼓,就是一弦卡了不开心,憋得时间太长想发泄。表演情绪到了,想砸了就砸了。他把情绪发泄出来了。他舒服了。他也把情绪传递给观众了,作为观众的我,也很顺畅,很舒服。爽了。简单又快乐。这也是一种独特的魅力。不是流水线似的产品。

痛仰弄了哪吒当logo,感觉有种冷幽默的味道。看节目之前没有听过他们任何的歌。也不知道这支乐队的江湖地位。节目渲染的铺垫提升了我对这个乐队的期望。大幕拉开,前奏刚到了吉他时候的。10分。像张业东说的,人类内心是有被预设好的旋律的。那段旋律是我心中被预设好的一段。第一次听那旋律不是从耳朵进入的脑袋,而是在在自己心中拨起的而后直接报告给自己的中枢神经。

第二场的《我愿意》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作品。打分机制下的反馈是不尽如人意的。我第一遍的直观感受也是平平平平。没有任何的惊喜可言。但是在听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只要能重头听到尾,自然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优秀的乐队难道都喜欢以动物命名么?刺猬和海龟。三个中年大叔的乐队。都是技术强悍,性格内敛型的。说到技术方面都有自己的追求和能力。谈到其他一些话题都有点不自信,不流畅。技术大拿的个人标签十分明显。在我传统的思维里,这样的人都是可以在某一专业领域获得巨大成功的人。

第二场海龟翻唱的《日光》吉他音浪一起来,满屏溢出的哥特式吸血鬼氛围瞬间袭来。海龟就打上了“高级”的标签。到了人生的这个阶段可能对大叔年级的人有天生的好感。三位大叔站在台上给人一种台风正,体重不大却能压得住台感觉。看着主唱带着墨镜遮住双眼,斜着腿站,没有什么要讲的故事。一种由内而外的轻松,稳定的自在感。

夏天在哪?

乐队的夏天在哪?我是一个普通的观众,我还是看不到乐队的夏天。我的同龄朋友圈子中关注这个节目的屈指可数。关注节目后仍能持续成为乐队圈稳定市场的人更少。我相信人员分布的大体是均匀的。意味着乐队的市场仍然摆脱不了小众的宿命。节目的播出外加市场营销可能增加了乐队的存在感,帮助部分乐队过上更好的生活。说是夏天或许有点言过其实。夏天什么时候会真的来临?希望不会来的太晚。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