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过眼神 这部《2001:太空漫游》是最值得收藏的版本

个对太空着迷的孩子,基本都是从小时候对于星空的仰望而开始的。。。

反正电影里是这么演的。。。

不论是不是专业人士,但凡聊到太空,在大量的新闻、科幻电影以及小说的轰炸下,每个人都能说出个一二三四来,毕竟我们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

但是,不管我们嘴上的火车跑的有多666,真正NB的,还是前人。

是那些创造者。。。

科幻大神阿瑟·克拉克

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 就是一位创造者。

美国宇航局(NASA)曾经这样评价过克拉克:是克拉克为我们的登月提供了最重要的知识动力。

看到这里,不了解的人,大概会把克拉克当做一个对人类太空探索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他当然不是一个科学家,毕竟这是一个读书的公众号。

他是科幻神作《太空漫游》系列的作者。

克拉克(1917年12月16日-2008年3月19日),是英国作家、发明家,尤其以撰写科幻小说闻名。他与艾萨克·阿西莫夫、罗伯特·海因莱茵并称为二十世纪三大科幻小说家。

他们三人被世人成为科幻三巨头。

艾萨克·阿西莫夫是提出“机器人学三大定律”的“神一样的人”,《银河帝国》系列作者;

阿瑟·克拉克是偷了上帝剧本,想象力无法无天的太空预言家,《太空漫游》系列作者;

罗伯特·海因莱因是“高达之父”、“星际争霸之父”……《双星》《时间足够你爱》作者。

三位粉丝能绕地球一圈,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也要奉为座上宾的泰山北斗,肩扛科幻黄金年代。

他们的作品和理念不仅对电影和小说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对于真实世界的科技发展也有巨大的推进。

那克拉克的《太空漫游》系列到底为什么会被封神呢?

《太空漫游》的神预测

《太空漫游》系列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它的开山之作——《2001:太空漫游》。

刘慈欣(《三体》系列作者)评价这本书:我的所有作品都是对《2001:太空漫游》的拙劣模仿。

姬十三(果壳网CEO)这样评价这本书:还没看过《2001:太空漫游》的地球人要抓紧恶补一下了。这非常有助于你为即将快速到来的全民太空时代做好最基础的准备。

汤姆·汉克斯(奥斯卡影帝)都说对于这本书,他怎么也看不够。

。。。

《2001:太空漫游》是英国科幻小说家亚瑟·查理斯·克拉克为斯坦利·库布里克1968年的电影剧本所做的小说。

这个故事是根据克拉克不同的短篇故事所拼凑的,库布利克和克拉克最初一起合作,小说和电影同步进行,到后期库布利克还投入编剧本的工作。

这部书的神就神在它的前瞻性和神预测。

站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去看那些早在几十年前就作出“神预言”的科幻神作时,大家脑子里都在想:

“这么精细又真实的描写,作者是不是穿越了?!”

1970年,“阿波罗13号”遭遇意外,向任务中心报告的第一句话是:“休斯顿,我们出问题了。”几乎和本书所言一模一样。

1977年,“旅行者号”探测器应用了本书中所预言的技术,并于2013年9月13日代表全人类首次成功飞出太阳系。

1981年,“旅行者号”探测器传回第一批土卫八图片,其景象与本书中所描述的竟然完全一样。

感受不深?那就说点贴近生活的。。。

“太空漫游”四部曲第二部《2010:太空漫游》的电影中,主人公儿子房间的床头贴着一张海报。海报上赫然写着:BEIJING08!左上角还有隐隐约约的“北京”字样,画面上的人和当年的刘翔极其相似!

这部1984年上映的影片,难道已经知道了2008北京奥运会的状况?

2011年,三星起诉苹果,称iPad的设计抄袭了《2001:太空漫游》,还附上了电影截图。

电影中的人物并没有和平板互动,但原著小说中详细描写了这块“新闻板”的用法——

它可以联网显示国际新闻,可以标记感兴趣条目,可以搜索。而且只要点一下,“邮票大小的四方形”就会“放大到刚好占满整个屏幕”,看完了还能“重新按回完整的首页”。

1968年,克拉克在《2001:太空漫游》详细描述了人类月球背面活动的细节。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成功登月,其场景和《2001:太空漫游》中的几乎完全一致!

包括视频电话、人工智能、引力摄动、航天飞机和环形空间站、唇语识别、声纹识别等等。

51年间,科学的进步一次次地验证了小说的高明。

任何一个现代人在看这本神作时,细思极恐下,都会被震撼到头皮发麻。

迄今为止最好的版本

相信没看过的人,到此为止,已经了解了这部书的神奇之处。

当然,如此神书,这几十年间,已经来来回回出过很多个版本了,每一版本的评分都很高。

这个社会是一个看颜值的社会,当然有的人对书也要看颜值这一说法嗤之以鼻。

但是,扯谈一直觉得,书的颜值的重要性就在于对那些不了解书内容的朋友们,能够被书的颜值而吸引,翻开书的一刹那。

就给予了一本书它的生命。

所以,这版再版的《太空漫游》系列,因为颜值奇高,被扯谈列为最值得收藏的版本。

将来有一天,你的小孩可能不再指着天上的星星问你:“爸爸(妈妈),星星是什么呀?”

而是指着你放在书架的这套《太空漫游》问你:“爸爸(妈妈),我能看看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