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欢后悔没逼孩子一把,“快乐教育”的毒鸡汤你还要喝多久?

在最新一期《歌手》2019 “歌王冲刺夜”中,刘欢搭档袁维娅带来电影《爱乐之城》的主题曲《city of stars》,他的妻女也来到节目现场为他加油打气。

有趣的是,家人到场助阵,刘欢也格外在意女儿刘熠思对自己的评价,“我女儿音乐品味挺高的,因为她的音乐感悟力非常好,有时候还会给我们挑刺。”

刘欢还特别感慨,他和太太以前坚持“快乐教育”,不想强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女儿小时候对音乐感悟力虽好,也很喜欢弹琴,但经常懒于练琴,夫妇俩也不曾刻意强迫。

如今,女儿早已长大成人,刘欢却在镜头前坦言:“现在觉得这事儿有点后悔,她真的感悟力特别好,记忆力也特别好,她喜欢的音乐比我强,听好多非常先锋的爵士,非常复杂的音程关系她听两遍能唱下来,所以我觉得从小没有迫使她学点音乐有点后悔”。

刘欢还以“过来人”的经验奉劝那些有心栽培孩子的家长们:“如果有孩子喜欢音乐,有这方面的才能,还是要推一把的。迫使他练一练,可能就会很好。”

刘欢的话,再次点醒了我们对于“快乐教育”的思考。

01、周杰伦儿时曾接受“藤条教育”

其实,不管是学琴还是学任何东西,关于学习的枯燥与抵触情绪,很多孩子都感同身受。

哪怕是被誉为代表了华语流行音乐“一个时代”的周杰伦也没有逃脱。

周杰伦从小就接受来自母亲叶惠美的“压力教育”,或者更具体地说,是“藤条教育”。

周杰伦曾在综艺《锋味》中提到,自己从4岁开始学钢琴,并且每天至少练习两小时。为了防止他贪玩,他的妈妈在陪练期间,经常会拿着藤条站在旁边监督。

但是,长大后的周杰伦回想起来却十分感激:是妈妈当初的严格成就了今天的自己,所以后来写了《听妈妈的话》这首歌。

谢霆锋听完后也忍不住感慨,“我真的很恨我自己,很后悔,很心痛”,“每次看见你弹琴的时候,我就后悔了那么多年,为什么不像杰伦一样听妈妈的话?”

蔡康永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世界上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我本可以。

你不逼他一下,他怎么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你不逼他,怎知他以后会不会后悔当初不曾拼尽全力?

02、我们是否对“快乐教育”有什么误解?

一位清华教授曾经愤慨:中国教育的最大骗局就是快乐教育、学历无用以及释放孩子的天性,这三个骗局,正在一步一步扭曲中国孩子的成长。

这话虽有些严重,但也很现实。

不过接下来小桥君想说的是,我们可能对所谓的“快乐教育”存在很大的误解。

快乐教育这个理念是在上世纪90年代传入国内的,最早由19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提出。他在著作《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中写道:“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

小桥君特地去搜索了赫伯特·斯宾塞的著作摘要和部分原文,结果发现,除了在中文译作中,斯宾塞式的教育被冠上了”快乐教育”的名衔之外,斯宾塞的英文原著中却很少提及到“快乐”。

这本名为《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的书英文名直译过来其实是《斯宾塞的教育观》

如果说他最知名的提及“快乐”的话,恐怕如下:

“No one can be perfectly free till all are free; no one can be perfectly moral till all are moral; no one can be perfectly happy till all are happy.”

“没有人拥有完美的自由,除非每个人都有自由;没有人拥有完美的道德,除非每个人都如此;没有人拥有完美的快乐,除非所有人都快乐。”

大家觉得,这句话与我们理解的“快乐教育”,又有多少关系呢?

而且当年赫伯特·斯宾塞提出的所谓“快乐教育”,也只是强调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

但“快乐教育”并没有否定孩子自身的努力,更没有否定家长正确的引导,为什么到了不少家长那里,“快乐教育”就变成放任不管了呢?

03、喜欢是人的本能,喜新厌旧也是本能

在电视剧《家有儿女》中,刘星曾因为自己身无一技之长,埋怨妈妈不给自己报兴趣班:

“小时候给你报这班那班,想让你学,你自己不学啊!”

“我不愿意学,你就不让我学了啊?那时候我还小,我还不懂事,难道您就不懂事吗?您就应该从小培养我,从小教育我,从小您就得逼着我学。”

剧中,刘梅被怼的既委屈又无言以对。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类似的一幕:

当孩子对舞蹈、英语等感兴趣的时候,父母二话不说给报了班。

然而当孩子学了一段时间不耐烦了,想要放弃时,父母便遵从了孩子的决定。

他们往往会这样想,孩子不喜欢就不要逼他了,可能我家孩子在这方面没有天赋,是不是应该让他去学习他擅长的强项才会事半功倍?

殊不知,表面看上去是对孩子的尊重,实际上却陷入了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孩子不喜欢就是不快乐,逼孩子就是快乐的对立面,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才是快乐教育的精髓。

但是要知道,任何学习过程必然要经历一段枯燥乏味的阶段。这时候父母尊重孩子的“本能”,那么孩子的学习永远只能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

东学一下西学一下,将永远体会不到深层次学习带来的乐趣,形成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孩子只能什么都学不会,什么都做不成。

当我们的孩子,还分不清“喜欢”和“喜新厌旧”,不懂得“半途而废”和“坚持到底”将会带来怎样巨大的差距时,如果我们还一味地纵容他的性子,可能将来也会和刘梅一样,尴尬地面对孩子的埋怨。

有位教育专家曾说:“小孩子会任性,但是大人不可以放弃督促的责任。”明智的父母,应该帮孩子去尽力坚持一件事,而不是陪着他一起随意放弃。

04、明智的父母,会在孩子想放弃时推他一把

孩子小,本身认知能力不足,无法判断事情的好坏,是否对自己的将来有害。

这时候,父母就必须起到引导作用,推孩子一把,先苦后甜,让孩子的未来更有保障。

都说有远见的父母,都带点心狠。

适当地“逼迫”孩子学习,而不是纵容孩子用他现阶段喜欢的、舒服的方式成长,其实是对孩子将来的负责。

《刻意练习》这本书里讲到: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曾管理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研究不同领域和行业中许多杰出人物的童年。结果发现,这些杰出人物在孩提时代,其父母曾想尽各种办法防止他们半途而废。

而这,才是我们需要真正关注的背后隐情,因为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所谓的“快乐教育”,学习也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它不仅需要孩子勤奋刻苦,也需要父母的耐心陪伴。

优秀的孩子,不会横空出世,背后必然有着父母、老师共同付出的无数时间和心血。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当他想要放弃时,帮助他学会坚持;在他喜新厌旧时,教他不要半途而废,这才是对孩子的未来负责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