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道好莱坞,宝莱坞?非洲电影“尼莱坞”正崛起

亚太日报综合 杜玮

十多年前,《纽约时报》在一篇报道中提到一个词——Nollywood(尼莱坞),并将其与美国的Hollywood(好莱坞)、印度的Bollywood(宝莱坞)类比,并称为世界三大电影产业。此后,“尼莱坞”这个名字便流传开来。

所谓“尼莱坞”,是西非尼日利亚电影产业的代称。相比好莱坞与宝莱坞的盛名远播,尼莱坞这座非洲的电影“宝藏”,时至今日还“埋藏”在这块广袤大陆之下,不为世人所熟知。

之所以将尼莱坞称作宝藏,是因为它的产值极高。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2014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尼日利亚电影业年产值约为6亿美元,有100万人从事电影业相关的工作,从业人员数量仅次于农业。

也有一种说法是,尼莱坞的产值早在2013年就达到了30亿美元。作为一个参考性的对比,中国2013年内地总票房为217.69亿元,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约合35亿美元。

事实上,尼莱坞电影包含了所有尼日利亚电影人生产的作品。而这些数量可观且普遍成本低廉的电影作品,从城市到乡村,风靡整个非洲大陆,有的甚至走进院线、走进西方电影界,并受到更多国际的关注。

但外界对尼莱坞也有一些极具争议的评价。譬如,在中文搜索引擎中键入关键词“尼莱坞”,可以看到一些调侃性的文章,有些惊叹尼日利亚电影产量比好莱坞还要多,有些则挖苦尼莱坞电影粗制滥造、演技夸张、特效五毛。

需求庞大:“我们讲的是非洲故事”

尼莱坞电影是在观众的需求中,迅速成长到了今天的体量。而其受到喜爱的基础,是非洲人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需求。

从15世纪早期到20世纪末,非洲大陆在漫长的几个世纪里,一直处于西方殖民统治之下。欧美电影中的黑人角色,往往是笨拙、丑陋、贫穷、暴力的,他们的形象被标签化。

但事实上,非洲大陆成百上千的部族原本各自拥有独特的文化,但在欧美电影里,非洲人形象的单一标签化现象却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这让非洲人民难以接受,甚至十分排斥。

于是,尼日利亚人自编自演的电影,得到了非洲观众最广泛的支持。正如一位尼日利亚著名电影人所说,因为有了尼莱坞,人们才知道,非洲人也可以盖得起高楼;非洲也有富人,有的可以买得起七八辆车,他们也遵守一夫一妻制;非洲人也像世界各地的人一样,也有爱情,也会出轨……尼莱坞让世界知道,非洲人和其他任何地方的人一样,是平等的。

尼日利亚电影人尤格祖·J·尤格祖说:“让我们的电影大受欢迎的不是高深的技术,而是故事。我们讲的是非洲故事。”

如此看来,不久的将来,“尼莱坞”说不定真的能与“好莱坞”“宝莱坞”并驾齐驱呢!

(来源:亚太日报 APD News)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