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人传》这部电影配不上它的片名

本文由什么值得买用户原创:幕味儿

私以为《恶人传》这名字取得有点过于高大上,甚至让人觉得有点史记感。但是影片内容远远不及这个片名的份量。

《恶人传》讲述的是警察与黑帮合伙抓捕恶人罪犯的故事,典型的韩国警匪片。

金武烈饰演的警察追查连环杀人犯,不料杀人犯的一次作案目标是马东锡饰演的黑帮头目,结果失败了。于是黑帮头目为了挽回颜面,携手警察一起追捕杀人犯,但是各自的出发点不一样。警察想走正规程序将犯人绳之以法,黑帮想直接把杀人犯就地解决,于是两股势力“明争暗斗”追凶。

影片一开始,就基本确定了整体的风格,警察与混混打交道的方式就比较轻松,没有一丝黑帮与警察针锋相对的严肃感。不按规格办事的警察才能办案,似乎是所有犯罪片常用的套路,只不过比较少见的是,警察与黑帮一起联手追凶破案。所以,《恶人传》在故事设定上玩出了自己的新意。

从商业类型片的角度看,也是合格的。至少在结尾,影片努力塑造的恶人终于获得了大众的共情。

但是在我看来,马东锡这个人物角色,难以让人信服。

整部电影看下来,相比警察和杀人犯,黑帮头目的戏份是占上风的。于是可以推断,片名里的恶人应该指向的就是马东锡这个角色。而且“传”字也预示了这个恶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坏人形象,电影里黑帮头目身上的正义感是超过恶的部分的。尤其是最后结尾,基本上就是主角光环照耀着这个角色。

《恶人传》这么把本应该是反派的角色扶上主位,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贴合观众和市场。纵观近些年的影视作品,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反而更受大众的喜欢,最明显的就是漫威宇宙的几位角色,雷神弟弟洛基,冬兵巴基。

首先这些角色都是虚构的,不像《素媛》《熔炉》那一类真实事件改编的作品,大部分的观众可以接受他们使坏,而且本身的设定就不是极恶的,再加上演员自身的魅力,足以让角色喧宾夺主。

《恶人传》里马东锡的角色也是如此。

马东锡这个演员是凶恶但又带点可爱的大叔形象,也使得他扮演的这个角色不那么招人厌,《釜山行》让很多中国影迷认识了这个壮大叔,而我一直把他对照到姜武身上,两个人的戏路与形象可以说是非常地接近。

而且马东锡在这部《恶人传》里的角色的作用跟他参演的另外一部韩国电影《邻居》有点类似,都是巧遇反派然后终结反派的套路。

影片结尾利用一个无辜女孩被害,强行将马东锡这个反派角色转变成完全正义的一方,让大家觉得即使是黑社会,也容不下这个反社会的连环杀人犯到处作恶。法律解决不了的恶,只能以恶除恶,这就是我们与恶的距离。

电影《老手》

影片中对杀人犯的住处描写,对解释杀人犯这个人设色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最后反派角色若是再恶一点就更好了。

作为一个韩国犯罪片的粉丝,这些年来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就是韩国电影里的恶人都不怎么恶了。近几部新片《逃组》《女警》皆如此。

要谈起韩国电影的疯狂崛起,就无法忽略曾经那一帮严肃硬派,穷凶极恶的韩国犯罪片。

韩国的犯罪片不像香港动作片,用枪火渲染暴力与浪漫,韩国电影里经常出现的反而是拳头,飞腿,棒球棒。从观影体验上来讲,韩国片的拳拳到肉和近身械斗,更加的硬朗,给观众带来的心理和感官刺激也更加强烈。

电影《与犯罪的战争:坏家伙的全盛时代》

朴赞郁的复仇系列三部,罗宏镇的追击者系列,还有诸如《看见恶魔》《不可饶恕》变态犯罪系列等等,这些作品都是现在无法企及的高度。韩影迷们对这些经典犯罪电影如数家珍,里面的恶人是至极的恶,除恶的过程是惊喜刺激,肾上腺素飙升,压根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柔软羸弱。

这种巨大的落差,犯罪片影迷是不愿接受的,也是非常无奈的。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电影人才的断层,忠武路三驾马车之后,河正宇,李政宰,黄政民等一批中年演员扛起过一段时间,但是现在青年演员没法跟上,只剩一个刘亚仁在《老手》里将恶人演得出彩。

电影《黄海》

罗宏镇(《黄海》《追击者》)和尹钟彬(《与犯罪的战争:坏家伙的全盛时代》)之后,再没有导演散发出那种黑色犯罪片的创作力。渐渐地,韩国电影也开始走翻拍的路线,比如香港电影《跟踪》《扫毒》都被翻拍过。

另外一方面,是对市场需求的妥协。风格变柔软,观众的接受程度扩大,票房自然也更不错。画面内容变得温和,也是为了方便向海外输出。想想那些年我们吐槽过的中韩合拍片,内容都是老少皆宜,质量就不敢恭维了。

说了这么多,道出的都是对韩国犯罪片的无比钟情。

《恶人传》这个片名给人的感觉是极具韩国特色的犯罪片,但是实际上却外强中干,配不上“恶人”,更加配不上“传”。

犯罪片就应该有其严肃的内容和叙事风格,而不是为了市场和票房向其他类型片倾斜。况且,韩国电影工业有这么健全的分级制度和开放的审查制度,韩国电影人更不应该浪费这成熟的条件,丢掉了一辈电影人创造的韩国特色犯罪类型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