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资6亿 花5千万重建1200年前的长安城,雷佳音贡献巅峰演技 值了


熙攘繁盛、光耀万年,

可能再也没有比长安城更伟大的城市了。


最近城叔的朋友圈被一部剧刷屏了,

2019年已经过了一半,

它一播出,就拿到了今年国产剧最高分,

播了三分之一,现在已经有11万人打分了。

可能不用多说也有人知道,

城叔说的是《长安十二时辰》。


有些好剧慢热,但有些好剧是能一眼看出来的,

《长安十二时辰》开场两分钟,

就吸引了我的注意。

这是个一镜到底的长镜头,

花楼上坐着弹琵琶唐代女子,

妆容精致,神情忧愁。


镜头往下一转,

大街上有人听琵琶声听痴了,

手上的灯笼竟然不小心烧了起来,

赶快端一盆水来灭火。


街道对面的小贩,掀起摊位上的布,

生意开张,叫卖起胡饼来。

带着两个孩子的唐朝妇人

听到叫卖声忙凑上前去。


而不远处的城楼上,

有官员宣读着皇帝的诏令,

告诉百姓上元节到了,

西市要开市了。


等在城门外的百姓们,

卷起布帘担上扁担,

浩浩荡荡地进城了。

一年一度的上元节,

凑热闹的人可不少。


短短两分钟,镜头一气呵成。

街市上喧嚣的声音,

生动鲜活的人群,

让你仿佛真的到了唐朝的上元节,

让人忍不住想亲身参与其中,

买个胡饼吃,或者进花楼喝一杯。

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部剧说来很简单,就是发生在唐朝天宝三年上元节这一天的二十四小时反恐实录。

每一集是半个时辰,也就是一个小时,开头用了很有特点的古代计时方法,整部剧都极致细节。




《长安十二时辰》剧情的精彩,其实不用城叔多说,11万人打出8.6的高分,已经说明了一切。




但一部剧的成功,除了本身精彩的剧情,演员精湛的演技之外,幕后工作也至关重要。

建筑、布景、服装、妆容……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尤其是《长安十二时辰》这样有历史背景的剧,粗制滥造还是精心之作,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导演曹盾是出了名的“狠人”,上部剧《海上牧云记》拍出了中国版权游的效果,花了3亿多,而这部剧更惊人,据说制作费用将近6亿。

他说,自己不是想还原整个大唐,他的野心没这么大,他只是想真实地还原大唐的一天。既然要拍,他就不会敷衍。




“不敷衍”三个字,说起来好像很容易,但真正做起来,是非常耗时耗力且耗钱的。

这部剧整整筹备了一年的时间,别的都不提,先花了5000万,在象山建了座70亩的唐城。

长安一百零八坊,在这里被规规整整地还原出来。




幕后团队发出来的美术概念稿已经让人惊叹不已,为了让大家真正走进这个时代,感受千年前国际化大都市的繁华盛景,他们查阅了无数古籍资料。



而还原到剧中,这个烟火气十足的西市一点也没有让人失望。

它是从古到今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自然能够包容一切熙熙攘攘。




街边的小摊虽简陋,却让人想坐下,尝尝唐朝的街头小吃。




而舞姿妖娆的歌女,伴随着嘈杂的喝彩声,更是让人舍不得移开目光。




剧中的核心靖安司,也高度还原,让人不得不相信,早在千年前,就已经有了这么精密的情报机构。




除了这些盛大宏观的布景,在细节上,剧组也一点都不马虎。

传说中的长安八景,会随机在剧里出现,真正细心的人,才能发现哦。



屏风上是长安八景之一:华岳仙掌


而用来传递信号密码的望楼,士兵们通过翻信号板传递秘密消息,就像城市中的烽火台一样,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为了让这套系统更可信,信号板可不是乱翻的,幕后团队为此设计了全套的密码。即使没有观众会深究到这种程度,但他们也绝不敷衍。




更良心的是大街上的排水系统,被他们真实地还原出来了。没错,唐朝的长安城,就已经有排水系统了,但大部分古装剧不会为了还原这种细节,去费时费力地挖坑。




除了布景,剧里的服装也都尽可能地还原。

比如圆领袍,是百姓的便服,官员的常服,穿的人也多。




而胡服,是当时的流行服装,赶时髦的人最喜欢穿成这个风格了。




为了这部戏,他们还专门用各种矿物染料和草木染料,做了一套唐代的标准色卡,确保还原的准确性。




铠甲的制作更是考究,剧组请来了专业的甲胄复原师温陈华精心制作。

别的剧里做铠甲,可能看着像就行了,但他的要求很高,一定要刀枪不入,可以实战。




不同部门的兵将,穿的铠甲是不一样的,比如右相的右骁卫穿银甲,归皇家管辖的神武军穿金甲,而旅贲军穿的是蓝底黑甲,考究的程度令人拜服。




有位剧中演员开玩笑说,拍完这部戏之后,感觉自己矮了2厘米,因为铠甲都是金属制成,非常的重。




所有人都知道大唐是个繁盛的时代,而只有在每一套服装、每一副铠甲上尽量还原,才有可能让人看到一个足够繁华的大唐盛世。




剧组的妆容也是尽量接近唐代,据说为了追求足够逼真的效果,参考了无数唐代留下的绘画典籍还有陶俑,打粉底都要打一个小时,一个妆面就是三个小时的功夫。




不过从服装和妆容上,城叔发现,唐朝真是一个非常包容的时代。

女子对面妆、唇妆、眉形、发髻等等都非常讲究,街上的女子都画着不同的眉心妆,很有自己的个性。




而且唐代女子不仅想怎么胖就怎么胖,还能想怎么穿就怎么穿,既可以穿齐胸襦裙,也流行穿男装、打马球,风气非常开放。




而整部剧最要命的细节,其实是光线。因为这是在二十四小时内发生的事,为了追求真实,导演严格到连光线的斜角都要计较。

为了保证对光线的完美控制,很多日戏都是夜拍,棚里布了很多灯,亮如白昼。

除了惊叹高度还原的细节之外,相信有不少人跟城叔一样,get了很多关于唐代的冷知识。

比如我们都知道陕西的羊肉泡馍有名,剧里张小敬吃的津津有味的水盆羊肉,以前怎么没听说过呢?




那个火晶柿子,还可以用吸管吸,也太会吃了吧!




还有张小敬身边这条看上去平平无奇的狗,是传说中的陕西细犬,唐朝的时候可能常见,但现在全国只剩不到十只了,是整个剧组最贵的演员之一。




而重要人物葛老的出现,让我们知道,唐代其实是有黑人的。在这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东亚和中亚的文化中心,外国人和其他民族的人占了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不过根据考据党的说法,唐朝的黑人应该不是从非洲过来的,而是南亚那边的人,现在已经比较少见了。




还有一开播就引起议论的易烊千玺的发簪,以前好像从来没见过竖着插的,但其实这是唐代道士特有的插法,学名叫子午簪。




在这部剧里,城叔第一次了解叉手礼,第一次知道原来古代还有人肉屏风这么登峰造极的奢靡生活。



剧中的细节还有很多,而正是这一点一滴的小细节,构成了一部靠谱的唐剧。


一部剧做的认不认真,观众是可以看出来的

长安十二时辰当然不是完美无缺,也存在一些bug。

比如女子手里的团扇,是典型的和式团扇。




唐朝的团扇是长这样的。




但从剧中数之不尽的细节里,我们可以看出这部剧里的所有人,都在用心对待自己的工作。

很多人都觉得电视剧只是消遣娱乐,或者是赚钱的工具,所以我们的国产剧越来越悬浮,好像比起日剧韩剧都差一点。




不管什么行业,都是需要匠心的,如果人人都用这么严谨的态度去做剧,又怎么缺好剧呢。

所以《长安十二时辰》能够引起那么多讨论,微博上的历史考据党,服饰党、建筑党、文物党,都对这部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愿意花时间去探讨它合理或不合理的地方,因为它有可说之处,而不是让人看都懒得看。



熙攘繁盛,光耀万年,可能再也没有比长安城更伟大的城市了,这部剧给予了那个时代应有的尊重,也对得起观众一直以来的期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