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城》使命必达!老兽导演书写鄂温克族热血传奇

"

理性分析电影之前自金马影帝涂们,除了获奖之作老兽之外,还演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和《止杀令》。如果观众还不熟悉的话,在当年央视李亚鹏版《笑傲江湖》中的左冷禅,就是涂们扮演的。

而且涂们不仅是《呼伦贝尔城》的导演,还是编剧之一。电影讲述的是少数民族鄂温克族的往事,导演涂们也是鄂温克族出身。

电影的故事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西北边塞屡遭匪患挑衅,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派出索伦部将士奔赴陕甘北部补营,消灭匪患。然而,战争是残酷的,男人们上战场一去就是两三年未归,为了部落的繁衍生息,诰命夫人那丹为此带领索伦部妇女们历尽艰险前往战争前线“取孩子”。

描述战争时代女性的故事,《呼伦贝尔城》的题材与背景,注定了其苍凉与悲悯的氛围。但比起同类故事一味地渲染悲观不同,本片的整体氛围虽然沉重,但主题和视角是颇具温情的。

它与普通的女性电影不同,可以说几乎无法复制。因为极端的环境下,被誉为“战斗民族”的鄂温克男性骁勇善战自不必赘述,被留在后方生活相对安稳的女性,竟然成为延续民族血脉、捍卫家园的安定的主要力量,这是本片独辟蹊径的地方。电影以女主角那丹为中心,描绘了一幅女人们独立、坚韧、自主、执着的画卷。

毫无疑问,女性的视角烘托了电影的主题,极端环境下他们奔赴战场,承担了太多不可承受之重。影片浓墨重彩的刻画了在去军营和回军营一路上的艰辛,以及鄂温克族女人表现出来的坚韧坚强坚持,歌颂了鄂温克族妇女为部落繁衍作所出的可歌可泣的贡献。

作为涂们的导演处女作,电影的叙事很简单。整部影片并没有以悲切定调,而是用平实的镜头、画面和表演,给观众讲述了这段看似普通的部落故事,以死亡开场,以新生结束,也象征了希望。此外,影片很多镜头都很美,比如电影中段镜头都非常悲凉,主人公那丹明明不着一词,却通过画面传达出了孤独。

对于角色的塑造,乃是本片中重中之重。比如核心角色那丹,她内敛隐忍又果断慈爱,撑起了半边天,开启为民族生存与繁衍的壮举,可歌可泣。

而另一位女性角色伊兰别在寻夫去路上,因其身中伤寒,不想传染别人,她脱离大部队,独自经历千辛万苦、九死一生来到军营,返乡归途中,她诞下龙凤胎后身体虚弱,拒绝留在驿站将养身体的建议,死也要死在呼伦贝尔。

可影片依然感人至深,当那丹带着鄂温克族妇女们踏上漫漫路途时,当所有人在军营重逢拥抱时,当伊兰别说出新生孩子的名字——呼伦和贝尔时,当伊兰别撑着最后一口气望向呼伦贝尔时……还是让观众不禁悄悄流下眼泪。真正感动观众的不是刻意的催泪,而是生命的长河里那些动人的真情流露。

可见,《呼伦贝尔城》不是那种人们常说的古装大片,抱着娱乐态度观赏本片的观众会失望。而从历史的角度,本片却是一部讲史的电影,甚至可以说是普及片,里面的信息量很大,戈壁的镜头美观,主题深刻,音乐大气磅礴,悯天下苍生的情怀浓重,而民族血脉延续的主题更是令人肃然起敬。

最终《呼伦贝尔城》呈现出来的则是既打算严格追求史实态度又想着兼带商业因素的混合体。这句话非贬,只是在说中国电影市场的大环境就是这样。哪怕在这个快餐时代下,如此厚重的作品从市场上突围的几率非常小,但本片依然非常值得推荐。全片在一场温和的叙述中,描摹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个活生生个体的群像——没有硝烟战火,但你能感受到热烈澎湃的民族血脉;没有过度渲染儿女情长,但你感受到女性慈爱与坚韧的最高意义。

或许,鄂温克人代代相传的“取孩子”那段历史已湮没于尘烟中,这简简单单三个字背后的故事,一定比电影描摹出来的更加壮烈而传奇!所以当我看见影片中茫茫草原上跳起萨满仪式的绝美镜头时,我大概能理解导演涂们在这部影片中注入了自己怎样的民族使命感,这是超越电影本身的使命所在。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