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冯太后,李未央原型,为何为情人杀儿子?有怎样传奇一生?

"

说起历史上的传奇女子,实在是不少。冯太后就是其一,电视剧《锦绣未央》中李未央的原型人物,电视剧中李未央与拓跋濬凄惨的爱情故事,打动了不少人。那历史上的拓跋濬与冯太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冯太后又有着怎样的传奇一生?

亡国为婢

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可谓相当混乱,今天还当着皇帝搞不好第二天就被人灭了。冯太后的太爷爷曾侍奉过西燕慕容家政权,也就是《天龙八部》中天天嚷着要匡扶大燕的慕容复的先祖。

冯太后的爷爷杀侄自立后,很不巧的赶上了勇猛的拓跋焘,没错,就是那个结束混乱统一北方的男人。很是理所当然的,北燕被拓跋焘给灭了。

国亡后,身份自然就降了一个等级,其父冯朗成了辽西郡公,被钳制在了长安。冯太后就出生在这个时代和环境,本名冯氏。很不幸的是,其父还是被拓跋焘给杀害了。此时的冯太后只不过是个小女孩,拓跋焘就放了她一马,让她在宫中当婢女。

幸好冯小姑娘有个姑妈是拓跋焘的老婆,左昭仪。因此冯小姑娘也没受过什么苦,在宫中安然长大。

北燕

立后中宫

拓跋焘的常年用兵,四处征战,致使国内矛盾不断激化,他也走上了被杀的命运。宗爱杀了拓跋焘后权势滔天,立了拓跋焘之子南安王拓跋余为帝(也就是电视剧中二喜痴情的那位)。七个月后,宗爱不满意南安王的不听话,于是又把拓跋余给灭了。

于是朝中拥立嫡皇孙拓跋濬(jun,音同俊)的大臣,适时反击,让拓跋濬当上了皇帝,是为文成帝。

缘分就是那么奇妙,拓跋濬登基之时不过十三岁,而冯氏刚好小他一岁,年仅十二。或许是从小就是宫中的玩伴,或许早就爱上。十二岁的冯氏成为了贵人,两小无猜的两人终于走到了一起。

婚后的日子甜蜜而幸福,每天的朝夕相伴,让自幼就生活在宫中的冯贵人对朝政的运作有了更清楚的认知,也为其日后执政和改革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如果拓跋焘知道,不知道会不会后悔的从阴曹地府爬出来,恨当初没杀了这小女孩啊!

结婚三年后,冯贵人正式晋升成为了皇后,成了中宫之主。

夫死殉情

拓跋濬是个有野心,有抱负的人。虽然登基后年仅十三岁,但是很快便平定了国家内部的各种叛乱。同时又轻徭减赋、大力促进国内生产。为了解决柔然人的威胁,他亲率大军奔赴边疆,直抵柔然腹地。柔然可汗吓的屁股尿流。处罗可汗,郁久闾吐贺真,领着残部远遁沙漠,不知所踪。其余部落柔然人,见可汗都跑了,于是纷纷投降。

“天妒英才”四字也不知道是谁说的,但是历史中,有点能力,想要作为的大多数都早死,确实是怪事一桩。或许是太过操劳,导致过度消耗了身体机能,毕竟想要文治武功,什么事儿都得把好关、以身作则。

拓跋濬便是其一,操劳成疾的拓跋濬,在其26岁之时,还没享尽这世间繁华,便一命呜呼。或许对于他来说,冯皇后朝夕相伴的那二十来年,便是最好的世间繁华。真是令人叹息无比!

冯皇后哭的死去活来,二十年多的相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仿佛一下子失去了支柱,失去了所有的勇气。在进行吊丧烧毁拓跋濬衣物用品的时候,冯皇后奋不顾身扑入了火海。周围侍女太监吸了口凉气,纷纷惊呆,幸好有胆大的及时把她拉了回来。有惊无险,冯皇后没受什么伤,只是极度悲伤之下被熏晕了(愚人以前极度悲伤之下,在一个密闭的房间被抽的香烟熏晕过)。

拓跋濬

稳定朝局

悲伤永远解决不了眼前的问题,皇帝一死,势必人心不古,肯定会有人趁机作乱。如果这样,那拓跋濬好不容易创造的局面,又将毁于一旦。

冯皇后醒来后将悲伤深深地藏在心底,开始振作起来。

冯氏结婚这么多年,虽然受尽宠爱,但是一直未有所出。已经十二岁的拓跋弘于是登上了帝位、是为献文帝。年仅二十五岁的冯皇后则成为了皇太后,如果不出意外,从此深宫别苑孤独一生。

献文帝拓跋弘是妃子李氏之子,在冯皇后立为皇后的第二个月,拓跋弘就成了皇太子。按照北魏的制度,为了防止母凭子贵,太后干政等现象出现,儿子立嫡后,其母就必须赐死。不知道是不是此原因,所以冯皇后一直没怀孕。所以这些年,一直都是冯皇后在抚养献文帝。

时任车骑将军的乙浑,看到献文帝孤儿寡母的,于是膨胀了起来,很快就大权在握。在献文帝守丧期间,他矫诏杀害了尚书杨保年、平阳公贾爱仁、南阳公张天度等大批忠于朝廷的官员,并封锁了朝廷内外。一时之间,百官苦不敢言。

此后殿中尚书顺阳公拓跋郁因想救出献文帝也被杀,乙浑又以汉献帝的名义招曾经拥立拓跋濬的陆丽回朝吊丧。此时的陆丽已官居侍中并兼任司徒而是还是个平原王,在听闻风声后便马不停蹄赶了回来。被派去传召的司卫监穆多侯也是个忠臣,极力劝阻陆丽慢一点回宫,想办法灭了乙浑,可惜陆丽不听,回来送人头来了。

不久后,陆丽、穆多侯就被乙浑杀害。很快他就成为了丞相,掌管朝中所有事物,离皇帝就只差一个头衔了。

随后乙浑的野心进一步膨胀,三番两次要求掌吏曹事的安远将军贾秀,要求立自己庶姓的妻子为公主。

贾秀是个忠臣,回怼了过去,表示自己不想遗臭万年。

这场动乱持续了差不多也快两年了,乙浑的这心思表明他也到了差不多要摊牌的时候。这两年中的冯太后,都在暗暗蓄力,以待厚积薄发。贾秀事件之后,冯太后趁其嚣张还未布置之时,悍然出手。所谓先下手为强,这句话有时候确实是挺管用的。

冯太后下令拓跋丕率拓跋贺、牛益得等捕杀乙浑,这场动乱终于才停了下来。此后冯太后宣称自己要临朝听政,采取果断的措施迅速将乙浑党羽给一网打尽,乙浑则被屠了三族,以儆效尤。

等到动乱彻底平息下来,冯太后则归还了政权。因为动荡一年后,时年十四岁的献文帝喜得一大胖小子。冯太后似乎被这幼小的生命所感染,一心扑在了抚养孙子上,这一年她不过27岁。每个女人都有当母亲的愿望,一个27岁的女人,在最好的年纪,却当上了奶奶,真是够令人唏嘘的。

母子反目

冯太后还政后,每天含饴弄孙,过着潇洒快乐的日子。可是时间久了,也会感到寂寞。有道是“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久处深宫的冯太后,渐渐也有了一丝渴望,这些都是人之常情,实在无可厚非。

于是乎,冯太后就找了个面首,名叫李弈。

这李弈生的眉清目秀,风流倜傥,又颇有才华,冯太后甚是喜欢。于是李弈经常出入宫中,与冯太后欢好。一时之间,宫中流言蜚语四起,献文帝顿觉颜面无光。虽然是鲜卑人,少数民族,比汉人开放。但是太后大摇大摆偷人,确实有点给皇室丢面子。

李弈有个哥哥李敷,为人仗义政绩不俗。事不凑巧,李敷有个哥们儿,是其同宗李欣。李欣刚开始为政不错,后来因为贪污被人举报。李欣怕死,于是交代了李敷替其包庇的事。献文帝大怒,借此机会把李弈兄弟俩都给宰了。

冯太后好不容易找了个意中人,没想到就此一命归西,心中那个意难平哪。更让她愤怒的是,那个举报的李欣,还被献文帝提升成了尚书,一起参与国家大事。史书记载“太后不得意”,意思就是太后非常不爽。

冯太后心里想,我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朝堂的事我一概不问。你现在把我相好的杀了,还让害他的人当大官,这是要打我的脸吗?

在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焘时期,为了提升国内生产力和劳动力,曾大力禁佛,后世唐明皇李隆基也做过这事儿。到了其孙子拓跋濬期间,开始允许佛教的存在。献文帝即位后,也深受佛教的影响。刚开始即位时还有点作为,后面就耽于佛事玄学,天天与人谈佛论道,无心政事。

冯太后利用自己曾经平定叛乱的影响力,逼迫无心朝政的献文帝退位,并让位给其五岁的儿子拓跋宏。献文帝还是有心思的,刚开始想让位给自己的叔叔,但是朝堂上的大臣都不乐意,于是只好让位给了儿子。史书记载,“上迫于太后,传位太子。”。拓跋宏即位,是为孝文帝,就是史上那位著名的“鲜卑汉化”的北魏孝文帝。

孝文帝即位之时,时年五岁,其父献文帝不过18岁,舒服的过上了太上皇的日子。但是献文帝又怕其母冯太后把持朝政,任用外戚。那岂不是风水轮流转,其太爷爷灭了冯家,现在冯家又来灭他拓跋家。一念及此,献文帝顿时一身冷汗。

于是献文帝再创雄风,恢复了其初时的模样,励精图治,亲自处理朝政。更是不断南征北战,一时风头无二,颇有其父拓跋濬,其太爷爷拓跋焘的雄风。在其退位的第四个年头,甚至在京郊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阅兵式典礼,可谓是朝野震动啊。

同样被震的还有居于深宫的冯太后,这几年她一心呆在深宫,似乎要做一个浅笑安然、岁月静好的女子。

献文帝秀肌肉本来就是给人看的,没想到却招来了杀身之祸。冯太后虽深居内宫,但是这么多年的皇家生活,她也养了不少嫡系。此时消息的传来,冯太后似乎感觉到了自己的危险,于是先发制人,将献文帝秘密拿下,不久后就爆出献文帝暴毙于永安殿的消息。有一种说法是被毒死,具体情况如何,我们已无从得知了。

献文帝喜好佛学玄学,看其秀肌肉其实也能看出来是个大有作为的人,只可惜在斗争中败给了母亲,死时年仅23岁。

临朝称制

献文帝一死,朝中势力蠢蠢欲动。此时的冯太后已成为了太皇太后,我们姑且称之为冯太后,冯太皇太后字太多了,不好打。

冯太后一上台,面对复杂的局势,运用其这么多年耳濡目染的政治智慧,很是快速的制服了这帮反叛的人。比如曾经害其情人惨死的李欣,就首先拿他开了刀。李欣是以谋反罪给杀死的,这既给自己情人报了仇,又整顿了朝纲,实在是一举两得。

其他有贪腐的叛乱的乱臣贼子,她也都一一收拾。这个时候反腐反的还是挺严重的!同时她又改革朝政,任用贤能。大大压缩贪官污吏的生存空间,官员的俸禄从此由朝廷支付(之前都是抢的)。不过也有排除异己的嫌疑,凡是不支持她的,基本上都被灭了。

同时她在其夫拓跋濬的基础上,奉行节俭,继续改善民生,减少赋税,采取均田制。所谓均田制,就是把无主的土地归国家所有,再分给老百姓,隋唐时期都是用的这种制度。至于节俭,李世民更是发挥到极致,整个贞观时期,全国也不过六百多个官员。

同时她又加强教育,大力推崇儒学,让老百姓好好念书,并禁止算卦等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

这一些措施,颇有那些创造盛世的开明皇帝。其实以我们今天人的眼光来看,推崇儒学等,不过是告诉人们要忠贞。

在这过程中,孝文帝仿佛成了她自己的孩子。最初的时候有一些打打骂骂的行为,幸亏朝廷中有谏臣。此后她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为了言传身教,宫女犯错了,她都一笑置之。所以我们今人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确实相当有道理,孝文帝自己执政后,深受冯太后的影响,进行了深刻的汉化运动,在对人对事上,也是彬彬有礼,赏罚分明。

只不过冯太后的私生活更加的迷乱,在这深宫大院,或许一般的人都会疯掉。况且她权势滔天,却无处发泄,欲望也就起来了。其实我们大多数普通人,也都如此,这就是人性。

这期间,她有过多位男宠,比如王叡、李冲等等,这些最后都成为了她的得力助手,为朝廷的治理呕心沥血,间接提高了朝廷的稳定和国家的强盛。比如李冲提出的三长制,就极大的提升了老百姓的利益。即使最后冯太后去世,这些人依然极力尽己之能,辅佐孝文帝,维护朝廷统治。

冯太后

魂归天堂

经过这些年的以身作则,太和十四年,冯太后终于走上了归途,于当年去世,享年49岁。死之前她曾下了一道圣旨,要求她的丧事务必从简。“尊旨从俭,不申罔极之痛;称情允礼,仰损俭训之德;进退思惟,倍用崩感。又山陵之节,亦有成命;内则方丈,外裁奄坎。脱于孝子之心有所不尽者,室中可二丈,坟不得过三十步。。。”,对土地、规模、孝服穿着等等都有一些列的要求,冯太后此举真可谓是用心良苦啊,死后还不忘教导孙子。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从最初的沉迷爱情,到最后的把控朝廷。冯太后的这一生,确实也够为传奇的。不难看出,其实她也是个性情中人。不过作为一个女子,在诸多的经历后,最终站起来,撑起了一个国家的发展,也殊为不易。其诸多政策,更是对后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借鉴作用,从这一点上来看,也是相当了不起了。

冯太后

更多精彩历史,尽在愚人之娱。期待您的关注哦!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