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梅长苏助靖王夺嫡是困难模式?那静妃人生路就是地狱模式

"

十二年的准备,不差分毫的算计----江左梅郎帮助靖王夺嫡,为赤焰军翻案的过程,可谓艰难。

但是仔细分析,我们又不难发现,梅长苏的逆袭之路,并非白手起家,即使是在十二年前梅岭之战后,他身中火寒之毒时,他也不是一无所有。

林燮多年掌军,又曾游历江湖,党羽遍天下。前文我已经分析过,江湖上消息最灵通的琅琊阁,以及当年已经颇具规模的帮派江左盟,都是林燮的铁杆盟友。

是的,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在大梁西北梅岭重伤的梅长苏,之所以马上被救回东部琅琊阁,病情一好转就马上着手江左盟,东山再起,是因为他爹当年的实力雄厚。

如果梅长苏不是出身高贵,不是林燮的儿子,就只能在梅岭的雪地之中,像聂锋一样自生自灭;即使他活下来,即使他有满腹智谋,也没有实现智谋的实力。

梅岭被陷害而身中奇毒,几乎是梅长苏人生中唯一的逆境。

十二年后,当这位麒麟才子再返金陵的时候,所有成事的客观条件都已经具备------掌握皇宫守卫的禁军统领蒙挚,南境十万铁骑主帅霓凰郡主,守握军权的皇子萧景琰,以及江湖第一大帮江左盟,都在江左梅郎手掌之中。

也就是说,以梅长苏和萧景琰的实力,即使立马沟通内外,起兵谋反,也没有谁能够拦得住,凭巡防营和庆历军那点力量,都不够塞梅靖联盟的牙缝。

梅长苏之所以没有这么做,是因为他非要凭借绝对实力,逼迫老梁帝自己承认错误,亲自给赤焰军翻案-----没有他的这点执念,琅琊榜故事早就可以结束了。

相比之下,我觉得静妃一生的逆袭,才更不容易,才是完完全全的白手打天下。

在等级森严,极重门阀的大梁朝,从一个差点冻饿而死的普通平民医女,成长为受万众敬仰的皇太后,几乎是不可能的。

饥寒交迫的小姑娘,被化名梅石楠的林燮所救,从此成为林府的一个下人-----是的,虽然当年因为爱慕林燮,静妃曾经被林燮认作义妹,但她在林府的身份,依旧只是个高阶下人。以静妃当年的身份,别说高配皇帝了,给林燮做妾的资格都没有。

静妃当年入宫,并没有经过遴选程序,说是医女,其实就是个月嫂,负责伺候生育后身体欠佳的宸妃娘娘。

静妃人生的转折点,就在此时。我们无法获知当年的年轻梁帝,是如何临幸静妃的,但根据大梁礼制,根据后来几十年梁帝对静妃的冷淡态度,应该可以断定,这很可能是梁帝醉酒之后犯的一个错误----正常情况下,大梁皇帝不可能和一个平民女子苟合。

那一夜,没有高贵的皇帝,也没有卑微的医女,只有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不久之后,她就怀孕了,并生下皇子,母凭子贵,完成了从平民到皇嫔的身份转变。即使如此,原来的身份还是影响了她和靖王几十年,直到儿子到了而立之年,她也仅仅还是个嫔,儿子也是最不受皇帝重视的那个皇子。

在赤焰案之前,静嫔一直活在宸妃的影子里,萧景琰也只是萧景禹的小跟班。

很多看官可能要根据“林燮义妹”这个身份,纠结静妃进宫之前的门第。但是赤焰一案,完全可以反证这一点,如果不是因为静嫔身份低下,不是因为她没有“林燮义妹”这个身份,恐怕是逃不掉牵连的。

当时皇帝对林家完全是斩草除根的态度,后宫的言皇后同样心狠手辣,连皇帝宠幸的宸妃和皇帝的姊妹晋阳长公主都不在话下,处置一个小小静嫔就更是捎带。

事实上,我觉得静妃是林燮义妹这件事,很长时间都是林燮和静妃之间的秘密,并不公开,只有林乐瑶等极少数人知道。

话归正题,我们再说说静妃为什么没有在赤焰案中受到牵连的第二个原因-----她选择了沉默。人微言轻,让她认识到即使自己像宸妃那样激烈反应,也没有什么效果。

与其飞蛾扑火,倒不如留下有用之身,再等机会。何况自己牵连事小,如果再连累了儿子,那就连翻身的种子都没有了。

从此以后,静妃比先前更加谨小慎微,她所有做的事情,归结起来就是三个字-----装孙子,隐藏在宫中一角,希望所有的人都不要再注意到她,最好大家都能够都忘了她。

这件事说来容易,做起来就太难了。宫中礼仪繁多,她每天都得出现在公众场合,却不引人注目,不能出风头,也不能失礼,对待下人不能太严也不能太宽,十几年如一日,也是如履薄冰。

认识到这一点,看官你就明白,后来那一缕从芷萝宫飘出去,吸引住皇帝的香味,绝不是偶然的。那是静妃在得知靖王已经参加夺嫡之后,不再蛰伏的一个标志,是静妃有意为之,而之前是绝不会有的。

之前她希望皇帝也忘记她的存在,现在她需要皇帝想起她来了,她要出山了。老江湖出马,不像小姑娘那样肤浅,她不会主动去到皇帝面前耍存在感,而是悄悄用一缕暗香,将皇帝吸引过来。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静妃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藏争于不争,故后宫诸妃莫能与之争。

她多年躲在暗中,了解宫中所有的妃嫔,了解宫中太监和宫女的势力构成,更了解皇帝,知道如何见招拆招,化解来自他们的每一个招数。

皇帝说“静妃你这么多年受委屈了”,换成一般受冷落的嫔妃,应该落几滴委屈的泪水。

静妃不然,他知道皇帝的话不过是客套,如果真的当真落泪,只怕并不会赢得皇帝同情,而会更让皇帝反感,所以她淡淡一笑,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反而勾起了皇帝的好奇心。

皇帝说“你儿子靖王受委屈了,需要安抚”,还是皇帝的假客套,静妃要敢顺杆子爬,马上就让你摔得头破血流,所以静妃又轻描谈写地告诉皇帝:小户人家的孩子尚且免不了要挨两三下巴掌,何况他是皇子?

没错,静妃不说,皇帝也是这么想的,但由静妃嘴里说出来,就得了通情达理的分。

萧景琰被冤枉,皇帝又跑到静妃那里安抚,承诺以后再也不让靖王带兵受苦,静妃处之泰然:若是朝廷需要,该去还是得去,身为皇子,卫护江山也是应尽之责。

那一刻皇帝的下巴都快掉下来了,几十年了,我怎么就没发现后宫还有这样通情达理的嫔妃?

梁朝权斗的真谛,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不在一官一职被对手得到,而在“圣心”,谁得到皇帝的心,谁就立于不败之地,而静妃不仅用自己的温良恭俭让,很快得到了“圣心”,还特别善于巩固阵地,自从“圣心”落到了芷萝宫,皇后和越贵妃就再也夺不走了。

没有静妃在后宫的悄然得势,梅长苏在前朝再得势也是枉然。没有静妃在后宫的神辅助,梅长苏要想让顽固执拗的萧景琰上位,给赤焰军翻案,难比登天。

我甚至怀疑,连那次宸妃牌位被发现一事,也是静妃早就得知了内奸的身份,故意卖给言皇后一个破绽,再让皇帝裁决,借机打击言皇后。

静妃看似无招,而胜有招,言皇后一出招就输了。

几个回合下来,连言皇后自己也看清楚了,自己根本不是静妃的对手,无懈可击的静妃,稍微有所动静,言皇后和越贵妃就得吃不了兜着走。

之前的几十年,静妃没有争过,给她们造成了静妃懦弱可欺,不足虑的印象,等到静妃随着靖王的决定,挺身入局,决定争的时候,她们才知道什么叫“毫无反手之力”。

最后,儿子靖王成了武靖帝,静妃也成了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当静妃坐在皇太后的宝座上,安享盛世太平,接受皇帝和群臣朝拜的时候,她大约也会伤感地想起当年的林燮兄长,想起她的宸妃姐姐,也会想起当年路旁那个快要冻饿而死的自己吧!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