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星一少女,网友就骂装嫩,真正的“少女感”怎么修炼?

"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少女感”这词被用烂了。

尤其是女星满天飞的通稿——妆容嫩一点,“少女感”爆棚;穿搭年轻点,“少女感”爆棚;产后看着瘦,“少女感”爆棚……

这种“少女感”水分太多,经常收获网友的吐槽,“装什么嫩”?

而有种“少女感”则不然,它就像神话中不老的泉水,拥有它的人永葆青春,活成了真正的少女。 林徽因就有这种高级“少女感”。

任时光荏苒,这位民国女神在大众的记忆里还是年龄双十的少女,轻盈灵动。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一想到林徽因,我们就想起她的诗意,想起她的太太客厅,想起她在中国建筑史的卓越贡献。 尤其是她为自己孩子写的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说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音点亮了四面风;………………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于是她也成了人间的四月,永远和煦,永远轻柔,也永远年轻。

岁月模糊了她的音容笑貌,而她在小说、诗歌、漫画、建筑等领域的成就却历久弥新,领着她活成我们记忆中永远的少女。 林徽因的才华就是最高级的“少女感”,岁月也无法抹去。

才华始于伤痕,苦闷童年影响了林徽因一生

林徽因是个传奇,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不菲的成就,这不是一句天赋异禀可以解释的。要支撑这些成就,必定要投入大把的时间,还有极度的专注。 换句话说,林徽因就是比你牛逼,还比你努力的人。 林徽因有如此强大的内核,其实与她的童年有关。出身名门,深受父亲宠爱,然而林徽因的童年并不快乐,甚至是痛苦。

林徽因的母亲出身商人家庭,没受过教育,14岁嫁给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做二夫人。林长民一代才子,儒雅风流,自是看不上琴棋书画一窍不通的徽因母亲,一向对她十分冷淡。 在林徽因妹妹麟趾夭折后,林长民更是刻意遗忘了徽因母亲,赢取了年轻美貌的三夫人进门。这时,徽因母亲才31岁,却过上了守活寡的日子。她的所有抱怨和悲哀都倾倒在林徽因的身上。 年幼的徽因饱受残缺的家庭关系摧残。

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在忆念母亲的文章里写过:“她爱父亲,却恨他对自己母亲的无情;她爱自己的母亲,却又恨她不争气;她以长姐真挚的感情,爱着几个异母的弟妹,然而,那个半封建家庭中扭曲了的人际关系却在精神上深深地伤害过她。” 在这样的家庭里,林徽因见识到了女性的两种状态。一个是自己的母亲,胸无点墨终日以泪洗面;一个是父亲后娶的二娘,知性美丽受尽丈夫宠爱。 小小的林徽因心里就此洒下了种子,绝不做像母亲那样的女人。

四岁的时候跟着大姑母启蒙读书,林徽因看着最漫不经心,一副贪玩不读书的样子。可到背书的时候,就数她口齿清晰,滔滔成诵。大姑母多次夸赞她聪颖领袖。 在夸赞声中,林徽因的小才女之路十分顺遂。 十二岁,林徽因进了全英文的培华女子中学读书,出落得越发钟灵秀气。这段经历也为之后的欧洲行做好了准备。

▲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

十六岁,林徽因跟着父亲来到了欧洲。忙于公务的父亲常常顾不上徽因,徽因许多时间都一个人待在寓所。 女房东是个建筑师,经常带徽因出去写生。她们流连在剑桥一代,那里有画不完的建筑和景致。在共渡的时光里,徽因从女房东那知道了建筑师与盖房子的人的差别,懂得了建筑与艺术的密不可分。 从这时起,林徽因萌生了关于未来事业的期望。

林家才女初长成,浪漫的她爱得很理智

待在欧洲,林徽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伦敦St.Mary’s College(圣玛丽学院),这期间她遇上了前来拜访林长民的诗人徐志摩。 年青的诗人遇到灵秀的女子,一段传诵至今的感情就此开端。

▲图左至右为:林徽因、泰戈尔、徐志摩

他们聊作家作品,徐志摩惊叹于林徽因跳脱的思维、不凡的悟性。他们也聊诗,徐志摩问徽因是否读过济慈的《夜莺颂》,林徽因马上就用英文背了起来。 政治也聊,不过林徽因是不懂政治的,她听。她听着徐志摩谈格局,讲抱负,她被诗人的热忱打动了,她评价这是一种“孩子似的天真”。 两人的感情从友谊开始升温。 最后,徐志摩彻底爱上了林徽因,并展开热烈的追求。但他已经和张幼仪成婚,也有了孩子。 面对这份有妇之夫的感情,林徽因最开始是慌乱,慌乱后反省,反省后拒绝。 理性分析下,不愿意当小三的林徽因没有与徐志摩踏入爱情的殿堂,而是在接下来的长久岁月里保持了纯洁的友谊。 对这时林徽因的才华感到惊叹的,不只是徐志摩,还有当时的大思想家梁启超。这份欣赏则开启了真正的爱情童话。

▲梁启超和林徽因合照

梁启超在对二女儿梁思顺的信中说:“我对于你们的婚姻,得意得了不得,我觉得我的方法好极了,由我留心观察看定一个人,给你们介绍,最后的决定在你们自己,我想这真是理想的婚姻制度。……徽因又是我的第二回的成功。” 在梁公的推波助澜下,林徽因和梁思成走进了彼此的生命。两人不但门当户对,而且志趣相投,甚者成为了事业上的亲密伙伴。 梁思成在成为中国建筑学界的权威专家后,和朋友聊起林徽因是自己选择建筑作为事业的动机。 他说:那时林徽因刚从英国回来,她谈到自己要学建筑。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都不知道,徽因告诉我,那是包括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因为我喜爱绘画,所以我也选择了建筑这个专业。

连事业选择也如此契合,林徽因和梁思成走到了一起,两人就是行走的天作之合。他们只有一次婚姻危机。 年轻的林徽因钟灵毓秀,引得诗人倾慕,文豪赞叹。 而随着年华远去,陪伴林徽因的是她贯穿一生的诗意和才华,让她在长久的岁月里依旧“少女感”十足。

大家都知道林徽因的“太太客厅”——这是林徽因靠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影响力在自家打造的文化沙龙,每周六都会有各学各派的学术大咖来这打卡。 活在这种“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日子里,林徽因当然能始终保持年轻的热情与浪漫,而没有什么比来自哲学家金岳霖的单纯爱恋,更能证明这份“少女感”了。 金岳霖在徐志摩的引荐下,走进了“太太客厅”,第一次见到了林徽因。

▲金岳霖与林徽因对视

初见倾心,一开始他就被林徽因的才华惊艳,就此他成为“太太客厅”永远的座上之宾。为了见林徽因,他还搬过好几次家,默默追随,一直作为邻居、好友存在。 作为中国近百年来的哲学泰斗,金岳霖亦是才华横溢之辈。林徽因也暗生情愫,有一天林徽因向梁思成摊牌,她说她爱上了两个男人,另一个男人就是金岳霖。 面对林徽因的坦诚,梁思成通宵未眠。他最终对林徽因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老金,我祝你们幸福。” 林徽因将同样的话告诉了金岳霖。金岳霖说:“看来,梁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左1金岳霖,左2梁思成,右2林徽因

于是金岳霖成为林徽因生命中又一位十分亲密的挚友。我们如今熟悉的“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便是金岳霖写给林徽因的挽联。 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这三个男人成就了林徽因民国女神之名,是林徽因才华魅力的最好注脚。

历史盖棺定论,一代建筑大师林徽因

只要提及林徽因的爱恋故事,她便在我们心中幻化成灵动的少女。然而令林徽因真正不朽隽永的——其实是她在建筑事业上取得的成就。 林徽因的女儿梁再冰说:“现在的人提到林徽因,不是把她看成美女就是把她看成才女。实际上我认为她更主要的是一位非常有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学家。她和我父亲梁思成是长期的合作者,这种合作基于他们共同的理念,和他们对这个事业的献身精神。” 始于十六岁伦敦的雨季,发迹于少女的浪漫情怀,建筑才是林徽因一生真正追求的事业。 从1930年到1945年,林徽因和丈夫梁思成一起走遍了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共同撰写完成了《中国建筑史》。 这些数字背后是两人艰苦卓绝的付出,对于林徽因来说,更是不易。 1932年4月,进行第一次野外古建考察的时候,林徽因已经有孕在身。

她在书信里说:“每去一处都是汗流浃背的跋涉,走路工作的时候又总是早八至晚六最热的时间里,这三天来可真是累得不亦乐乎,吃的也不好,天太热也吃不大下……整天被跳蚤咬得慌,坐在三等火车中又不好意思伸手在身上各处乱抓,结果浑身是包!” 1937是林梁夫妇成就最大的考察——他们在山西五台县发现佛光寺,刷新了最古老建筑的榜单,还打了日本学者说“中国没有唐朝以前木结构建筑”的脸。

为了明确建筑的年代,林徽因跟着梁思成爬进了佛系的屋顶架。上面满是臭虫的尸体、飞舞的蝙蝠,烟尘扬起,秽气难挡。 林徽因为何如此义无反顾?她坦言:“因为那是我们深怕机缘难得,重游是不容易的,这次图录若不详尽,恐怕会辜负古人的匠心。” 1944年,战乱中,林徽因和梁思成流亡到李庄,生活窘迫,林徽因在一次考察时得了风寒,肺病加剧,彻夜咳嗽。但她仍然坚持给一双儿女读诗,读各种名著。林梁也坚持工作,写出了11万字的《中国建筑史》。

在1954年油印本的《中国建筑史》的前言里,梁思成写到:“……这部稿子是一部集体劳动的果实……林徽因同志除了对辽宋的文献部分负责搜集资料并执笔外,全稿都经过她的校阅补充。”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林徽因参与的是能够载入史册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案设计。

▲梁思成病床前,林徽因带病坚持进行国徽的设计

她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但是她依旧拼命了全力去工作,像是杜鹃要啼出最后一口血。 据女儿梁再冰的回忆,回到家里的客厅她就吓了一跳,:“到处都是金、红两色的国徽图案——沙发上、桌子上、椅子上摆满了国徽,好像这里已经成了一个巨大的国徽’作坊’。妈妈正全神贯注地埋头工作,其他一切似乎都暂时忘记了。” 1955年四月的第一天,林徽因病重去世,享年51岁。

她的墓碑上的字是:建筑师林徽因墓,字是梁思成写的。石圈刻花则是她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花圈浮雕图案。 她一生的故事太多—— 论文艺,她是四月芳菲的诗意女子; 论感情,她是一生受宠的粉红少女; 而在建筑领域,林徽因扎扎实实地取得卓越的成就,是当之无愧的经过巾帼胜过须眉的知性少女。

像林徽因这样,用才华撑起来的“少女感”,才是最高级的“少女感”。

编辑 | 谷平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