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间不值得”到生命的意义,李诞说的这本书,希望孩子能读懂

"

《奇葩说》第六季,李诞被刷屏了。

先是《奇葩说》话题:“美术馆着火到底是救画还是救猫?”,李诞用他的“诞式幽默”成功的消解了黄执中所说的要倾听“远方的哭声”,提出“我们普通人虽然自私,但推动社会的进步”,获得满堂喝彩。

接着是下一期关于“我不喜欢996的工作,要不要说886”话题中,他身为老板,提到了一本书叫做《活出生命的意义》。原话是这样的:

我去年看了一本书挺好玩的,叫做《活出生命的意义》还是什么,忘了,是一个当年在集中营里爬出来的一个犹太人,一个心理学家,他特别好,写了这本书。他写了这本书纠正了我一点小小的想法吧。

我以前也觉得,活着就是要快乐。但快乐是很短暂的,不负责任的那个快乐是非常短暂的。你们都有这个经验,人没有一天都笑的。笑是很短暂的,让你活下来是意义。

休息是不可能给你提供生命的意义,只有工作可能,可以提供生命的意义。

一个口口声声说着“人间不值得”的人,但却提到“生命的意义”,似乎很矛盾、很荒谬,但却很真实。

01 李诞所说的这个心理学家,貌似体弱却活了90多,他的长寿秘诀你可能想不到

李诞所说的这个心理学家,叫做弗兰克尔。他是个犹太人,主张意义疗法和存在主义治疗方法,开创了维也纳“第三心理学治疗流派”。

弗兰克尔是个牛人,他不人云亦云,在心理学方面的建树很独到,写的这本《活出生命的意义》在全球畅销不衰。

而我觉得他最牛的是曾经被关入奥斯维辛集中营,被人断言身体羸弱很快就会死亡,可是却活了足足92岁。

支撑他活下来的,就是李诞所说的“生命的意义”。

什么是奥斯维辛集中营?

奥斯维辛是一个地名,地处波兰。纳粹德国占领了波兰以后,在这个小城建设了集中营,用来关押犯人特别是犹太人,还在这里进行人体试验。奥斯维辛集中营被人称为“死亡工厂”。在这里,纳粹德国屠杀了大批犹太人,整个集中营弥漫着死亡的气息。

在那个“死亡工厂”,每天都有人放弃自己的生命,而放弃的方式也可以很简单,只需要触碰一下带电的铁丝网。

带电的铁丝网,来自网络

弗兰克尔刚被带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时候,就听别人说:在这里只有强壮的人能够活下来。说这话的人还专门看了看弗兰克尔,断言说:他活不下来,因为他身体羸弱,下一次就会被牢头选中扔进毒气室。

可是,弗兰克尔却活了下来,成了集中营中的奇迹。这当然有他运气的成分,他好几次阴差阳错的逃脱了死亡的魔爪;也有他的身份因素,他是医生,在集中营属于“稀缺资源”,有的时候会被特别照顾;更体现了他的情商,他只回答别人问的话,不说多余的话,有时也会鼓掌来讨好集中营的“权贵”。但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意义”让他坚持了下来。

当集中营没人记得弗兰克尔是弗兰克尔,人们只知道他的代号是119104时,他自己记住了自己的名字,也记住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生命的意义,所以他活了下来。

就像是宫崎骏的动画片《千与千寻》里,唯有千寻找到了自己的名字,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才能摆脱困境。

02 你以为李诞只知道“人间不值得”,却没有想过那只是为了“娱乐”

我们都知道,李诞的口头禅是“人间不值得”。《奇葩说》让他的这句话风靡全国。

可你若是真的认为他信奉这句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咱们还是来拿弗兰克尔的经历说事。

《活出生命的意义》里曾经提到过集中营的香烟。弗兰克尔发现,如果发现一个人不停的在那里抽香烟,那么就意味着那个人很快就会死亡。

因为香烟是稀缺品,它能够帮助集中营的人们获取的太多东西。当一个人开始及时行乐,而不把这种稀缺品用来改善自己生活的时候,那么就意味着他放弃了希望,也就是放弃活下去。

有的时候,死并不可怕,能活下去才是最有勇气的。可是不论弗兰克尔遭遇什么,他都咬着牙坚持活了下去,他经常回想自己和妻子的爱,他也会独处向大自然寻求力量,因为他希望自己的手稿能够重见天日。

他曾经对别人说过这样一段话:

“嗨,这是一本科学著作的手稿。我知道你会讲,能够活命就谢天谢地了,还谈什么手稿。但手稿是我活下来的唯一希望。要相信命运,但我无法控制自己,我要不惜一切代价保留这个耗尽我毕生精力的手稿。你能理解吗?”

弗兰克尔信奉的不是“人间不值得”,而是属于自己的“活着的意义”。哪怕是在监狱里斑疹大流行,他为了防止自己昏迷,还在重新构思自己的手稿以及在碎纸片上记录关键词。

其实,和弗兰克尔类似,李诞也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般玩世不恭。

我们都知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李诞说自己很害怕自己上台打辩论,但是他第一次出场打辩论谈“救画还是救猫”,每一句话都起到了预想的效果,堪称《奇葩说》的经典。

当时,黄执中甩出了“远方的哭声”这个新概念,主张人们看得远一点,关照艺术在历史长河的作用,全场为之一振。李诞却力挽狂澜。他成功的回应了黄执中,解释没必要玩弄高深的概念;每一个段子让人捧腹不已又令人回味,恰到好处的取悦了现场观众;他甚至还兼顾了场上“老奇葩”,顺带提了肖骁和自己妈妈的关系忽远忽近。他所有诙谐的段子表面看似玩世不恭,却都体现着“认真”二字。

而关于“996”的争论,他并没有从一个老板的角度居高临下的进行讨论,而是很接地气。不论是“没有工作是不累的”,还是“我们需要考虑我们深爱的人”的说法,又或者是“工作能够成全我们的人生意义”的价值观。撇去我们对老板强制加班的成见,可以说他每句话智商和情商都在线。

再看看李诞现在的身价。89年出生的他,所创立的“笑果文化”已经估值12亿,这意味着他自己的身价将近1亿。

虽然创业没什么了不起,每天都有倒闭的企业;企业估值高也没什么了不起,美国还有独角兽医药企业作假上市。可我觉得,结合他做出的节目、他辩论的水准,李诞的确有过人之处。

至于为什么李诞总是自称“人间不值得”。我想,他迎合了受众的需要。

生活太苦了,我们有点丧。

可我们可以寻找“丧”的情绪出口,却不能真的忘却了“生命的意义”。

03 你可以不要“996”,可我希望孩子懂得“活着的意义”

可是,时至今日,很多年轻人似乎光记住了丧,却忘却了奋斗;光记得及时行乐,却忘记了活着的意义。

双11,有的人为了追求“精致穷”,一天在家里收了26个包裹,刷完了信用卡就开始借网贷,把整个家庭推进了贫穷的深渊。

有的大学生心理脆弱,一旦遇到挫折就受不了。这些年学生自杀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

我觉得李诞说的对:没有人一天是一直笑着的,生活的确很苦。可我希望我的孩子记住《活出生命的意义》中的这三句话:

第一句话:幽默是灵魂保存自我的武器。

在纳斯维辛集中营,弗兰克尔过着非人的生活,他一直做着体力活,睡眠严重不足,忍受着疾病的折磨,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可是,“苦中作乐”支撑着他走了过来。

弗兰克尔曾经跟一个狱友一起约定,每天都要编一个好笑的笑话给对方听,讲述的是他们释放之后的故事。这些故事支撑着弗兰克尔成为了在集中营活下来的那1/28的人中的一个。

第二句话: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我们读书时,大概都背过这样一段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如果说中国古文中的苦难所指向的是大事业,那么弗兰克尔所提及的意义则讲得有些玄妙。

他说:

生命的意义:(1)通过创造一种工作或做一件实事;(2)通过体验某件事或遇到某个人;(3)通过我们对于不可避免的态度。

弗兰克尔为了亲人自愿到纳斯维辛集中营,可是后来他的父母和已经怀孕的妻子都在集中营去世了。他能够活下来,自然有对事业的追求,比如重新写完那份遗失的手稿;有对亲人的追忆,比如他深爱的妻子;也有对生活的向往,走出集中营后,他60多岁还学开飞机,80多岁还去登阿尔卑斯山。

从大处着眼,我们每个人所追求的事业以及我们所爱的人,都能成全我们生命的意义;从小处着眼,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小确幸,也能给我们带来踏踏实实的幸福。就算生活中全是苦难,那么苦难也未必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成全了现在的我。

第三句话:在可怕的心理和生理条件下,人也能够保持一定的精神自由和意识独立。

在西方文化中,最强调的就是自由意志,我们没有办法改变我们的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对于事物的态度和看法。

我更愿意用《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来解读弗兰克尔所面对困境的态度:在人生中,有三类情况,我们能直接改变的事情、我们能间接改变的事情、我们无力改变的事情。

我们要通过扩大自己的影响圈去改变我们能改变的事物。而对于我们所不能改变的,不如接受和积极应对。就像弗兰克尔所做的,即使在极端恶劣的集中营生存条件下,仍然能够在自然艺术中找到美,保有一份幽默感,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的最后,不得不说李诞给我们挖了好大一个坑,或者是弗兰克尔给我们挖的坑,关于意义的坑:

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之意义是什么,而必须承认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简单地说,生命对每个人都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

孩子,快别“丧”了,你连意义都没找到,还丧什么丧?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