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补全昆汀和中国的故事

"


自从很早之前昆汀在中国逛大街的时候被李虹导演认出来,他就认定自己在中国受到欢迎是正常的事情。



现在李虹导演已经拍过三部个人作品了,但在昆汀和中国结缘的故事中,她还是个刚从电影学院看完电影出来的学生。


虽然昆汀那张鞋拔子脸在人群中很有辨识度,但当时的昆汀手上只有一座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放本土都不一定有人知道他是谁。


能在异国他乡被人认出来,估计以昆汀的性格,肯定要在日后编成故事吹出来,这也让昆汀爱中国早就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从21岁背井离乡跑去全美影迷的圣地Video Archives音像店当一个营业员开始。



他借着这个机会,看那些资深影迷借什么片子,他就跟着看什么片子,这期间不仅看了诸多影视佳作,也看了茫茫多香港电影,崇拜李小龙,对香港导演也是如数家珍,从吴宇森到王家卫,甚至袁和平都是他中意的人。



这也难怪在成为第67届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主席之后,给吴宇森颁奖,上台就是一句:“我的挚爱!”而更多的国人知道他是源自《低俗小说》在北京的一次映后交流。


那是圣丹斯影展来北京展映,昆汀没有让在场所有人失望,出场之后侃侃而谈,满口脏话。



而当有人问起章回体的结构是不是受到了《水浒传》的影响时,昆汀茫然,转移话题开始聊金庸,可见其对武侠的了解不光停留在影视方面。


但对于中国的了解,他知道的可不仅仅是功夫,甚至是物价,当年的他都有所了解。



那是在拍《杀死比尔》时,剧组原本需要去东京搭一个场景,核算成本之后,发现造价太高,实现度上困难。这时昆汀站了出来,提议我们可以去北京拍啊!


于是整个剧组直接拉到北京,跑到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摄影棚搭了景,片子的动作指导直接由袁家班担任。



这可把昆汀高兴坏了,毕竟瞄上袁和平不是一天两天了,而且为了这一天,昆汀还在2001年将袁和平执导的《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介绍到了美国,在其中穿针引线。



让这部1993年的旧作得以在美国发行放映。接受当地媒体采访的时候,对袁和平的崇拜之情溢于言表,不断说着袁和平是非常有才华的导演。


但昆汀的发音永远是:污平!污平!(很有萌点)



而这次来北京,顺水推舟的请来袁家班,自己还每天刻苦练功,跟着武术教练压腿练拳,弄上假胡子,准备亲自出演白眉道人,但几天下来除了减掉几斤彪,拳脚功夫完全不够看,真动起手来,怕是要被打死。



估计他自己也发现不够看,就去找了刘家辉,除此之外,北京拍摄的氛围也是异常有趣,昆汀晚上收工之后,会跑出去玩耍,有时太嗨了,第二天来到片场就说自己状态不好,全组停工一天。



加上整个剧组完全就是按照好莱坞的体制走,不仅不加班还有周六日双休,让原本计划在北京拍21天的计划,整整拖到76天才完成。


显然这需要昂贵的资金支持,但谁让昆汀是米拉麦克斯公司的宠儿,忍忍也就过去了。


花着公司的钱,在北京耍开心的昆汀回到美国一年之后,还时不时回忆起那段时光,接受采访的时候,他简直要把北京的夜生活捧上天,狂赞各种酒吧街,说当时剧组经常在周六通宵狂欢,然后周天睡上一天。



那年,北影厂由于昆汀的到来也异常热闹,昆汀迎来送往的探班好友都是像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姜文这样的人物,这期间有些国内影人甚至留下来与昆汀把酒言欢。



也正是有这段经历,让不少人猜测,昆汀最熟练的那句中文“牛逼”就是在这个时候,姜文教给他的。


现在很多人听到这个传闻,再想想自己对姜文的印象,都选择深信不疑。


从那之后,昆汀和中国导演联系就越发频繁,在他收获了不少奖项,建立了些地位之后,还在不断将中国电影推向海外。


张艺谋的《英雄》在北美的发行权就被昆汀所在的米拉麦克斯公司买断,他还力劝公司这部电影应该一刀不剪地向北美观众呈现!


可能这也是《好莱坞往事》在国内上映时,他坚持一刀不剪的原因吧。



随后,王家卫的《重庆森林》要在北美发行,他也在其中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这份仗义也引起外媒的注意,有位法国电影人还特意为此拍了部纪录片《塔伦蒂诺:香港门徒》。


而这些议论早在昆汀的意料之中,毕竟他早在《杀死比尔》的片头就加上了邵氏公司的司标,意图如此明显,可见其完全没有想藏着掖着自己这份喜爱。



这份入乡随俗与其杂糅的风格,早在昆汀的电影中就能看出来,这位敢在异国他乡跟着只有一面之缘的李虹驱车几十公里,跑去南城大学生租的平房里喝酒的人。


昆汀这种自来熟的性格,估计丢进荒野里,也能和老斑鸠聊上一阵。



之后,李虹导演回忆起当时昆汀的聊天内容时,很多细节已经遗忘了,但她记得在喝过酒之后,昆汀依然不忘忠告眼前这群将要做电影的孩子们:故事为王。



以及,昆汀喝起二锅头来,就像喝白开水。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