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快乐”,靠谱而易得

一些日常生活领域中的新晋网红,正不断地在互联网场域掀起新风潮,给人们的业余生活增添了趣味盎然的文化景观。“刘畊宏女孩”“王心凌男孩”“孤勇者小孩”“可达鸭大孩”……种种“孩学”现象背后,凸显出人们希冀从身份错位、跨文化对撞以及悦己心态新表征中,追寻一种“简单的快乐”。

错位快乐,给生活加点料

火遍全网的艺人刘畊宏和他的毽子操,凭借极富感染力的神情、动作、口号,吸引了超4000万网友的在线观看和模仿。网友跟跳的视频很快引发了二次传播。同样出圈的还有跟随王心凌跳起甜心舞蹈的“王心凌男孩”。他们的魔鬼舞步尽管在自家客厅录制,但并不影响在网上刮起互动的飓风。

是轮到“云健身”走红了吗?恐怕不是,“云健身”并不是新鲜事物。上世纪90年代《健美五分钟》已经把专业的健身教练马华通过屏幕送进千家万户,“左三圈、右三圈”的《健康歌》上了1998年的春晚,但似乎没有触发今天这般的风潮。

那么,为什么偏偏在今天,我们被“刘畊宏女孩”“王心凌男孩”所包围?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行为错位,表达一个人做了反常于自己身份的事,让人不免眼前一亮或眼前一黑的情形。研究者发现,很多时候,行为错位会给自己和环境带来意想不到的欢乐。

人们有时需要简单的快乐。时至今日,人们虽然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社交工具,却越来越难以拥有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为情绪寻找出口的人很快发现,不论身在哪里,一块瑜伽垫、一身运动服,或者一部手机、一个音乐App,甚至随便走进一家肯德基排队买套儿童餐……模仿一下“对岸”的人,寻找另外一种人格,是多么简单易得的快乐。

“刘畊宏女孩”们踢腿时也不忘重复着他的话:“快乐的人比较容易瘦,消耗的卡路里也更多。”既然时间自由、物质自由无法实现,至少可以先一步实现快乐自由。应对环境的改变、行业的重构、人性的重塑,面对一个又一个“不确定”,人们突然发现:快乐可以如此简单,把握当下的快乐是多么靠谱。

“健身狂魔”刘畊宏在录制综艺节目(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不被定义,打破标签误区

互联网的算法不总是对的。因为在攥着小拳拳齐唱“爱你孤身走暗巷”的小学生,和为得到一只可达鸭排队买光肯德基儿童套餐的成年人身上,不约而同地暗合着一种“身份的流动”。

在“身份互联网”时代,人们在互联网上的身份、偏好、行为多少是可以被预测的。网络上“被社交化”了的行为轨迹,构成了“身份”的一部分。性别、地域、职业、教育程度、生活方式等标签以或刚性或柔性的方式,揭示和强化“你是谁”。

可是,“刘畊宏女孩”“王心凌男孩”“孤勇者小孩”“可达鸭大孩”的到来,都快把算法给整不会了。沉迷于励志歌曲的不是高校里的莘莘学子和职场人士,而是一群小孩;当“王心凌男孩”跟随少女感旋律眨眼拍手、旋转跳跃时,“刘畊宏女孩”已经在暴汗中甩肉、调整呼吸凹出马甲线了……文化消费的“对角线圈粉”不断出现,一个群体的文化选择越来越脱离大众对其身份的刻板印象。

如果向人群投去足够的关注和理解,任何一个群体都不能简单粗暴地用标签化的印象进行概括。如果把目光置于我们身边更加广阔的现实,身份和行为的对撞就更屡见不鲜了。

成年人、未成年人,男性、女性,对应群体之间虽无交叉,诉求取向却有交集——挣脱身份的窄墙。去标签化的个体需求背后,是文化的足够包容。人是生活的创造者,而不是某个身份的派生物。身份不是作为限制而出现。每一个身份都可拥有各种模样,而不是特定的样子。

大众文化生活,不正因为这些参差多态、缤纷多彩而精彩吗?

表露真我,不再是看客

在后现代主义和商业浪潮的影响下,网络文化的娱乐化、大众化特质得到前所未有的凸显。疫情之下,现代人“原子化生存”之感被强化,网络上个体的虚拟流动性也在加速增强。海量视频本身,加上弹幕、评论、回复、点赞,热闹的线上互动及其营造的“意义共享”空间,极大地诱惑着屏幕的另一端。互联网内容的看客,早已不再满足做网络流行文化的消费者。

一个点赞、一句留言,甚至一句“老铁”,都能激发人们主动参与到以视频为媒的联结中。“刘畊宏女孩”“王心凌男孩”“孤勇者小孩”“可达鸭大孩”,都更乐于袒露出真实的自我。

从看客到拍客,主体性的凸显,不仅带来视觉感官的满足,更投射了自我认同的满足、参与构筑大众文化生活的意义实现和归属。相隔千里的路人甲和路人乙,成了未曾谋面、身份悬殊,但文化亲密性高的好友,还有许多路人丙、路人丁成为社交网络上的专业内容运营权威(KOL),甚至以此谋生。

真实的故事,不断推动催生数字的奇迹。肯德基儿童餐销量暴涨,瑜伽垫、运动服等迎来火爆增长,刘畊宏的粉丝眼看就要8000万,相关教学视频再登热搜……今天的大众文化生活,在移动互联网的加持下,日渐魔幻,但也更加自由而真实。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2022年第8期

作者:张漫子 | 编辑:李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