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入尘烟》究竟隐没了什么?

又一部低成本、零片酬、几乎全部为非专业演员撑起的文艺片,横空出世了。

网上一片赞许,舆论一致好评!

让人不得不贡献票房,而且不得不热泪盈眶的倾诉衷肠。

好像不看,就是对电影产业、特别是文艺片的冷漠,

好像不夸,就是对中国社会、特别是底层生活的无视。

简陋的土坯房,木讷的男主演,残疾的女主角,

还有唯一一个表演最自然的大配角——驴。

虽然能看出导演想表达人物的淳朴、善良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忠贞,

但仍掩盖不住随处可见的贫穷、落后和愚昧!

场景似曾相识,不由得让人心头一惊,

果然,又是一部,好像还是唯一一部即将送到国际某电影节评奖的作品。

“不贫穷就不能代表农村,不落后就不能代表中国,不愚昧就不能吸引评委!”

这曾经是很多年前,中国电影屡获国际大奖的定律。

不过事实已经证明,这种奖不仅无法真正代表电影的水平和发展,

还很有可能是西方歪曲中国的手段,更会加深彼此民众的误解。

影片所展示的中国农村:

没有亲情,没有爱情,没有儿童关爱,没有医保救助,

没有组织,没有公益,没有权益保障,没有司法体系。

只有暴力,只有冷漠,只有冷嘲热讽,只有自生自灭,

只有老赖,只有欺诈,只有贫富不均,只有道德沦丧。

我不了解农村,和很多热烈赞扬影片的人一样。

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新农村的建设,新农合的推广等等一系列的举措,

天天都能从今日头条上看到、听到。

当然,所有事物都有两面性,也都有发展的不均衡性,

我不会天真到天天活在某个联播新闻里,

但也决不认同影片所刻意展示的场景。

无论是什么样的原因,

都不该把我们真正的、普遍的农村面貌以及我们为之奋斗的努力所隐没。

我宁愿相信,

导演是为了烘托男女主角的乐观向上和不屈,

或者是为了赢得国际猎奇欣赏的口味。

而不是借助文艺片和纪实的幌子,继续隐没中国的崛起!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