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版电影《大决战》的七位顾问 除了三位开国将军还有哪些权威

1991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系列历史战争电影《大决战》三部曲,堪称新中国电影史上的“鸿篇巨制”。

专家评说它:以顶级电影的制作标准、历史教科书式的时间空间轴、纪录片级的年代场景人物再现,为观众还原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事实上,说它是中国电影史上的“鸿篇巨制”,绝不是夸大其词。

看看下面这些能佐证的数字记录,是不是可谓空前绝后:

剧本前前后后修改了7次,样片审核了9次。完成的影片分三部六集,每部时长200多分钟,历时5年才得以完成;

影片参演单位包括25个国家级部门、6个军区、3大军种,20多个军级单位、13万部队指战员。剧情涉及的历史人物多达238位,主角50多位。参演群众有15万余人次,累计出动人员多达330余万人次;

影片中,上到领袖、将领,下到士兵、百姓,都有足够真实生动的细节表达;

拍摄使用各种物资堪称战争片之最,包括炸药160吨、真坦克50辆、可炸汽车100辆、空炮弹170多万发,炸弹3500多枚,血浆700公斤等。还动用了大量的火炮、飞机、舰艇等军事装备。在道具上,除了服装和枪支武器,还有土辣椒、菜园子、窑洞、纺车都派上了用场;

投资人民币1亿多元。这在三十年前绝对是一笔不菲的数目,而且钱并没有主要用于演员片酬,基本都用在了拍摄使用上;

拍摄地点涉及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50多个市、县、区,北起黑龙江哈尔滨,南至浙江奉化,西至黄河河套,东至渤海之滨。··· ···

担任这部影片摄制顾问的有七位,分别是:张震,杨国宇,苏静,叶子龙,崔月犁,陈荒煤,丁峤。

其中三位开国将军,分别来自三野、二野、四野,都是亲历三大战役的指挥员、情报专家和军政部门领导;

两位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人和亲历者;

两位是资深革命文艺文化方面的专家领导。

还有人说,聂荣臻元帅应当是本片的总顾问。

1989年,《大决战》正式开拍之际,总导演李俊曾率杨光远、蔡继渭、韦廉三位分导演登门拜访了聂荣臻元帅。

作为平津战役总前委之一,聂帅向他们详细介绍了三大战役的一些情况。尤其对亲历的平津战役讲得更为详细,包括争取傅作义、保护古都北平等历史细节。

聂帅亲自详细的讲解,对《大决战》的拍摄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他还曾接见了相关演职员,包括在片中扮演他的演员,予以亲切鼓励。

1988年,创作组还在全国政协相关部门帮助下,邀请到了当年亲历这场战事的国民党高级军事将领郑洞国、黄维等多位人士,请他们讲诉当年的那段历史,并给出拍摄建议。

本篇短文,着重盘点影片的七位顾问,与大家分享:

开国中将张震、苏静,开国少将杨国宇,属于影片顾问中的军事顾问。

时任国防大学校长兼政委的开国中将张震,作为影片顾问是足够权威的。

在解放战争中,他先后任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协助陈毅元帅、粟裕大将指挥了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大兵团作战。

1948年10月初,谋划淮海战役时,张震是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参谋长是陈士榘上将),他与粟裕将军联名提出将南线国民党军主力抑留于徐州及其周围逐步歼灭的重要建议,毛主席以中央军委名义亲复粟、张,采纳了这个建议,对扩大淮海战役规模,使之发展成为南线的战略决战起到了积极作用。

张震全程参加了淮海战役的方案制定、部队调动和参谋指挥,战后升任第三野战军参谋长。电影《大决战》开始上映的1992年,张震已经出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他在1988年晋升上将军衔。

开国少将杨国宇也是淮海战役的亲历者,尤其是我军后勤保障方面。

1945年4月至6月,杨国宇作为晋冀鲁豫代表团成员,光荣出席了党的七大。同年8月至1947年冬,担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军政处处长。此后又先后任中原军区司令部军政处处长、交通处处长、运输司令部副政委。参加了蒙城、侯马、新绛、曲沃战斗,邯郸、晋南战役和进军大别山、淮海战役。

在淮海战役中,杨国宇参加动员组织百万民工运输队及交通工具,日夜奋战于前线后方之间,为保证战役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建国后,他历任海军青岛基地参谋长,训练基地副司令员,海军副参谋长、参谋长,海军副司令员。1987年离休后兼任海军科技领导工作。曾任《当代中国海军》主编,有《刘伯承用兵要旨》、《刘邓麾下十三年》、《梦萦魂系》等著作面世。

开国中将苏静在抗日战争初期,任八路军第115师司令部侦察科科长,参加了首战平型关。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军区参谋处副处长兼情报处处长、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情报处处长、东北野战军司令部作战处处长等职。

苏静将军是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的全程亲历者,而且他当时的职位关键且显赫,颇受林彪、罗荣桓元帅信赖。他提供的军事情报,在辽沈战役的打锦州,塔山、黑山阻敌和围歼廖耀湘兵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9年初在争取北平和平解放的谈判中,苏静奉命只身进入敌营,与国民党军华北总部代表会晤。经多次谈判协商,同国民党军华北总部草拟、签订了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具体实施协议,保证了中共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的战役部署得以顺利落实。

1949年1月21日,苏静作为平津战役我方谈判代表签完字之后,傅作义马上召集他麾下高级军官开会,宣布这个结果。之后,驻扎北平的25万国民党守军按照编制序列、指定位置,开出城外接受我人民解放军改编。

1949年10月1日,苏静作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参加了开国大典。

建国后,他历任第四野战军暨中南军区副参谋长兼人民武装部部长,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务部部长,动荡岁月曾先后任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国务院政工小组组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1978年6月之后担任总参谋部顾问。

1995年,平津战役纪念馆开始筹建,并向社会各界征集文物。当时已经85岁高龄的苏静将军,亲自把一支跟随了他近五十年的钢笔,赠送给了平津战役纪念馆。

(苏静将军在《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上签字的钢笔已成为历史文物)

叶子龙和崔月犁应该属于影片《大决战》的历史顾问

叶子龙多年担任毛主席的机要秘书,曾任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室主任。

解放战争期间,他一直工作在党中央决策中枢,工作在毛主席和周副主席、朱总司令等领导人身边。是包括“三大战役”在内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伟人当年工作情况的见证人。由他指点再现当时的场景,应当是极有说服力的。

叶子龙后期曾任北京市委工业部副部长,市机械工业局副局长,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北京市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以及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咨询委员会委员,1992年离休。

(毛主席与叶子龙)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曾任国家卫生部部长的崔月犁,原名张广印。1948年他曾以中共代表的身份参与了和平解放北平谈判工作。电视剧《北平无战事》里张月印的原型即是他。

崔月犁生于1920年,1937年参加革命并入党。1943年3月,他被党组织派往平津地区从事地下党工作,担任北平学生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职员工作委员会书记。

1949年10月1日,29岁的崔月犁作为北京市委书记彭真的秘书,有幸登上天安门城楼,见证了开国大典盛况。

陈荒煤和丁峤不能算是影片《大决战》的军事顾问和历史顾问,应当是艺术顾问。因为他们两人都是我党培养的革命文艺专家和行业领导。

1913年生于上海的陈荒煤,是左翼戏剧家联盟成员。他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秋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文学系任教。曾带领该院文艺工作团赴华北抗日前线采访,创作了《陈赓将军印象记》《刘伯承将军印象记》等报告文学作品。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又创作了《模范党员申长林》等作品。建国后,陈荒煤长期担任文化领域领导工作。先后任中南军区文化部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化部电影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粉碎“四人帮”后,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顾问,文化部副部长、顾问,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1942年陈荒煤夫妇在延安)

丁 峤是湖北汉口人。1939年在上海从事抗日救亡戏剧活动,次年参加新四军,1941年入党。曾任苏北抗大文工团戏剧组组长、新四军文工团戏剧股股长、第三野战军文工团副团长。建国后,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副导演,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副厂长、总编辑,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参考资料和配图均源于网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