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男星饭桌上一句话,点醒多少年轻人:顶尖的高手,都懂得放弃

精读君通识词典已上线1975/2000词条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3262天

01

前段时间,综艺《快乐再出发》很火,我也追着看了几集。

看完发现,这部综艺豆瓣评分高达9.6,不是没有原因的。

在这个经济下行,天灾人祸频发,快乐和希望变得比钻石还珍贵的后疫情时代,它就像黑夜里的一道光,给人带来了纯粹的快乐,提供了极高的情绪价值。

更难能可贵的是,除了快乐和搞笑,它还留下了不少值得回味和深思的话题。

比如饭桌上,陆虎的一句话,就让不少人有了醍醐灌顶之感。

起因是,几个老哥哥为了揽活还节目组的“债”,陆虎提议去剧组当群演,并且真的找到一个马上要杀青的剧组在招群演。

大家忙了一天后,决定用挣来的钱下馆子吃顿好的。

酒足饭饱后,六个人对坐长谈,王栎鑫问了陆虎一个问题。

他说陆虎十几年前就涉足演员行业,也做了好几年的演员,不知道这一次重新做回演员,心理是否有什么变化?

陆虎低头沉思了几秒,发自肺腑地说了一句:“我讨厌演戏。”

话音刚落,大家都沉默了。

毕竟在所有艺人都在尝试影视音全面开花的局面下,能勇敢说出这一句“讨厌”,并不容易。

陆虎接着解释,自己没有继续做演员,就是因为不喜欢。而做音乐再苦,他都能坚持下来,因为喜欢。

“没人不喜欢赚钱,但我更想做我爱的事。”

众所周知,演员是一个高薪行业。

很多小鲜肉演一部电视剧,或者拍几分钟广告,就可能有几十甚至上百万的收入,遑论那些名气大、吸金能力顶级的头部演员,年收入都是以亿来计。

所以你会看到,很多完全不会演戏的艺人,都会上《我就是演员》这类演技节目试水,为的就是有机会进入这个行业。

那些拼了命也要挤进这个圈子的人,又有多少是真正热爱演戏的呢?

但陆虎是个例外,他不但敢于承认自己的“不喜欢”,而且能够在认清自己的目标后,果断放弃这个有可能带给自己更多收入的职业。

这需要很大的勇气。

所以不少网友表示,自己被他的这句话戳中了。

02

很多人在自我实现的路上,总是什么都想要,什么都去尝试,到头来什么都没做好。

尤其是在已经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却不见成效的事上,明知方向不对,仍然一意孤行,因为沉没成本太高,放弃太可惜。

但三心二意,事事涉足,最终往往只能原地踏步,平平如也

因为无法专注一件事,就无法明确目标,这就如同没有动力的火车,只能停滞不前。

所谓“技多不养家”,就是这个道理。

法国作家莫泊桑在成名前曾对福楼拜说:

“我上午用两个小时读书写作,再用两个小时弹钢琴。

下午则用三个小时踢足球,晚上还会去烧烤店学习制作烤鸭。

星期天,更是会去乡下种菜。”

福楼拜问道:“那你的特长是什么呢?”

莫泊桑想了很久,也找不到答案。

福楼拜笑着说:

“我每天上午用四个小时读书写作,下午用四个小时读书写作,晚上的四个小时,也在读书写作。

我的特长,便是写作。”

莫泊桑顿悟,于是拜福楼拜为师,把心思全部放在读书写作上,最终成为著名小说家,写下诸多有口皆碑的作品,流传至今。

歌手陆虎也是如此,放弃做演员后,在坚持做音乐的路上,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挫折。

刚开始因为没钱没人脉,他只能自己砸钱做音乐,甚至把仅有的40平小房子,用了五分之一的空间,摆放自己的音响设备,打造一个五脏俱全的小工作间。

十几年来,陆虎写了200多首歌,红的却寥寥无几。

唯一红的几首,还不是自己唱的,因为那时名气不够大,写了很多好歌也只能给别人唱。

陆虎家里的架子上,就存放了一箱自己的专辑唱片,全是没卖出去的。

好在他对自己有足够清晰的认知,凭借一腔热爱和不俗的才华,他终于在坚持音乐的路上遇到了伯乐于正,才有后来那首爆红的《雪落下的声音》。

经济学上有个概念叫“复利”,指在每经过一个计息期后,都要将所生利息加入本金,以计算下期利息

这样,在每一个计息期,上一个计息期利息,都将成为生息本金,即以利生利,也就是俗称的“利滚利”。

也就是说,凡事都有一个酝酿期,这个过程缓慢而持久,直到到达一个临界点,便会创造出持续的收益

但实现复利的前提一定是,集中精力于一个点,倾巢发力。

哲人西塞罗说:

“任凭怎样脆弱的人,只要把全部的精力倾注在唯一的目的上,必能使之有所成就。”

不能再赞同。

顶级的自律,从学会放弃开始。

03

计算机科学家吴军在《软能力》一书中提到,行动力的第一要素是效率

这个效率不仅是做事的效率,更是我们生命的效率。

他认为,生命的效率可以大致用下面这个公式来表达:

公式中的分母,不是具体做事情的时间,而是寿命,也就是我们一生所拥有的全部时间。

一个人如果一辈子做了很多事,却都半途而废,那他的生命效率就不高;如果做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效率也不能算高;而如果做的事虽然不多,但影响力很大,效率就很高了。

一件大事的作用,可能远胜上千件小事的作用

就像冯·诺依曼,虽然只活了53岁,却在计算机科学方面有着重要贡献。

把上面的公式往冯·诺依曼身上一套,就会发现分子非常大,分母非常小,因此他的生命效率特别高。

同样的,那些频频获奖的影帝影后们,无一不是专注演戏的演员;而那些“既要又要”的骑墙派,最后大都没做出多少出色的成就。

有人可能不同意这个观点,认为不多做尝试,有可能错过很多机会,万一之前那件因为不喜欢而放弃的事,坚持下来就有成果了呢?

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要去赌那个“万一”呢?

人一旦想到“万一”,用这两个字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就像在淘金的时候,把每一粒沙子都捡起来细细看,效率非常低。

与其把精力花在自己讨厌、还不确定是否有未来的事上,不如用心把自己喜欢的事做好。

吴军在书中说过一句话: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无论是做事还是与人交往,如果想要提高效率,正确的做法永远是从矿砂里直接捡出大颗粒的金子,而不是把矿砂里的每一粒金子都挑出来。

这个世界上,机会不少,如果因为害怕失去机会,就把遇到的每一件事都考虑一遍、筛选一下,那效率就太低了。

因为筛选和判断一件事,都要花掉很多时间、资源和精力。

如果我们把在花在不感兴趣事情上的时间省下来,就会有更多时间做我们真正热爱的事,效率也更高了。

懂得该关注什么、需要对什么视而不见,是提高行动力的关键

人生有限,学会放弃,才能使生命之舟更好地前行。

共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