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毒、引诱、一夜情,《门徒》里3个普通人,亲手毁了自己的生活

“门徒”一词出自圣经。在圣经中耶稣有十三个门徒,其中有一个人背叛了他,那个人就是犹大。犹大因三十个银币将耶稣出卖给罗马政府,导致耶稣被十字架钉死,后犹大因悔恨而自杀。

圣经中的门徒正好对应了电影《门徒》,都是一个关于谎言的故事。

01

《门徒》讲述了一个关于卧底潜伏在毒枭手下、最后一举歼灭对方的故事。

阿昆表面上是一位电器铺的小老板,生病了为了节约钱也不去贵的私立医院,实际上他是香港第一毒枭,手上掌控者整个香港的贩毒体系。

小心谨慎的他从来不大手大脚的花钱,贩毒几十年从未出过一点差错,也从未被警方怀疑过。因为他的小心谨慎,他从来不轻易的相信任何人,包括在他身边干活8年的阿力。

阿力表面上是阿昆手下得力的助手,实际上他是警方安插在阿昆身边的卧底。虽然在阿昆手底下待了8年,但从来没有接触过核心业务,只是帮阿昆送送货打打杂。

在一次检查中,阿昆发现自己得了重病,为了贩毒的事业能够继续,阿昆开始寻找起接班人,他需要一个对他忠心又细心的人。这时候,阿力故意安排了一场仇家砍人事故替阿昆挨了一刀,获得了阿昆的信任。

为了进一步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阿昆安排自己的小姨子引诱阿力并成为了他的女朋友。

虽然成为了阿昆的接班人,阿力却依旧过着走在刀尖上的生活。为了不引起怀疑,他特意住在一个乱糟糟的楼里。

他的邻居是一位带着三岁女儿的美丽少妇阿芬。阿芬是一个吸毒者,还有一个嗜毒成性的丈夫。为了自己能吸到毒,阿芬的丈夫时常让三岁的女儿背着装有毒品的背包去分货。因为可怜阿芬三岁的女儿,阿力常常给食物救济她们。

一来二去,阿力和阿芬熟络起来。但身为缉毒警察的阿力知道,吸毒者一旦毒瘾发作什么都做得出来,因此刻意远离了阿芬。

在一次阿芬的引诱下,两人发生了一夜情。

02

阿昆虽然是个大毒枭,但他从来不吸毒,也不让身边的人吸毒,就连他女儿抽烟都不让。后来阿昆知道了阿力与一个吸毒的人在交往,开始劝告他不要和那种人来往。阿力试探性地问了一句:毒贩是不是在害他们。

这时候阿昆激动地回到:“生意是讲供求的,他们买,我们卖。我有叫他们吸吗?我有吗?我没有!是他们自己要吸!我又没逼他们!根本不怪我们!要怪怪他们。我有逼他们吗?我根本没有逼他们……”

阿昆在回答阿力的这段话时一直在重复“我没有逼他们”这句话,明明知道贩毒是在害人,却安慰自己毒品是有供求关系的。往往骗子在骗别人的同时也是在骗自己啊,欺骗别人的钱财,也欺骗自己的良心。

阿力虽然是一个正面人物,他勇敢:潜伏当卧底八年;他善良:可怜阿芬的女儿,经常给吃的,可同时他是个可怜的人。因为他身不由己地要活在谎言下,要靠欺骗信任他的人来保命。

三人中看似最值得同情但实际上最不值得同情的就是阿力的邻居阿芬。

电影中,阿芬与阿力争吵的时候说自己吸毒是因为被丈夫带歪了。丈夫先开始吸毒,为了让他戒毒所以自己尝试吸毒,想要告诉他毒是可以戒掉的。

这段话听起来很耳熟,因为现实生活中很多染上毒瘾的女性几乎都是因为这个原因被自己的恋人/配偶毁掉。电影中,阿芬的丈夫最后在新加坡机场被捕时对阿力也说了同样的话,自己是被老婆阿芬带起来吸毒的。

仔细推敲一下,可以发现阿芬的话是假的,阿芬丈夫的话才是真的。因为吸毒上瘾一般分为四个步骤,一开始是用鼻孔吸粉,然后是手臂静脉注射,然后是大腿静脉注射,最后是脖颈处的静脉注射。而阿芬正是死于最后一种——脖颈注射。

在阿芬丈夫给她注射毒品时,发现她手臂的血管已经看不见了,而他自己却依旧可以用手臂注射。这就说明,阿芬的吸毒历史长于她的丈夫。

阿芬的谎言欺骗了阿力,却欺骗不了事实。

03

虽然谎话说多了自己也会信,但谎言背后的结果却也要自己承担。

阿昆虽然笃信自己贩毒不害人,是吸毒者自己害自己。但最后却不得不以自杀的方式保全家人的安全。一代毒枭就这样凄惨地死去,连妻子都劝他早点自杀以免拖累家人,不免让人唏嘘。

阿芬在最后一次脖颈静脉注射毒品后死去,晾了几天的尸体被食腐肉的老鼠啃得面目全非,死相凄惨。

阿力在历经了8年的谎言生活后体会到了吸毒者的空虚感,差点迷失自己。要不是领养的阿芬的女儿丢掉了他的注射管,他也会再一次堕入谎言生活中。

德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海涅曾写过一句诗: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一旦开始了第一个谎言,之后就需要撒无数的谎言去弥补第一个谎言,以慌圆慌,人生将会被无数的谎言包围。这样的人生,你想要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