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想笑出来也挺不容易的。

去年开始,我们就陷入一种综艺迷思。

好看的、能出圈的国产综艺,好像越来越少了。

今年这种感觉更加强烈。

虽然2022年只剩下三个月就过完了(这是一个恐怖故事),可是回顾过去的九个多月,有什么综艺让你印象特别深刻吗?

可能多多少少也追过几部,主要还是选择不多,总得看点什么来下饭。

至于那种有强烈冲动,想要推荐给别人的好综艺;或者身边每一个人都在看、朋友圈每个人都在刷的爆款综艺,估计就没有了吧。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特别、特别的期待《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回归。

去年第一季有多火,也不用我们再赘述了。

目前它在豆瓣还有8.5分的高分,多达十万人评价。

你认识了“逐梦亚军”的腰部演员们。

嗑过“皓史成双”的CP。

跟“大宇治水”一起刷过阿信阿抖阿浪。

就在上周末,第二季终于回来了。

选手中大部分都是新人,虽然也不乏少部分“回锅肉”,但都是你觉得很应该回来的那种。

比如《好闺蜜》中的朱毅,当时他们组合虽然一轮游,但被很多人视为节目的遗珠。

还有个人很喜欢的土豆和吕严。

第一季他们演的漫才我个人是超爱的,印象也很深。

当然,在真正开始看以前,内心还是有些惴惴不安的。

毕竟第一季实在把调子起得太高了,而假如期待值太高,往往就可能翻车。

好消息是,看完第二季的第一集,感觉还是挺稳的。

整体给人感觉是,基本延续了上一季的水平,但在形式和内容上,又玩出了一些新的花样。

形式上,有比较常规的喜剧,也有让人耳目一新的“黑场剧”。

有独角戏。

我个人觉得特别有意思的是,还有一组选手在表演结尾加了一段rap。

这个喜剧拿下了本集的最高分,相信这段rap功不可没。

从现场表演来说,它肯定是会很燃、很炸场、很能调动观众的情绪。

但对于屏幕前的观众来说,因为并不在那个环境里,反而可能会觉得这一段影响了作品本身的完整性。现在的确看到了网上有不少相关的争议和讨论。

不过这些都是好事,本身也说明这些选手敢于尝试新的东西,才能碰撞出新的观点。

而在内容上,我觉得这一季一个很显著的特点是,选手们更加关照现实、针砭时弊了。

比如,整个第一集里,我个人笑得最大声的地方,是在这里。

很难在其他节目里,看到这么“敢”的表达吧。

另外几个喜剧,也基本都是以社会议题来切入的。

比如有两个喜剧都非常的职场和社畜。

一个讲的是深夜加班的打工人。

另一个则生动地还原了疫情当下,被迫线上办公的各种窘境。

上面提到的独角戏,看似讲的是女孩失恋后的矛盾心态,但对于都市女性整体生活状态的刻画,也是相当精准和细腻的。

另一个喜剧,看似套了个很荒诞的壳,其实内核却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几乎每天都会经历的:

顾客与外卖员的矛盾。

当然,这些喜剧都非常好笑。

但在笑过之后,几乎每一个都还能留有余味。这恰好说明,创作者们不仅仅是想逗你发笑,也想让你思考。

又或者说,他们的作品都是很有生活的。

当国产剧还在被千篇一律地吐槽着“悬浮”“不接地气”的时候,另一个很小的、比较简陋的舞台,看似上演的是喜剧,其实讲述的却是最平凡之人的生活百态。

这是我们最初会爱上《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原因。

很开心看到,今年我们还能以同样的理由,继续爱这个节目。

下面也想大致跟大家聊一聊,第一集里个人比较喜欢的几个喜剧。

第一个喜剧《老师好》给人的感觉就特别成熟。

导演组有介绍主演之一松天硕,是去年“逐梦亚军”组合蒋龙和张弛的舞台指导,也就是,冠军背后的男人。

剧情很简单,讲的就是一个高中特级老师去家访,向家长反映孩子身上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本以为会得到对方的支持,结果却发现自己吐槽的每一个点,都精准地击中了孩子的父母。

所以接下来的每一个笑点,都是围绕着“有其父必有其子”展开的。

看到后面,人物关系发生了非常有趣的翻转。

最开始老师面对家长是很礼貌的、很平视的;但是后来就像训斥学生一样,非常严厉地训斥他们。

而两位家长仿佛也不再是成年人,而是两个谈恋爱的高中生,在老师面前唯唯诺诺、交头接耳。

中间的大部分梗,走的都是“情怀杀”的路线。

你会看到诸多学生时代,自己曾在老师面前做过的各种偷鸡摸狗的行为。

比如偷吃零食。

或者老师在窗外偷看你。

但最后故事的落点,不仅在好笑,也给人一种很温暖的感觉。

虽然“孩子”在这个故事里从未出场过,但你会觉得,他一定生长在一个很温馨的家庭。所以他才会完全照搬父母的臭毛病,所以他的父母才会在老师毫无爹味,反而展现出一种孩子般的纯真。

看似这个喜剧讽刺的是奇葩家长、错误的言传身教,但在面对教师时,家长和孩子几乎如出一辙的行为,令他们达成了某种奇妙的理解和共鸣。

这几年国内也有不少关于家庭、关于父子关系的电影。

他们动辄就将沟通、代际问题、教育理念这些大词儿挂在嘴边,但说起来是要讲父爱,其实可能只是给你灌了一锅毒鸡汤。

而《老师好》好就好在,既没有煽情,也没有上价值,更没有任何很沉重、很严肃的东西。

他们只是抓住了一个很小的点,“孩子随父母”,不断地扩大、不断地做翻转,就让这个故事最后变得很动人,很有余温。

《黑夜里的脆弱》,相信每一个加过班的人,都会对这个喜剧非常有共鸣。

打工人男主在过三十岁生日这天晚上,还是被迫留在公司加班。

另一个同事就发现,他在开着灯的时候,工作态度特别积极,亢奋,打鸡血。

只要灯一关,就变得非常的emo和负能量。

这种形式其实让我联想到了一部叫《关灯以后》的恐怖片。

同样也是开着灯的时候,就发现一切如常;灯一关,就看到有鬼影在逼近自己。

甚至于你会觉得这位打工人小哥的表演,的确有几分恐怖片式的荒诞和夸张。

那种在商务假笑和鬼哭狼嚎之间的切换,乍一看真是很吓人的。

但《黑夜里的脆弱》的笑点就在于这种转换。

这对于演员的表现,有着非常高的要求。需要他极快地切换表情,表现出两种反差极大的情绪。

虽然后期会觉得这种表现方式有一些重复,不是那么的细腻和精确,但整体而言,完成度还是相当之高的。

“变脸”这件事,相信每一位职场人都深有体会。

你可以理解为,人总是会在深夜变得很丧、很脆弱;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在工作时总是戴着强颜欢笑的假面具,只有在无人看到时,也敢于展现出真实的、伤痕累累的自己。

最可怕的一点是,面具戴得太久,自我压抑到了一定程度,可能连自己都不会再意识到这一点。这种痛苦完全被他给内化了。

就好像故事里的小哥,在被旁人点出来以前,也并不知道,自己在白天和黑夜里竟是一个两面人。

这也是《黑夜里的脆弱》的厉害之处。

看似设定很夸张、很荒诞,和真实生活毫无关系。

但其实,真的是太真实了。

笑到最后,突然有种想哭的感觉——怎么回事?我笑我自己干嘛?

另一个主打走心向的、会让人充满共鸣的喜剧,则是《再见》。

《再见》是一出独角戏,女主角和男朋友分手后,独自等待对方来拿行李,而后在客厅里走来走去,疯狂自言自语,产生了一系列矛盾复杂的心理变化。

可能大家也能感受到,这个梗太普通了。

但正是因为很普通,很日常,所以反而能从各种角度来切入,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比如大家还记得,上一季里“皓史成双”的《爱人错过》,也是男女主角要分手,搬家,但最终却变成一出很生活化、很治愈的爱情轻喜剧。

宗俊涛三人的《分身》,也演的是分手后女方搬离、独自留在家里的男主角。

他变出了两个分身,不断地和自己对话,思考到底为什么分手。

极简的形式,考验的是三个演员之间的默契和配合。

而《再见》这个喜剧里,支撑起故事的则完全是“情绪”和共鸣。

女主角不断地告诉自己,要振作起来,假装自己很自信、很独立;但马上又推翻了伪装,疯狂吐槽。

情绪就这样不断地在“起——落”之间转换。

她每一次想用来武装自己的东西,化妆、冥想、工作、学英语——这些行为、这些标签,恰好都非常的“中产阶级”,也完美地击中了大多数都市女性的生活。

这个故事最悲凉、也最真实的一点在于,女生之所以如此想要在前男友面前证明自己,是分手已经让她彻底失去自信。

似乎大多数女孩子在失恋后,第一反应都会觉得,是我不好,是我错。她会不断地反省自己、责备自己,甚至于隐隐地抱有幻想,如果我变得更好、更美、更强大,他是不是就能重新爱上我呢。

因此,故事最精妙之处,正在于那个冷峻的、戛然而止的收尾。

一切都只是女方的脑内小剧场。

而那个不爱的人,根本就什么都不在乎了。

《排练疯云》是第一集里得分最高的作品,毫无疑问也是实至名归。

但这个故事就没有太多可以讲了,在剧作层面也没什么特别能聊的。

这就是一个很简单又很扎实的喜剧。

演员们用非常强大的肢体语言,来表演出各种网络信号卡顿的窘境,以此制造出强有力的笑点。整个喜剧最大的魅力,也在于他们丰富的表演。

当然,比较厉害的是,他们依然选择了一个非常生活化的、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故事切口,就是线上办公。

所以你依然会觉得是离我们很近的、很有共鸣的。

看上一季《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就有一个很强烈的感受:这些喜剧之所以会这么出圈,是因为它离我们的生活太近了。

很多人都说,《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是很“新”的。

这种新,其实并不仅仅表现在形式上不同于传统小品、或者演员都是不认识的新面孔。

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它的内容、定位和目标人群,都是很“新”的。

这是面向年轻人、面向这个时代的喜剧。

创作者们观察的是年轻人的生活,谈论的是年轻人的困境,所以你才会觉得被他们击中、才能够跟他们产生共鸣。

而这个综艺的另一个优势之处,应该在于真诚。

这些创作者们并不是为了“新”而“求新”,恰恰相反,他们只是生活在这个时代,观察着自己的生活,谈论着自己的困境。

可能因为他们还只是没成名的小人物,还只是凭着一腔热爱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演出自己最想演的喜剧,说出自己最想要说的话。

而这些话也找到了自己的观众。

所以我们才会觉得被打动。

这是一种理想主义的气质。这种气质,当然也和热血、和年轻、和“新”,息息相关。

为了写这篇稿,这两天也回顾了不少上一季的经典段落。

最大的感受就是,还是好看啊。

当然,认真说来,最开始的几集虽然令人眼前一亮,但好像也不至于那么好。

反而是后面慢慢地跟着追,看着演员们越来越成熟、带来更精彩的作品,也越来越了解他们每个人,这个过程才是非常美好的、非常让人怀念的。

所以我觉得,如果现在单凭第一集,就要对整个第二季下个定义,倒也大可不必。

毕竟这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另一个很强烈的感受就是,虽然第一季只是在一年前播出,认真说起来也不算特别久,但还是给人一种特别恍如隔世的感觉。

去年玩的那些梗,好像都已经是久远的事情。

而今年一年,空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做,时间已经被偷走了。

即使如此,还是觉得很累,很丧,很疲惫。2022年对太多人来说,都并不是那么美好的一年。

可能也正是这种状态,才特别需要喜剧来治愈。

很渴望能笑出来,不必问为什么,也不必思考任何事情,只是短暂地在两三个小时里,酣畅淋漓地,开怀地大笑一场。只要这样就好。

因为正如《笑吧,皮奥莱维奇!》所言,笑本身就是有力量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