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为什么也不行了?

都说相声不行了,还有黄宏那句经典的台词:“现在相声明显干不过小品!”言语之间充满调侃。虽然有郭德纲横空出世,拉了相声一把,但还是无法挽回相声的颓势,正当我们批判相声的时候,却忽略了另一个艺术形式-小品。

相声不行了,小品近些年好像还不如相声呢?


小品的诞生


印象中我们最后一次欣赏到精彩的小品还是在赵本山退休之前吧?虽然近10年出现了很多新小品,但平心而论,我们再也找不到之前的感觉,大家总有一种感觉,之前的小品才叫小品,而现在的小品真是看着难受。


用小品演员范伟的话说:“我不想知道我是怎么来地,我就想知道我是怎么没地!”对于相声的前世今生,我们只能从资料中了解,但对于小品的诞生,我们还是很清楚的。小品距今为止也不超过40年的历史,我们可以认为它的发明者就是陈佩斯和朱时茂。


小品在成为小品之前都是拍电影和拍话剧的练习项目,被搬到春晚舞台上以后才正式成为一种艺术形式,当时大家都不知道这种形式叫什么,于是二人说就叫他“小品”吧,于是在1984年,《吃面条》成为第一个正式的小品,从此之后,很多喜剧演员参与其中,创作了无数优秀的小品。


喜剧更难


当相声已经进入100岁的时候,小品才刚刚起步,自然能产生出很多优秀的作品,而好玩的素材是有限的,也就造成了小品越来越难演的结果,喜剧不同于其他形式,人们看到煽情的桥段可以哭好几次,看到武打场面可以无限循环,但喜剧往往只能笑一两次,因为喜剧的产生往往都是出其不意,观众看过小品之后,已经知道了来龙去脉,就很难发笑,很多人对于之前的小品都快能背下来了,更不用说被再次逗笑了。


当然也不乏一些经典的小品,让观众看一次笑一次,可人毕竟要向前看,时代要进步,观众不可能只靠着那些老作品而维持对小品的喜爱,如今创作不出好的小品,观众就越来越少了。


喜头悲尾


继陈佩斯、赵丽蓉和赵本山等大师退出舞台之后,一些后起之秀的确创作出来非常多的小品,而且时至今日也经常有很多新小品问世。但似乎没有几个小品能让人记住,绝大多数小品都像流水账一样没人提及,当然以沈腾为首的开心麻花是一批黑马,着实逗笑观众几年,可现状也是江郎才尽。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小品开始不逗人笑,反而让人哭。现在的很多小品并非毫无笑料,可演着演着就响起一首悲伤的曲子,紧接着演员们眼泪汪汪地煽情,痛说革命家史,搞得观众哭也不是,笑也不是。毕竟看小品就是为了开心,但想笑又笑不起来,哭又觉得不合时宜。


小沈阳曾说过他要退出小品舞台,因为他已经创作不出好的小品,他也很讨厌现在喜头悲尾的小品形式。可似乎他从未创作出太好的小品,他的师父赵本山也曾说过:“我们每天都在受教育,就连大年三十那一天还让观众受教育,谁也受不了。”


笑料匮乏


没错,小品和相声一样,核心价值就是逗人笑,抛开搞笑属性,小品便一文不值,如果要去欣赏高端的表演,可以去看话剧。小品跟相声一样,本身也并非十分高大上的艺术形式,也根本没有教育人的使命,只要能逗人一笑就是好作品。


郭德纲曾说过,相声要比小品更难,因为小品可以通过道具和场景来进行表演,相声只能靠演员用嘴去描述画面,但他只说对了一半,相声是“说”的艺术,任何事情都靠说,什么事情都可以说,没有太大成本,用东北话讲就是“穷白话”,而小品虽然可以依靠道具和场景,但却有极大的限制,因为有些场面是做不出来的。


比如相声演员可以随便去说,只要观众觉得好笑就可以,而小品演员必须实实在在地让小品好笑,如果故意作怪,只能让观众更反感,适得其反。


小品发展了不到40年,好玩的内容也基本都演遍了,搞笑的语言也都基本说遍了,再想别出心裁地逗笑观众,难度非常大。人是可以举一反三的,同样一句话逗笑了观众,下次类似的话就很难让观众再次发笑。


舞台剧小品


由于整个小品行业进入了瓶颈,近些年的所谓的小品演员则别出心裁,开创了另一种形式的小品。

这种小品多以综艺节目为平台,像《欢乐喜剧人》《达人秀》等综艺节目。演员创作很多小品,尽情表演。也颇为火爆了一阵子,但时间长了就如同郭德纲之于相声一样,治病治不了命。


况且这种小品严格来讲并不是真正的小品,而是舞台剧。小品是要布置场景,但绝非像拍电影那样搞得制作宏大,像美国大片儿似的。看以前的小品,无非一套桌椅一扇门,其余全靠演员自己发挥,而现在的小品则像是在拍故事片,场景越来越精美,而演技越来越匮乏。


对于这种舞台剧式的小品,观众并非看演员在表演,而是在看他们“耍”,说白了就是不说不笑不热闹,再由于场景过于真实,观众则像是再欣赏短视频一样,根本就不是在看小品。不客气地说,陈佩斯和朱时茂把小品从话剧中剥离出来,形成小品,而现在的演员则把小品又送还给话剧,这是一种倒退。


没有门槛


都说相声这行门槛太低,很多人吃不上饭了,无所事事,就来学相声,真正认真搞艺术的没几个人。小品又何尝不是呢?如果说相声的门槛低,那么小品根本就没有门槛。起码说相声的人还得经过几年的学习才能上台,再不济也得拜个师傅,而小品演员在演小品之前可能来自各个行业,比如赵本山是唱二人转的,陈佩斯是演电影的,赵丽蓉是唱评戏的,还有一大批小品演员来自相声行当。


相声姑且还有一个专门的学术体系,而小品根本就没有,从小品诞生的时候,就根本没有关于小品的学术体系,所以小品更加没有门槛。而凡事都是辩证的,没有门槛就意味着全都是门槛,很多人都来尝试小品,真正会演小品的人并不多,多数都是鱼龙混杂,也就造成了很多人看小品就为了等赵本山。


人才匮乏


一个行业的繁荣离不开人才,尽管小品面临着诸多问题,但最核心的问题还是人才匮乏。如今想要创作出一个好的小品十分困难,年轻人不愿意看小品,更不愿意去演小品,只有一些所谓的喜剧演员来演小品,像东北二人转的一批演员,他们的表演风格本来就偏喜剧,于是就过来演小品,可小品虽然没门槛,但上限却很高,任何艺术到了顶峰都是很难的。


基本上如今都是一批东北人在演小品,因为东北人天生自带喜感,可自带喜感并不意味着能演好小品,小品是一个完整的节目,而不是讲一个笑话,或者来个哗众取宠的行为就可以支撑。


小品历经几十年的历史,似乎也只出现了陈佩斯、赵本山、赵丽蓉等顶级招牌人物,再如宋丹丹、黄宏和范伟等人也基本上属于混碗饭吃,因为这些人来自各个领域,只是赶上了当时的小品红利而脱颖而出,但小品这项艺术毕竟根基不深,也没有形成完整的学术体系,加上新生代的优秀演员匮乏,就形成了如今尴尬的情况。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