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深刻反映正确细腻的“人文战争”影片《高山下的花环》

“英雄来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的中国。向先辈们致敬!”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上映于1984年,导演谢晋是根据李存葆的同名小说改编,塑造了梁三喜、赵蒙生、靳开来等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

这是离我们“和平年代”最近的一场战役“对越自卫反击战”(1979年)战士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经受考验,以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为己任的高尚品质。

影片对战争和人性的反思很多,整部影片都是闪光的人性。有人说这是豆瓣评分最高的战争片,有人说这是最好的战争片,我没资格点评,只知道这是第一部把我看哭的战争电影。

故事发生于驻扎在四川省的“剑门关”附近的九连。

连长“梁三喜”的探亲假,终于批下来了。妻子“韩玉秀”临近分娩,他们差不多有一年的时间没有见面,这个“假”对他来说,真是来之不易。

他们连之前的“王指导员”被调到军校学习,已有半年之久。他好不容易向上级申请一名指导员,如今批下来了,他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卸下一些担子,可殊不知,他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指导员”是个来镀金的“官二代”。

新来的指导员“赵蒙生”,他的母亲是一名老革命,位高权重,她与军区内很多高级指战员都熟悉,她只有赵蒙生一个儿子,为了把儿子调回北京,才让儿子来下连当指导员。

正如她对儿子所说:“直接调不成,只有搞曲线调动,蒙生啊,这次下部队好歹耐着性子干几个月,事情就办妥了。”

赤裸裸的官僚之风,一幕幕揭露在我们眼前。每一个时代都暗藏着我们普通百姓不为人知的秘密,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多年来,战争它一直存在。

赵蒙生出身高干之家,从小养尊处优,对于部队的生活,于他而言简直度日如年,不是盯着手表看时间,就是撕日历,来连一个多月了,都还不清楚有多少人,而他的被子、换洗的衣物都是让勤务兵“小柱子”干。

他的这些行为,让炮排排长“靳开来”看着十分恼怒,他是一个讲真话,做事实的人,正是因为他的敢怒敢言,连长“梁三喜”三次推举他为九连的“副连长”都被上级给“按”下了。

靳开来和梁三喜是过命之交,他深知梁三喜是一个为顾全大局牺牲自我的人。对于赵蒙生的所作所为,更是直言开杠,他自掏腰包给三喜买了回老家的车票。

可是这一切,都被一场战争(对越反击战)给打破了。

为此,赵蒙生的母亲,天天往往师里头打电话,申请把自己的儿子给调回来。

当靳开来得知此消息时更加气愤,看着躲在门外的赵蒙生,直接说道:

“只要是共产党坐天下,这个老娘们要胆敢在部队上前线的时候,把你这个花花公子给调回去,你看着,我要不自费上北京告她去,我就不是靳开来。”

战争一触即发,连长梁三喜却接到了一通电话,原来是“赵蒙生的调动信”。这一下让一向好脾气的连长,也忍不住发脾气了。

“既然你不想留在我们连队,那你为啥要自己要求下连队,不直接从军里调走,你是拿我们九连一百多号人开玩笑。”


“你可以拿着红印章的调令,你可以滚。我可以请求组织上再给我派一位指导员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中国是我的,可,也是你的。”


“赵蒙生同志,你不会不知道,你身上穿的是军装,现在,在你面前正处在一道坎上,前进一步,还好说,后退一步,你是个啥,有的是词儿......”

梁三喜的一席话,让赵蒙生心生愧疚,他跟随九连的同志们坐上火车,踏往前线,一路上三喜对他多加照顾。

而原来打算回家探亲的连长梁三喜,却再也没有回过家了,对于妻子玉秀,心中更是愧疚,在上战场前夕,他给玉秀写了一封信。

“玉秀,你好,我现在是在云南边防前线给你写信,咱们的孩子已经出生二十多天了吧,可我不知是男是女,你坐月子,我没能回去照顾,实在对不起你,秀,当你拿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杀上自卫还击的战场,也许已经躺在阵地上长眠了......”

梁三喜的这一封信,饱含了诸多牵挂与不舍,可是身为一名军人,他的职责就是保家卫国,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让我萧然泪下。

然而,赵蒙生的母亲得知自己的儿子去往前线,要上战场,她立马给军区的“雷军长”打电话,想要让他把自己的孩子调到后方去。

原来,她曾经在沂蒙山的战场上,从死人堆里,把他背回来,如今当上了军长,她想让他还恩,可不知,这一通电话,彻底惹怒了拼死奋战保家卫国的“雷军长”,战争一触即发,竟有人动用关系,想临阵脱逃,这不是奇耻大辱吗?

雷军长接完电话便来到了电影放映的操场上,对着战士们气愤的说道:

“我的电话,分分秒秒,千金难买呀,然而竟有人打电话,让我关照她的儿子,要我把她的儿子调回后方,把我的指挥所当作交易所了。走后门竞走到我流血牺牲的战场上,我偏要她的儿子,第一个杠着炸药包去炸碉堡。”

雷军长的一席话,让坐在席下的赵蒙生羞愧不已,恨不得找个逢钻进去,他当然知道,军长说的人是谁。

同志们的窃窃私语,指指点点让赵蒙生愤怒与羞愧,连长见状,也没说什么,只是给他递上了一根烟,赵蒙生决定和大家谈一谈。

“我也是个军人,我也有人的尊严,从现在起,谁要是再敢说我赵蒙生,贪生怕死,我跟他刺刀见红,是英雄是狗熊,咱们战场上见。”

从这一刻起,赵蒙生的内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想证明自己,不是懦夫。

而就在这时,上级决定提升靳开来为九连的“副连长”,九连的战斗任务是“执行穿插”,担任“尖刀连”。

在任何战争中,“尖刀连”始终是在战斗最前线,这是一场生于死的较量。

副连长的职称于靳开来所言:“战前赏了我一个送死的官”。

对于靳开来说荣不荣誉并不重要,而他要做的就是做好本职工作与敌人浴血奋战

赵蒙生和靳开来在战前和解,生死关头在言语的谩骂中根本不值一提,他们一起保家卫国,这一刻九连的同志们的团魂都凝聚在一起。

靳开来主动请缨,担任“尖刀排”的指挥员,却被梁三喜拒绝。

“连长,我在最后求你一次,尖刀排,由我来带,不能让指导员带,他有文化,念那么多年书不容易,再说人家,初来乍到。”


“你们两个,都不能带,尖刀排,我来带。我当连长已经三年了,一个连长在战场上他的责任就是身先士卒,给我个机会吧。”


“我靳开来可是兄弟四个,死了一个还有三,那祖坟上断不了烟火,可你梁三喜不行,你两个哥哥都不在了,你有老娘,有玉秀和孩子,你的指挥才能比我强。”


“不,你 要比我强得多,打敌人,我能勇敢,可是敢于提意见,向我们内部那些歪门邪道开炮,你呀,要比我勇敢得多,我希望,留下你这门大炮。”

兄弟之情、战友之情在这战前的夜晚,显得格外动人。

大家都有为战友牺牲的奉献精神,面对敌人不退缩,勇敢前进,一代代革命英雄战士长眠在战争的枪林弹雨之下,你们永远都是我们中国人最敬佩的军人。

吃完最后一顿晚餐,他们开始上阵杀敌。九连为了能快速赶到指定位置,便轻装上阵,带好武器弹药,每人留下两顿饭的干粮,还有水壶,其他的东西统统扔掉。

他们连夜赶路,翻山越岭,当他们来到攻破敌营的碉堡时,看到的是越南人把中国援助的大米当成沙袋做工事用,“二百亿养了个狼崽子”这让每个人的心中气愤不已。

远处传来炸弹的轰鸣声,而九连战士们的水资源匮乏,原来是敌人在河水中投了毒,没有水,这无疑是要全军覆没。

就在此时,战士们得知山脚下有片甘蔗地。

靳开来为了能让大伙解渴,他冒死去山脚下砍甘蔗,然而在回来的路上,却不小心踩响地雷牺牲了。

他到死都惦记着战士们能吃上甘蔗。这一幕直接看得我泪奔,不需要多么煽情的画面与言语,就是这样普通又真实的画面,足以让人为之动容。

敢怒敢言的一代炮台副连长就这样,光荣英勇的牺牲了,他的离世激起战士们每个人内心的仇恨与痛苦。

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他们丝毫不退缩,而在他们九连当中还有一名新兵“小北京”更是有勇有谋(他是从北京调过来支援的骨干子弟),他主动请缨去炸掉敌方的碉堡。

然而,两发子弹都是空弹(原来这子弹是1974年,文革时期,生存混乱,质量没保证。)为此暴露了自己的位置被敌人一枪打死。

这一场战争,死伤了无数战友,正当他们攻下敌人“主峰”时,没有什么作战经验的赵蒙生,准备向营部报告时,却遭到躲在暗处敌人的射击,连长为了救他,牺牲了。

赵蒙生悲痛万分,非常自责,拿起手榴弹去炸敌人,发泄心中的悲痛,可人死不能复生。

他在连长的口袋里,发现了他手写的“欠账单”,一共是620元。原来是给他爹治病,三喜向战友、公家借的钱。

这一场战争的胜利,践踏了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九连的每一位队友都万分沉重。

赵蒙生回到连里,宣传部的干事,要写英雄事迹宣传,他对同志说道:“实事求是”。战争让他彻底洗礼,从前的娇生惯养,荡然无存,他变成了一名真正的“军人”。

然而,就在此时,他接到了一个电话,更是让他气愤不已,也让他深刻体会到“官僚之风”,他气不过,极力和上级争取却徒劳无功。

靳副连长牺牲,上级连个三等功都不批给他(上级以靳开来私自砍伐甘蔗为由,说他违犯纪律问题)。

赵蒙生把自己的“一等勋章”送给了靳开来的妻子,便对她说道:“开来是个很好的同志,中国人都像他那样,说真话,做实事,我们国家的事情,就好办了。”

正如雷军长所言:“我们有些干部,总是爱听阿谀奉承,对于爱提意见的同志,到死他们也不肯放过,不给靳开来立功,天理难容。”

对于战死的士兵们,上级发了讣告信。

当玉秀接到信时,痛哭不已,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心心念念盼的人,战死异乡,她连夜收拾和行李,把家里养的那头猪卖了,带着年迈的婆婆和刚满月的孩子“盼盼”,为了节省路费,她们下了火车走了十几天才走到连队。

而赵蒙生的母亲,也来到了连队。看着沧桑且成熟的儿子,母亲对他说道:

“蒙生啊,仗打完了,你是怎么打算,是否调回军区?”

“我不能。”

“怎么,咱们血也流了,功也立了,咱们也问心无愧。”

“咱们问心有愧呀。”

战争让赵蒙生成长,也让他体会到活着的不容易,他心中的有愧,是愧对于连长“梁三喜”要不是他,躺在冰冷泥土里的那个人是自己。

对于连长生前的欠账单,他打算自己偿还,弥补心中的愧疚。他把自己珍藏的相机,托战友给变卖了,给玉秀的孩子买了奶粉。

对于他主动帮忙还梁三喜的欠单,遭到了雷军长的反对。

“在这次战争里有那么多从农村入伍的烈士,留下欠账单,尤其是从老区过来的,这个情况我们要向党中央报告。”

当赵蒙生的母亲见到雷军长之后,对于之前的事情,心中耿耿于怀,雷军长也明白为人父母的担忧,坦言道:

“不是我雷震不讲人情,因为我背后有天理,有国法,天下爹娘都一个样,谁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像梁三喜、靳开来这些烈士也是爹娘生养的,人家都有妻儿老小,难道我们孩子当兵来,只是走过场,该流血牺牲的时候,让老百姓的子弟上,这不是共产党,共产党的字典里,没有“功臣”二字。”

雷军长的一席话,让我肃然起敬,让我由衷的佩服。生而为人,没有谁比谁金贵,大家都是人,人人就应该平等。

而赵蒙生对母亲说道:“这些年,你离开战争太久了,咱们离开人民太远了。”

很显然,他是在向母亲表达自己的意愿,他要留下来,保家卫国。

玉秀来到了连队,赵蒙生把连长临死前的遗物交给她,一件军大衣和一个用子弹做的拨浪鼓。

“等你回来,就把这个带回来给我(拨浪鼓)”

往往事历历在目,情绪瞬间爆发,玉秀在也绷不住了,她来到梁三喜的坟前,大声痛哭,心中的苦楚与悲伤,不言而喻。

婆婆也来到墓地,看着儿子静静地躺在陵园里,这对于三次失去至亲的她,简直是最尖锐的打击。

大儿子打鬼子牺牲了;二儿子文化大革命,让坏人整死了;如今三儿子也战死了。

这时陵园来了一位军人,原来是“雷军长”,他也是来看望自己的儿子。

身为军长的他,亲自把儿子从到前线,面对残酷的战争,却没有一丝偏心,“小北京”英勇战死,他就是雷军长唯一的儿子“雷凯华”。

时代是一粒沙,落到每个家庭身上就是一座山。

玉秀一家准备启程回乡,赵蒙生吩咐炊事班同志做一顿美食给她们践行。可面对这一桌美食,大家都食之无味,心中暗藏心事。

就在此时,梁三喜的母亲对赵蒙生说道:

“指导员,大娘想求你一件事儿,三喜在队伍上欠了六百二十块钱,我都带来了,这是五百五十块,这是七十块,这是他寄给俺的那个欠账单子。”

原来欠账单,三喜在上战场前就给家里人寄去了,他怕自己有去无回,便早早做好打算。

众人纷纷凑钱给大娘,都被她一一谢绝,大娘真的是中国老一辈父母的典型,虽然文化不多,质朴无华,但句句情真意切。

在坟墓前,面对雷军长的丧子之痛,她安慰道:“俗话说,人活百岁也是死,孩子这么死了,值得。”

在面对指导员及战友们纷纷为她凑钱还债时,她又说道:“人死账不能空呀。”

这种淳朴又真实的情感,深深吸引着我,大娘用她的善良养育着一位革命烈士。

三喜写给妻子最后的一封信上说道:

“前几年,为咱爹治病,我欠下了债,还有六百二十元没还清,如果我死后,政府还能发给我们五百五十元的抚恤金,你和娘,再把家里那头猪卖了,凑上去,我看就差不多了,人死账不能死。玉秀,咱人穷志不短,欠的账,你一定替我还上。


玉秀,我还有一句话,你可一定要照着办啊,你还年轻才二十四岁,我死后,遇上合适的人,你就另成个家吧,咱娘是个明白人,她欢喜,我在九泉之下,也就闭上眼睛了。


玉秀,我没有什么给你留下任何遗产,只有一件军大衣,没舍得穿,将来你结婚的时候,就作为你陪嫁的礼物吧。


玉秀,眼下孩子该是快满月了吧,你来信说,让我给孩子起个名儿,我想来想去,就叫盼盼吧,让你和孩子都盼上个好日子吧。”

电影在三喜的信中缓缓结束,“让你和孩子都盼上个好日子”这句话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内心,多么质朴又纯真的语言,战争虽然残酷,但人们对未来一直充满希望,这就是中国人的“信念感”。

有时,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都因尊严而生,所以,自尊才能自强。

《高山下的花环》这是一部时代的经典,它勾勒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和光荣、肮脏和腐败。它没有多少惊险刺激的场面,却有着敢于批判,耐人寻味的真实。

真实是把平凡推向更广阔和更深刻的唯一途径。每个人的背后,都连着一个家,每个家的背后连着的是中国。

电影生动诠释着“中国是我的,可也是你的”家国情怀。

梁大娘和韩玉秀,梁三喜,靳开来,小北京,柱子,还有不断在变化的赵蒙生,身上的那股子劲,就是千百年来民族精神的缩影。

愿每一次牺牲都能被世人铭记,愿每一位英烈都永垂不朽。

愿我们还能忠实记录下属于当前的时代记忆,愿我们还能看到真正表现爱国爱民的英雄儿女,愿我们还能弘扬富有人性的正确价值观。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