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大赛观察丨奇怪之人,可爱之处

《当一个龙虾人决定去》是“胖达人”在喜剧大赛上创排的最新作品。


光听作品名字,很容易联想到经典电影《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


虽有联想,但是当喜剧演员吕严登台亮相说出第一句台词的时候,我的联想就全部消失了。我的脑海,我的眼睛里,只有对胖达人这个神奇喜剧小队的期待了。


我很期待他们这一次带来的略显无厘头的温情表演。



今年的喜剧大赛上,胖达人这个喜剧小队是迄今为止接受最多调侃的组合。


主持人马东说他们是赖在这里无处可去的前辈、学长。


被发了好多好人卡的孙天宇,都笑着调侃“自己去年从这个舞台毕业,而胖达人是选择留级”。


虽然大家都没有恶意,但是作为已经参加过一次喜剧大赛的胖达人来说,这一次的“重返”其实并不轻松。


我是看着土豆吕严一路在喜剧大赛这个舞台成长起来的。


上一季的比拼中,吕严由于赛制原因,早早地结束了比赛,而土豆没有了漫才兄弟的支持,后续只能沦为各个喜剧表演的配角。


理所当然的,那一季的比赛结束后,土豆吕严在颁奖礼环节颗粒无收。


那整整一季节目看下来,大家能记住的关于土豆、吕严的画面真不多,只有横空出世的《父亲的葬礼》,还有他们的舞台初作品:那个有关巴士争论的漫才作品。


上一季的挫折,让土豆吕严选择了“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胖达人回归喜剧大赛,可同样渴望出头的新人们并不会真的尊老爱幼。


而喜剧大赛这个舞台是不公平的,有评分权利的观众,总是会情不自禁的喜新厌旧,总会对“老演员”有更高的期待。


土豆吕严今年录制喜剧大赛第二季,一上来,就遇到了新选手们的顽强狙击。


他们跌跌撞撞,涉险过关,好不容易进入了比赛的第二赛段。


这种涉险过关,显然是他们俩没有想到的,好在后续通过心理建设,通过和其他小队一起创排,他们的灵感被激发,状态被一点点找回来。


他们在坚持自己喜剧风格的同时,做到了“持续给观众带来新鲜感”。


除开某某某和“少爷和我”这两个王炸喜剧小队,胖达人已经不惧怕和任何对手比拼了。



《当一个龙虾人决定去》是一部很治愈的喜剧作品。


要进入这样一个故事,其实并不容易。


因为首先的难点,就是如何让观众接受这个龙虾人的角色定位。


吕严带着一个黄帽子和两个煮熟的龙虾钳子就走上了舞台,他需要独自撑过平淡的开场环节。


老实说,这对吕严来说并不容易,因为在和土豆的漫才组合中,吕严更多的时候扮演的是捧哏的角色,他可以在适当的场合画龙点睛,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完成情绪转变甚至情绪爆发,达到出人意料的喜剧效果,但是,让长相平平的他要去点燃一个故事,做好一个开场,难度是很大的。


我认真的欣赏着吕严的开场,为他捏了一把汗。


可以看到摄像组真的很用心,他们尽可能多地给吕严特写镜头,让他丰富的表情变化,来牵引着观众慢慢进入故事。


随后,土豆同学悄然入场,他还是那标志性的逗哏风格。


土豆一次又一次一本正经地拉着吕严一起跳楼,而在一次次“撩拨”下,本来因为远离家人而略显抑郁的吕严,很无厘头地发现:


原来孤单滋味虽不好受,但是他还不至于难过到要结束这个星球的旅行。


我很佩服这种情节安排,就是你明明觉得荒诞,却又感受到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真实感。


后续其他演员陆续出场,大家不断换着花样,一门心思想着使用不同话术,说服吕严和他们一起跳楼。


而在反复的被劝说之中,吕严越来越明白,自己对这个世界无比眷念,他,根本不想在此刻离开。


看着这群演员的表演,我嘴角不禁浮现出微笑,原来消解那如影随形的孤单感觉,并不需要太复杂的方法。


你只要去和身边人对话,用真心,就能得到他人的反馈。


我本以为这是一个一群朋友用爱让龙虾人吕严找到生命意义的温情故事,而随着剧情发展,才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关于自我救赎的小品。


原来,那些拉着吕严跳楼的演员,不过是吕严自己的一个又一个“分身”,是吕严心里的一个又一个“念头”。


他们拉着吕严去跳楼,只是吕严在这个陌生星球一次次突然蹦出的轻生想法。


吕严在这个小品中一次又一次和自己对话与拉扯,最后完成了自我和解。


而小品最后,还有一次自然而然的升华。


已经融入地球生活的吕严,不再说龙虾人语言了,他不断的给星球之外的家人发电报,却得不到回音。仅仅是因为他的家人听不懂吕严已经说的很流利的地球语。


当吕严接受朋友点拨,给家人们发去龙虾人语言的电报后,他和家人重新建立起了联系。


他终于可以不再孤单了。



土豆吕严是天马行空的喜剧鬼才,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需要有更多的耐心,才能完全进入他们谋划的故事,构造的奇妙情境中。


没有那么多人有缘分和耐心进到这样一个世界,但是总有一群人正在或者曾经品尝过孤单,经历过土豆吕严所亲历的自我怀疑、彷徨迷惘。


他们更有机会读懂土豆吕严。


土豆吕严的喜剧用无厘头的外壳,讲述最真诚的故事。


他们那些刻意制造的认知差异,

他们那些反复上演的不同频交流,

看似“神经大条”“神经异常”,

却又总能一次次击中我们。


我们已经在现实生活之中,习惯了扮演,扮演成别人可能喜欢的样子。


我们以为这就是适者生存,是成熟的处世之道,却不知道,其实每个人都有权利做回自己,画出独一无二的色彩,还绽放独特又绚烂的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