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诗经民歌溯源

“关关雎鸠一双鞋,在河之洲送过来,窈宛淑女难为你,君子好迷大不该,年年难为姐做鞋...在十堰房县,至今仍有一群淳朴的乡 民,世代传唱着古老悠久的“诗经民歌"。经过学者考证2800多年前的西周太师尹吉甫,和诗经有着颇深的渊源。而尹吉甫正是房县尹吉甫镇人。

诗经民歌闯进央视获赞

2012年10月24日,央视三套全新播出了《我要上春晚》节目,当期邀请了重量级评委成龙、任贤齐、邓亚萍、宁静,台下有近350名观众投票评委。由房县民歌王邓发鼎、吴高星吴高月、朱齐全、康桂春陈远翠带领40位民歌手表演的诗经民歌《山风》第一个 上场。歌手们用凳子做道具,融合《诗经.关睢》、《诗经.伐檀》等曲目.通过原生态的舞蹈和歌谣,表现了农民的日常劳作,反映了房县所特有的诗经文化,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表演结束,评委们一致打出高分。嘉宾评委成龙更是称赞他们的歌舞带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文化气息。最终,《山风》获得观众投票190张。

房县诗经民歌再次引起大众的关注。此前房县诗经民歌曾多次在国内新闻媒体上亮相。今年4月8日,在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一第22届“星光奖”颁奖盛典上,《山风>第一个登台演出,与来自吐鲁番的纱裙舞娘、阿诗玛故乡的环佩叮当等同台表演。颁奖盛况曾在中央-套、三套、四套及全国31家卫视黄金时间播出。《山风》从默默无名走向家喻户晓,如今又唱到了《我要上春晚》,并且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

乡民传唱2800年前民歌

《诗经》产生于2800多年前,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位列“五经.四书”之首,堪称中华文化的元典。然而让人惊讶的是,在秦巴山脉之中的十堰房县一些村镇,许多乡民张嘴就能唱出诗经民歌。

早在1981年,郧阳地区(现十堰市)挖整民间文化时,就在房县发现了民间歌师传唱千古诗经的相关民歌,并将其收录人《郧阳地区民歌集成》书。

2004年6月,十堰市民俗文化专家袁正洪,在挖整房陵文化时,发现深山民歌师还在传唱诗经相关民歌,遂与省市民间文化有关专家联系,引起高度关注。

2004年至2006年,房县有关部门在民间文化抢救挖整中,共搜集民间歌谣12000首、民间故事8500多篇、民间戏曲800出、古唱本100册、手抄民歌本12000本。经初步统计,全县有5万人会唱民歌,6.5万人会讲民间故事,7000多位歌手每人能唱100首以上民歌。

令人吃惊的是,搜集到的《年年难为姐做鞋》、《打- -个呱呱鸡》、《关唯》、《君子于役》、等30多首民歌,内容都与《诗经》相关。在房县门古寺镇草池村.60多岁的村民邓发鼎农忙之余,爱唱《姐儿歌》:关关唯鸠往前走,在河之洲求配偶,窃窕淑女洗衣服,君子好逮往拢绣姐儿见了低...同一乡镇的高塘村民间歌师胡启龙,不论走到哪儿,都爱唱几句与《诗经)有关的民歌,以显示自己有文化。在房县,些乡民不仅唱(诗经》中欢快的民歌,还会用(诗经)里的《事我》民歌来哀悼去世的父母。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陈连山博士说:“我在全国各地都采风过,但在房县门古寺镇采风发现这里民间文化积淀深厚,传统的民间文化保存完整。特别是诗经民歌、长篇叙事歌等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诗经》确由尹吉甫编纂

《诗经》是我国珍贵的文学瑰宝,人们不禁好奇,究竟是谁编纂了《诗经》?

目前,学界公认《诗经》产生于西周时期。据《国语周语》记载,周王朝有让公卿列士即贵族官员和文人献诗的制度。所谓“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替献曲,史献书....《汉书食货志)记载: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于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日: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国语.鲁语下)有“昔正考父核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的记载。韦昭注:“太师,乐官之长,掌教诗乐。”由此判断,周朝太师就是诗经的总编纂者。

这位周朝太师指是正是大名鼎鼎的尹吉甫。尹吉甫,即兮伯吉父。今氏,名甲,字伯吉父(- -作甫),尹是官名。 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目前,已考知有《崧高》、《乘民》.《六月)、<韩奕》、《江汉)、《都人士)等篇是尹吉甫所作。

多处尹吉甫遗迹现房县

另一个让人好奇的问题是,《诗经》产生已2800多年,为何至今仍在房县民间传唱?

专家们认为,一个原因是《诗经》各篇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另一个原因是,房县是(诗经)的编纂者、也是(诗经)中的被歌颂者之-的周朝太师尹吉甫的故里。

多年来,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傅广典和十堰市民俗学会会长、十2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会长袁正洪等专家学者多次深入房县考察,用翔实的资料证明,尹吉甫就是房县人。

最确凿的证据就是,史书及地方志均有记载。

明万历六年( 1578年)《郧阳府志》记载:尹吉甫,房陵人,食采于房,卒葬房之青峰山。

《郧阳府志》(卷十六.祀典)记载:尹吉甫庙,旧在县西南六里,唐咸通中立,久废,基碑俱存。正德十四年,知州(县)胡璧建祠于东关外- 里许,春秋致祭。嘉靖三十五年,主簿严尧黻重修。

明《广舆记》记载:所谓吉甫为房陵人,是也。及闻城东有祠墓。

根舒新城主编《辞海》中华书局 1947年版记载:尹吉甫:周房陵人,宣王修文武大业,进迫京邑,奉命北伐,逐之太原而归。”

此外,房县至今保存有尹吉甫的墓葬、祠庙、碑刻等,也足以证明尹吉甫是房县人。

位于房县尹吉甫镇万峰山的宝堂寺,寺院后岩壁上原有一古代雕琢的日月品字形石窟,当地人称之为尹吉甫宗庙。在宝堂寺大型石雕龟驮碑上,刻有明正德十一年,房县县丞李南金、知县胡壁主持竖立的《万峰山宝堂寺立碑记》,上刻有“此乃古周朝名宦尹吉甫由山西而致,久隐山房旁观也,朝夕留心而得乎此山峦。此房县之东九十里,山峦幽雅,辐转四图...字样。2010年4月,房县青峰镇发现了一块石碑,上刻有“下马青峰道,焚香拜尹公;出师宣薄伐,作颂穆清风;烟冷千秋石,云幽万古松;允怀文武略,谁嗣奏膚功",落款“乾隆三年春立”。

据此推断,这块大石碑是清乾隆年间,人们为歌颂尹吉甫受宜王之命征战猃狁和赞美尹吉甫文滔武略之才德而专门雕刻的。

在房县尹吉甫镇、青峰镇至今保留有尹吉甫的墓家、墓碑。相传周幽王误杀尹吉甫,后做了一个金头予以厚葬。为了防止盗墓,后人设了12座尹吉甫墓葬。目前,房县收集到9处尹吉甫墓址。

关于尹吉甫的研究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尹吉南家庙石窟建筑被列为省、市、县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尹吉甫传说》经评选进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2010年5月,中国诗经学会会长、河北师大教授夏传才专程来到房县考察。他认为,“尹吉甫是房县人,确定无疑,可考可信。房县发掘出当地民歌与《诗经》乐歌的结合,以及与尹吉甫相关的民间传说,很有价值。”

十堰发现千余尹氏后人

通过深人调查,袁正洪发现,十堰多个乡镇都有尹姓后人居住,据说他们是尹吉甫的后人。经统计,房县现有尹姓后代201户753人,其中青峰镇、尹吉甫镇、万峪乡、沙河乡有58户188人,加外迁到邻近房县的丹江口市官山镇、盐池河乡、十堰市茅塔乡的尹姓,总计326户1226 人。

房县万峪乡年近八旬的尹维鹏,一口气能背出尹吉甫下传的56代(部分)家谱。

房县青峰镇62岁的尹义清,能讲尹氏家族争祖宗尹吉甫、夺庙产的传说;尹吉甫宗庙宝堂寺兴衰的传说;尹吉甫外出带兵打仗的传说;尹吉甫的长子尹伯奇的传说等。

住在房县尹吉甫镇尹吉甫宗庙附近的86岁老人刘大斌,不仅会讲许多尹吉甫的传说,而且还会唱(诗经.关睢》民歌。2008 年11月,刘大斌被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公布为"尹吉甫传说“传承人。

值得庆幸的是,从房县走出的“中华诗祖"尹吉甫,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8年,房县系列文化保护措施相继出炉。目前,全县已有53个民歌示范村,建起了25个民歌堂。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