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创作,还是他的风格和特点,还是大家手笔

#在头条看见彼此#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遭骂不轻。导演换了,纯纯欣赏美食的节目,变成超级大广告,不好吃也不好看了。

为什么陈晓卿不导?不是我们研究的范畴。关注陈晓卿,一直没断。这不,舌尖没有继续,陈晓卿并没有闲着。一组与宁波相关的微视频,忽然被送到我眼前,惊喜!大惊喜!



微视频很短,每集只有五六分钟。微视频不短,每一集介绍了宁波一个地方的风物。第一集提纲擎领,介绍宁波。宁波的城市性格,宁波的城市特点,宁波人的日常,宁波的美食。随后,将视觉转向了余姚、慈溪、转向奉化、转向翠竹青青的大山深处。

像“舌尖”当年横空出世一样,我的眼睛便再度有福气跟着他的视觉和镜头,看到各式充满诱惑的宁波风味美食以及美食背后的故事。其中很多,是我在宁波亲自品尝过的佳肴。当时只是吃了。看了这篇微视频后,才知道吃背后的文化和缘由。

因为是“微视频”,没有像“舌尖”那样展开来讲述故事。更紧凑的惊鸿一瞥,让想象的空间被打开得更为广阔。娓娓道来的解说,还是那样的风格。不,在那样充满诱惑的声音之外,还多了些幽默和风趣。开心地吃,才是对美食的致意!



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一顿美味所不能解决的。去深山老林里吃笋,不用想什么“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哲理。笋,它就是一种在大城市吃不到的鲜嫩。离开了滋养它的泥土,竹笋活泛的生命力会在很短时间内失去。

那一种独属于笋的脆、鲜、爽等诸多滋味,在离开土地深处四个小时后,便不复存在。从没吃过现挖出来的笋的人,断无机会去感受这道美食的灵魂。就像海边人的海鲜,是出海二十四小时之内才能被称为,而不是我们所说的海产品。

奉化的海苔千层饼,一种本人不太喜欢的小点心。微视频给了奉化千层饼不少镜头。可是,我更喜欢奉化的芋头和芋艿。一掠而过的镜头,勾引起的不仅是记忆,还有在奉化游玩时,当地人放在炉子上捂着的熟大芋头。芋头的上面撒了一层白白的细粒。抓手上时,以为是绵白糖,一口下去,盐!



沾点盐或酱油,是宁波人吃东西的一种特色。对吃客而言,一顿上好的美味,可以“一醉解千愁”。而宁波人的一碟酱油,可以让所有的美味锦上添花。只要不是海鲜,一律可以“白切”。那碟酱油便是化腐朽为神奇的神来之笔。

再看陈晓卿的作品,惊喜。浓如酢、淡如水,这样描述和表达美食的形式,赏心悦目。可惜,只看到表妹转给我的五个小视频。更多的还没看到。渔船进港,一网拉上来的希望,既是渔民的收获,也是食客的欣慰。带鱼身上闪闪发光的白鳞片,黄鱼的金光闪闪,借着高手的拍摄,仿佛那些透骨新鲜的鱼儿,自己跳进锅里一般。

记得曾经看过一期采访陈晓卿的节目。那种乐天的态度,说起吃来眉眼间俱是满足与得意的劲儿,哪像是著名大导演?更像一位昨天还在一起吃吃喝喝的老朋友。加上他敦实厚重的体态,与他的语言表达简直是绝配。


本以为,“舌尖”过后,他功成名就隐退江湖。几则微视频看下来,知道他还在江湖上行走,很开心。有所期待,等着更多的精彩。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