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果郡王不敢亲近浣碧,看甄嬛当初说了什么话?成全只是说说

在《甄嬛传》里有很多苦命人,他们曾用尽全力争取想要的那份情爱,可得偿所愿后却发现和自己期待的大相径庭。

前期被“莞莞类卿”伤到的甄嬛是这样,后期强行嫁给果郡王的浣碧亦是如此。

在嫁进果郡王府之前,浣碧早早为自己勾勒了一幅相亲相爱、举案齐眉的幸福画卷。

当然,她也知道果郡王真正喜欢的是甄嬛,但想着自己和姐姐有几分相似,总能求得几分宠爱。毕竟除了姐姐甄嬛,她自认为没什么真正的对手。

可浣碧没想到的是,嫁进王府后,果郡王对她颇为冷淡,甚至都不敢亲近。更让她难堪的是,跟着她一起强行嫁进王府的孟静娴反而获得了宠爱,早早就有了身孕。

为什么果郡王在婚后不敢亲近浣碧?其实这一切的根源就在甄嬛的几次言语暗示。

是否因为算计而冷漠对待

对不少喜欢《甄嬛传》的观众来说,浣碧这个角色其实并不受他们待见。她不像流朱一样对甄嬛百分百忠诚,而且做事还不够谨慎,因为妒忌平白得罪了安陵容,给甄嬛招灾惹祸。

除此之外,浣碧还在明知甄嬛和果郡王两情相悦的基础上,强行嫁给果郡王,实在是不像是姐妹之间会做的事。

因此,不少观众对于果郡王不亲近浣碧这件事觉得理所应当,没有深入思考。

说起来,在嫁给果郡王这件事情上,浣碧确实急功近利了一些,但仔细想想也可以理解。

本来就是她先喜欢上的果郡王,而且甄嬛也确实不能出宫了,浣碧没必要再压抑自己的情感。

只是在原著中,她的做法却落了下风,差一点就造成了悲剧。

在书里,浣碧是有心算计果郡王的,通过在他的衣服上动手脚,使得里面的东西更容易掉出来,以此来创造机会。

在阖宫夜宴的时候,浣碧在倒酒的时候故意出错,让果郡王“不慎”遗落了装着甄嬛小像的香囊。随后浣碧又惊叫一声,让皇上发现了装着小像的香囊。

眼看事态要恶化,浣碧第一时间站出来承认小像就是自己,解除了皇上的疑虑,自己也如愿以偿地嫁入了果郡王府。

考虑到这个情节的存在,很多人认为果郡王不亲近浣碧合情合理。毕竟允礼也非常聪颖,很可能察觉到了浣碧的算计。

但是认真看过电视剧的人会发现,在剧集中,这段情节是有所更改的。

首先,导演从头到尾都没有展示过浣碧悄悄动手脚的画面,也没有其他方面的暗示。

其次,电视剧把浣碧故意把酒倒在果郡王身上,改成了浣碧如常倒酒,果郡王自己站起来撞到了酒杯。

而且浣碧并没有做惊呼之举,是皇上自己发现的香囊,第一时间要求拿过来看看,而且他只是随意地翻了翻。还是在恒亲王的多嘴下,才把矛头指向了一旁的甄嬛。

所以在电视剧里,很难说这件事情是浣碧一力主导的,至少无法说服果郡王,因为过程中充满了浣碧不能掌控的意外。

在剧情里,宁贵人倒是怀疑浣碧动了手脚,并且言之凿凿给出了理由,因为她认为果郡王谨慎,一定不会掉落随身之物。

然而这样的说法其实根本站不住脚,因为观众都知道,宁贵人眼里“谨慎”的果郡王已经并不是第一次掉小像了。

所以无论如何,电视剧里的果郡王都不是因为认定浣碧算计了他才选择对其冷漠以待。

那么,造成他们夫妻之间裂痕的根本因素到底是什么?其实真正的答案还需要从甄嬛这里找。

甄嬛的言语试探

在果郡王的感情世界里,甄嬛绝对是排在第一位的。因此讨论他的情感问题,终究还是得回到熹贵妃身上,否则很难找到正确的答案。

不得不说,小像掉落那一段里,果郡王的表现实在是惹人生疑。

浣碧已经想尽办法帮他圆谎,尽量把所有的问题都放到自己身上,可允礼却一直支支吾吾,不免让皇上起了疑心。

很多观众在看到这里的时候感到很费解,明明杀身之祸就要临头,为什么果郡王还不赶紧顺水推舟呢?

在《甄嬛传》后期,果郡王一直都是一副恋爱脑上头的样子,恨不得把“想和甄嬛复合”这个想法挂在脸上,惹出了不少风波。

所以,他的很多不合理行为,往往都和甄嬛有关。

在这段剧情里也是一样,果郡王之所以不顺着浣碧的说法就坡下驴,无非就是担心对甄嬛造成伤害。

别看浣碧认下小像后,甄嬛一副坦然以对的神态,但她的内心恐怕早就翻江倒海,禁不住去怀疑允礼和浣碧之间是否真的有私情。

这一点是人之常情,哪怕冷静理性如甄嬛,在和旁人探讨心爱之人婚事的时候,也难免会心生妒忌和不满。

所以,果郡王才表现的犹犹豫豫,其目的无非是告诉甄嬛,此间之事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他并不想娶浣碧。

甄嬛的表现乍一看还是很得体的,她先是强调了果郡王对浣碧的感情,接着又表示愿意收浣碧做义妹,俨然一副为好姐妹细细打算的样子。

如此恳切的“姐妹情深”戏码,迅速打消了皇上的疑虑。

但是在言语之间,甄嬛还是泄露了内心真实想法,她终究还是情不自禁地问道:“你真的爱浣碧吗?什么时候爱上她的?”

这句话就是明显的试探了,果郡王一下子就听出了甄嬛的言外之意。

所以他立马表态自己曾经喜欢过一个女子,与她两情相悦,不能娶浣碧为正妃。

听到这样的话后,之前还一直为浣碧筹谋的甄嬛立马就平静了下来,只是淡淡的回复:“皇上做主吧,只别委屈了浣碧。”

显然果郡王的回答让甄嬛很满意,内心的些许不满也很快烟消云散了。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甄嬛虽未说什么,但心中到底对浣碧嫁给果郡王存了几分芥蒂。

深爱她的允礼又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因此在皇上赐婚的那一刻,果郡王就想好了日后要和浣碧保持距离。

甄嬛的临别托付

看到这里,或许有不少人会想,仅仅因为甄嬛试探了这么一句,果郡王就不再亲近浣碧,是否有些儿戏?

其实除了这个原因,还有一点也很重要,浣碧所谓的优势其实也是劣势。

她觉得自己有几分像甄嬛,又与后者关系密切,应该能得到果郡王的疼惜。殊不知就是因为这样,允礼才会疏远她。

眼睁睁看着心爱之人被夺走对任何一个男人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午夜梦回,都会心痛到不能自已。

而浣碧的存在,会时刻让允礼想起自己被夺走的真爱,他自然不愿意多面对这个侧妃。

而且甄嬛也不只是一次试探果郡王,在浣碧出嫁之前,她对果郡王的一番托付,也颇有些值得玩味的地方。

在妹妹正式出嫁前,甄嬛按照惯例对妹夫进行了提点和嘱咐,她的原话是这样的:

“浣碧并非我的婢女,而是我同父异母的妹妹。她是我父亲‘心爱之人’的女儿,所以,你要好好对待她。”

这句话乍一听似乎没什么,但仔细一琢磨就会发现很多不对味的地方。

比如甄嬛刻意强调浣碧是“同父异母”的妹妹,又强调了是父亲“心爱之人”的女儿。

言外之意就是说浣碧的母亲抢走了本该属于甄嬛母亲的爱,而这个情形恰好也对应如今甄嬛、浣碧和果郡王三个人的状态。

结合甄嬛的语气,那种酸楚与怅然其实清晰可见。

这句话说出来,就算甄嬛自己没什么特别的意思,果郡王也不敢对浣碧多么好了。

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就是如此,甄嬛或许是真心在做成全之举,但是果郡王却不可能真的应下来。

不过,果郡王似乎也不是真的冷酷无情,他对浣碧冷漠以待,对另一个侧妃孟静娴倒是颇为宠爱,两个人还有了子嗣。难道这个时候,他不害怕惹甄嬛伤心了吗?

孟静娴与浣碧有何不同

人心其实很神奇,果郡王宠信浣碧有可能引发甄嬛的不快。但如果这个对象换成孟静娴,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这两个人虽然都是侧妃,但她们的身份地位其实是天差地别。

实事求是的说,为了避免皇上猜忌,果郡王完婚后必须找一个人来宠信。而这个人无论如何都不会是浣碧,只能是孟静娴。

因为后者是沛国公的掌上明珠,是京城数一数二的大家千金,即便嫁给果郡王做正妻都绰绰有余。

如今因为种种原因,只能嫁进王府做侧福晋,本就已经受了很大的委屈。

这件事满京城的人都看在眼里着,因此但凡果郡王在婚后对孟静娴有一丝怠慢,都会引发议论,进而点燃沛国公的怒火。

所以,哪怕果郡王心中千不甘万不愿,也必须做出宠爱孟静娴的样子。

而冰雪聪明、精于宫斗的甄嬛对这一点肯定是心知肚明的,所以无论果郡王表现的对孟静娴多么好,她都不会太在意,会自动把这些宠幸的举动合理化为果郡王必须做出的政治牺牲。

但是浣碧就不一样了,她的出身并不高贵,母家如今官小位卑,唯一的依靠就是在宫中做贵妃的姐姐。

如果允礼对浣碧非常宠爱,放在甄嬛眼里,难免不会产生“果郡王是否动了真心”这个疑虑。

相反,果郡王把浣碧高高捧起,让她做内宅的管事,把王府上下的财政、人事等权力全部交给浣碧。

既保证了后者的地位,让甄家面上有光;又照顾了甄嬛的情绪,让她能放宽心态。

就这样,孟静娴和浣碧两个侧妃,一个得到了荣宠,拥有了子嗣,获得了里子。

一个收获了阖府上下的尊重,大权在握,拥有了面子。看上去确实是你好我好,花团锦簇。

归根结底,果郡王对这两个人都没什么深厚情意,所以才会用这种平衡内宅的手段和策略。

结语

总的来说,浣碧被冷落其实是无妄之灾,她自己并没有什么错处,坏就坏在她是甄嬛的同父异母的妹妹,又与后者关系密切,果郡王只能对她客客气气。

而孟静娴高门贵女的身份让果郡王不能对她冷漠以待,必须做出一副宠爱的样子,愈发衬的浣碧不得宠。

从效果上来看,果郡王和浣碧保持距离,即周全了甄嬛的心意,又照顾了沛国公的想法,是入情入理的绝佳选择。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