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性薄凉”的人,请深交一辈子

前几天,同事“破产”了。

因为预估错误,他把所有钱财都投到了股票上,结果,血本无归。

眼见着缴纳房贷的日子要到了,他天天在办公室叫苦。

但公司倡议工资减半共度难关,我们也自顾不暇,同事试图向老板提前支点工资,反遭一顿怼:

“你太贪心了,哪有把投资都放一个篮子里的道理?”

焦头烂额之际,他发朋友圈:“真是一文钱逼死英雄汉,如今连房贷都交不起。”

结果,一位许久不曾联系的朋友,直接打来电话。

就两句话:“要多少,卡号给我。”

同事说:

“我听到这话,不瞒你说,真的差点哭。我们是铁哥们,从高中到大学,毕业后就很少联系了。”

这世上有种友情,不常联系,却从未忘记。

正如梁实秋所说:“你走,我不去送你;你来,风雨再大我都去接你。”

我也有这样一位朋友。

她是我大学时的闺蜜,当年,我们一起备考,一起兼职,有好吃的一起吃,连追剧都头挨头依偎着一起看。

毕业后,我们去了不同的城市,各自忙碌工作,烦心家务琐事。

从不打电话,微信也很少聊天,朋友圈点赞更是十天半个月才有一次。

本来约好一年聚一次,有了孩子后,三四年才能见一回。

但我们之间从未有过距离。

我爱吃泡菜,每年大白菜的季节,她总会给我快递好几罐她妈妈亲手做的泡菜,

顺带着送我先生一本书,送我儿子一件与她女儿一样的浴袍,再给我写封信,絮絮叨叨的说些家常。

去年她二胎,我早早把我儿子幼时的衣物清洗晾晒好,配上一应俱全的待产包给她邮去。

她收到后,简单给我发了张大肚照,又写了个“么么哒”。

虽然简单,我却知道,她很喜欢我的待产包,更满意我儿子的旧衣物。

曾经,总以为好朋友要一生一世热烈相拥,形影不离。

与生活交战多年,才明白:

真正的朋友,虽然久未联系,但一直存于心间。

我认识一位全职妈妈,她特别热心交际。

每天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在群里聊天,甚至私加了所有人好友。

加上我之后,我们并未深聊过,偶尔她会推销一些微商产品。

哪怕我不回应,她也能自问自答的发一串消息,每次都是如此,好像也不会觉得尴尬。

后来,群里聊得来的几个朋友线下聚了次餐,有人把照片发到群里。

看到照片后,她私聊我:

“你们聚餐怎么不叫我呢,我一直还觉得我们是朋友呢。”

我安慰了几句。

没想到却引发了她的感慨:

“我朋友圈有5千好友了,能聊的却没几个,能帮我的更没有,买我产品的也没有。

我每天在群里巴心巴肺的聊天,逢年过节给大家送祝福,怎么就没人把我当朋友呢。”

作家苏岑说:

“真正好的感情,就是不费力。不需要刻意讨好,努力经营,两个人已是顺其自然的舒服。如果一段感情,一个人,得让你耗费巨大精力来取悦,这已注定不是能陪你到最后的缘分了。”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节目组邀请了几位受访者,要求他们猜一下自己手机通讯录里有多少好友。

每个人的回答都是两三百。

但事实上,他们手机里的好友人数早已过了千。

得知自己的好友数量,受访者的第一反应是震惊。

接着,节目组要受访者删掉不常联系的人、删掉工作和应酬的人、删掉家人,最后,剩下的好友里,能真正说上心里话的人,有多少?

答案揭晓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沉默了。

上千的好友里,居然只留下了一两个。

我们时常有种错觉,觉得朋友圈通讯录人多,就是自己人脉广。

即便有些人,是我们刻意热络加来的朋友,即便再也没聊过,也不舍得删除。

因为我们总藏着一些小心思,觉得或许以后能建立某种合作,互相帮助促进某种资源?

却从未想过,刻意热络之后,你是否真心维系过这段友情,而他又是否真把你当做朋友?

无效社交,不过是人脉虚荣的小把戏。

带着目的的无事献殷情,从来交不到真心朋友。

我舅舅,每隔三年的清明,都要去一趟广州。

风尘仆仆,一天就回。

一开始我们都以为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后来才知道,他是去和战友相聚,五个亲兄弟似的战友,当年说好轮流去各家聚会。

直到十年前,住在广州的战友意外死亡。

从此以后,剩下的兄弟四人,都自觉把那位战友的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三年一聚的时间地点,也改到了清明当天,那位战友的家里。

今年因为疫情,家人极力反对,哥几个才最终选择了线上聚。

大家喝着酒,先是笑,再是哭:

“嫂子啊,今年没去看你们,真是对不住啊,等明年咱们再补上。”

嫂子也哭:

“自家兄弟说啥客气话,来不来,我都知道你们心里记挂着我们,你们平安,我就高兴。”

三毛曾说:

“朋友这种关系,最美在于锦上添花,最可贵,贵在雪中送炭;

朋友中的极品,便如好茶,淡而不涩,清香而不扑鼻,缓缓飘来,似水长流。”

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朋友圈的人数越多,我们就拥有了越多的人脉;

积极为朋友点赞,朋友就会把我们视若知己。

但其实,点赞是换不来真感情的;就像存在感,也不是刷刷屏就能轻易积累的。

陈佩斯和朱时茂,是80年代春节联欢晚会的黄金搭档。

当年,陈佩斯记性不好,俩人经常聚在一起对台词背剧本,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离开小品舞台后,两人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方向,人生轨迹也就此改变。

后来,朱时茂的儿子青阳想拍电影,却苦于没有资金。

平时,他们各自生活,从不想起,也不打扰对方的生活;

但他们始终记着过去的情意,只要一方有需要,另一方永远随叫随到。

很少人知道,《碟莲花》的导演青阳,是朱时茂的儿子。

便求助爸爸的好友陈佩斯:“陈叔叔,我是阳阳,我想拍一部电影。”

当时,陈佩斯琐事缠身,但他二话没说,零片酬出演了《碟莲花》。

“阳阳是朱时茂的儿子,这个理由足矣。”

庄子曾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真心实意的朋友不会刻意熟络,但总能在你需要的时候雪中送炭。

知乎上曾有人问:“什么样的才是真朋友?”

点赞最高的回答是:

“从来不需要维系,就算多年未见,依旧是当年心有灵犀的感觉。

从来不需要害怕,就算再多困难,知道对方永远会给彼此托底。”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是让自己和生活变得更好,而不是为了讨好而成为彼此的拖累。

正如海桑在《想起一个遥远的朋友》诗中写到那样:

不可能老是想着你你不是我火烧眉毛的生活但当闲暇时候就会偶尔把你想起想起你我站在灵魂的深处就这样互相望着那么简单,那么美好如果我不是小心忍着就要一个人笑出声来

这种君子之交淡若水的感情,虽然看似有些冷淡,却是人与人之间最靠谱的关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