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家风好,是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报|百家故事

本篇文章收录于百家号精品栏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题将聚集全平台的优质故事内容,读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文 | 桃汁 · 十点读书邀约作者

《红楼梦》脂批中有一个笑话:

庄农去了趟京城,吹嘘见到了皇帝,说他左手拿金元宝,右手拿银元宝,人参不离口,连擦屁股都用的是鹅黄缎子,所以京中掏茅厕的人都富贵无比。

脂砚斋笑称,小门小户意淫富贵之家,大抵如此。

想起曾国藩说:

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越读《红楼梦》,越觉得所言极是。

外人只看到贾家“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富贵荣华享受不尽,却不知大家世族赖以兴盛的,不仅是物质“硬实力”,更是精神“软实力”,也就是良好的家规家风。

一个家庭的规矩风气,藏着长辈的三观,影响后代的行为,决定未来的祸福。

贾府的命运警醒着我们:

家风纯良,则家兴旺;家风腐化,则家落败。

宽厚体贴,怜下惜弱

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贵族之贵,在于尊重体贴不如自己的人,而不是自恃有权有势就目中无人,以践踏他人凸显优越感。

贾府前往清虚观打醮祈福,浩浩荡荡一大群人马,乌压压占了一整条街,好不热闹。

一个十多岁的小道士忙着四处剪烛花,纷乱中一头栽在王熙凤怀里,性急的凤姐当头就劈了一巴掌,掀起一阵喧哗。

贾母知道原委后,忙道:

快带了那孩子来,别唬着他,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哪里见的这个势派,倘或唬着他,倒怪可怜见的,他老子娘岂不疼的慌?

小道士吓得跪在地上发抖,不敢说话,贾母命人将他拉起来,还给他钱买果子吃,叮嘱别为难他。

一个出身寒微的小孩,在众人前呼后拥的贾母面前,渺小得像一根草。

可贾母偏能以己度人,体察平常人家冷暖,感念可怜天下父母心,给予小道士温暖、体贴和怜惜,实在难得。

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正是贾母一贯宽厚待人的作风,使得体贴周到、怜贫惜弱的风气,在贾府上下蔚然成风。

记得探春和宝钗要吃油盐炒枸杞芽,特意打发丫头送给厨房柳嫂子五百钱,远远超过这盘菜的价值。

柳嫂子不敢收这么多钱,二位姑娘还不许她退,赏她打酒吃,还说:

如今厨房在里头,保不住屋里的人不去叨登,一盐一酱那不是钱买的?你不给又不好,给了你又没的赔。你拿这个钱,全当换了他们素日叨登的东西窝儿。

两位千金竟然也能留心人情往来、柴米油盐,就连吃道小菜,都想得到体谅别人的难处,自掏腰包补贴他们。

如此细致妥帖,难怪精于算计的柳嫂子赞赏道这才是“明白体下的小姐”。

相形之下,赵姨娘却生怕别人占便宜,隔三差五地去厨房要这要那,小气寒酸可见一斑。

敬重比自己位高或同等身份的人,不稀奇。可贵的是,对不如自己的人保持同理心,为他人考虑周全。

穷不忘操,贵不忘道。好的教养,根植于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里。谦和宽柔、敦厚退让,方是大家之风。

恪守规矩,承担责任

虽然贾府的一贯作风是宽以待人,但并不意味着目无章法。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论主子仆人,在规矩上都不能含糊,哪怕是贾宝玉也不例外。

元宵夜宴之后不久,江南甄府来京朝贺,因为与贾府是世交,于是派人来送礼请安。

贾母命宝玉出来见人。甄府众人见了,喜欢得拉起手来一通夸赞,说宝玉性情好,礼数周全。

贾母笑道:

可知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们,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也断不容他刁钻去了。就是大人溺爱的,是他一则生的得人意,二则见人礼数竟比大人行出来的不错,使人见了可爱可怜,背地里才纵他一点子。若一味他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

《家范》云: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

爱需要边界,要分时间场合,绝不能一味纵容孩子任性无礼,为所欲为。

记得宝玉间接害死金钏儿,还为了戏子得罪忠顺王,纵使他是“老来子”,也被贾政毒打到半死。

可见哪怕是侯门阔少,只要行为不端,也必得经受棍棒之苦,否则只会滋生更糟糕的败家子行径。

治家方面,严守规矩也必不可少。

别看老太太成天享乐,听听戏,玩玩牌,品品茶,一旦苗头不对,她会立刻收起慈眉善目,拿出雷厉风行的手段。

守夜无聊,又容易发困,婆子们值夜班时经常赌博。原本玩牌不是什么大事,谁料越玩越大,搞得秩序混乱,甚至有人敢跳怡红院的墙。

贾母立刻意识到严重性:

夜里赌博,就免不了喝酒,喝酒就免不了呼朋引伴,门户大开,保不齐就有人藏贼引奸,园子里又都是丫头小姐,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她亲自坐镇,很快揪出三个牵头者——都是贾府有头有脸的仆役。

平日宅心仁厚的贾母,此时丝毫不讲情面,当众将牵头者痛打四十大板,扫地出门,其余的打二十大板,扣工钱扫厕所,还一把火把骰子和牌烧尽,把大管家林之孝骂得狗血喷头。

若一家之主一味面和心软,只想做个“大事化小”的和事佬,只怕会闹得鸡飞狗跳,不可收拾。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没有限度的宽容,会变成洪水猛兽,毁掉一个家。该立威该严管时绝不手软,才是长久之道。

读书知礼,注重精神陶养

《红楼梦》一开篇,曹公就借林黛玉的眼描绘了贾政房内陈设:

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半旧的弹墨椅袱。

三个旧字,彰显的是贾府生活低调简朴,注重沉淀精神内涵的理念。

真正的高贵不是一味追求身外之物,而是骨子里透出的学养,言谈间流露的智慧,不迷恋浮华的淡然。

像贾府这样的诗书世家,读书是保证家族兴旺的途径,更是陶养性情、塑造人格的重要手段。

贾宝玉作为继承人天天被盯着读书写字不在话下,但是即使是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背景下,小姐们的文化教养也是相当重要的事情。

除了上学不准随意请假,贾母还特地派人接来湘云参加诗社,王熙凤也出钱资助姊妹们办活动,甚至参与联诗助兴。

在浓厚的读书氛围下,小姐们个个“腹有诗书气自华”,海棠诗、菊花诗、飞花令、联诗,各种文人游戏信手拈来,字里行间更透露着世府千金的气度和品质: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是豁达开阔的君子风度;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沟渠”,是洁身自好的人生理想;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是不入俗流的处世方式。

毕竟女儿们将来要成为母亲,若没有文化的熏陶,何来智慧的头脑、宽阔的胸襟和温厚的性情,如何培育一个家族的未来和希望?

王熙凤执掌贾府大权,精明强干,但她的弱点正在于读书太少,以致性格过于炽烈尖锐、格局层次不高,容易伤人伤己,被利益诱惑。

她自己也深知这一弊端,拿自己跟探春作比较:

“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她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厉害一层了。”

读书,能提升格局,开阔眼界,而不囿于眼前小利;能淘养性格,去除戾气,使人温润纯良,沉稳圆融;能增强思辨能力,不被纷繁表象迷惑干扰。

好的家风,是懂得节制、理性、自持,追求学识、人品和教养的充实,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家风崩坏,大厦将倾

冷子兴评价贾家:

如今人口日多,事务日盛,主仆上下都是安富尊荣,运筹谋画的竟无一个,那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的人家儿,如今养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一代不如一代,是压死贾家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丢弃了优良家风,贪图享乐,规矩崩坏,一步步走向末日倒计时:

宁国府那边,贾敬醉心求仙炼丹,家中事务不闻不问,儿子贾珍“把宁国府竟翻过来了,也没有敢来管他的人”;

荣国府这边,贾赦贾琏诠释了什么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淫乐无度,依权仗势,为非作歹。

唯有贾政酷喜读书,为人端正,奈何以一人之力也难挽颓势。

起初,宁荣二公显灵时哀叹“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但仍抱有依靠宝玉振兴家族的希望。

然而贾宝玉无心仕途,其他人更是指望不上,二公看透了家族已病入膏肓,运终数尽,无可挽回,只能留下悚然悲戚的长叹。

果然,贾府最终落了个“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一切繁华,转眼成空。

曹雪芹感怀的,不只是青春生命易逝,更是对家族精神逐渐没落,直至分崩离析的哀悼和悲鸣。

过去,家风是大家族的传承根本;现在,家风是小家庭的立足基点。

勤俭自持,不慕浮华的家庭,才能抵制不良诱惑,在岁月无常中绵延兴盛;恪守本分,勇于担责的家庭,才能养出顶天立地的儿女,将希望的接力棒代代相传;宽厚仁爱,善良大度的家庭,才能广结善缘,互信互爱,活得坦荡光明,无愧于心。

一个家庭有了好家风,就有了主心骨和凝聚力,就有振拔生命的精神力量,就能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愿每个人都能成为优良家风的践行者和传承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