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年薪201万天才少年曝光:你没文化的样子,真廉价

01

前几天,华为宣布,又有两名华中科大的博士毕业生入选华为“天才少年”。

“天才少年”,是任正非去年6月发起的用顶级薪酬招揽顶尖人才的项目。

华为想通过此举,给组织注入新鲜的血液,激发员工队伍的活力。

“天才少年”薪资分为3档,目前,全球仅4人拿到了最高档年薪,高达201万。

能拿到如此天价薪资的,都要经过华为层层严格的筛选,一般需经历7轮的流程:

简历筛选、笔试、初次面试、主管面试、若干部长面试、总裁面试、HR面试。

最后存活下来的,都是大佬中的大佬,精英中的精英。

比如说,2019年入选的左鹏飞,计算系统结构专业博士,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10余篇高水平论文。

读博期间,他每天8:30分进实验室,直到晚上9点多才回寝室睡觉,5年几乎天天如此。

不光华为向他抛出了橄榄枝,腾讯、阿里等名企都给他发了Offer,甚至还有企业开出了高出华为40%的天价薪酬。

比如说,今年入选的张霁,同样是计算系统结构专业的博士,在阿姆斯特丹大学INDE Lab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曾在腾讯公司实习,期间发表国内、国际专利7篇,研究成果还获得了腾讯的年度杰出贡献奖。

他也放弃了其他公司,甚至其中有一份年薪超过360万的offer,最终选择加入华为。

其实,比起横空出世的天才,他们更像是在实验室默默努力,终于迎来开挂的逆袭少年。

就像华中科大官方发文中所说:“无数个平凡的日子才造就了今日的不平凡,一切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所有光环的背后,离不开他们顶级的自律、对学习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敬畏。

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许多人心浮气躁,纷纷感慨:“读书不如当网红,高考不如去整容。”

但那些宣扬读书无用论的人,非蠢既坏。不要让你没文化的样子,暴露出你的廉价。

02

看过一个接头随机采访,一位00后的小姑娘让我觉得有点惊讶。

采访者问:“知道邓稼先是做什么的吗?”

小姑娘皱着眉头:“邓稼先,不知道哦。”

采访者又问:“那你有听说过钱学森吗?”

小姑娘懵懂地发问:“钱什么?”

随后战术性迟疑了一会儿,模棱两可地回答道:“有点熟悉这个名字。”

这种魔幻的没文化现象,近几年几乎层出不穷,表现形式也越来越让人难以接受。

微博上,有人感慨:“自从我从网上说0.5×0.8=0.4被喷后,再也没和别人争论过任何事。”

底下的评论区,点赞最高的评论都是这种画风的:

“对啊,难道不是0.04吗?”、“0.5就是一半。0.8的一半是0.04没错啊。”

某孕妇app上,无数已经通过B超确定过婴儿性别为女的孕妇,仍幻想着可以女翻男。

她们在线祈祷,成堆地在帖子下面排队,只求生个儿子“传宗接代”、“延续香火”。

某短视频平台上,很多人用化粪池警告当梗,说媳妇不乖就要两吨水伺候,还要买同款绞肉机。

人间惨剧在这群没文化的人眼里,变成了可以用来挂在嘴边开玩笑的段子。

我们迎来了这样一个时代,动动手指就能获得短期内极大的快感,谁还愿意静下心来读书?

无脑爽文、千篇一律的综艺、给你即时反馈的游戏、尺度越来越大的娱乐新闻、狗血浮夸的短视频......

这种消耗型娱乐,对你长期成长一点用处都没有,却能让你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原理很简单,躺在床上吹空调吃垃圾食品,肯定比大热天挥汗如雨地锻炼爽多了。

动动手指就能获得笑料和谈资,肯定比费心费神地啃完一本晦涩难懂的书轻松多了。

于是,我们就这样,乐此不疲地嘬着不同款式的奶嘴,变成了脑袋空空、谈吐浅薄的没文化之人。

03

知乎上有人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博士生是不是都特别博学,或者说对一领域研究很深?为什么我遇到的几个都感觉一般?”

其实,正是由于你的无知,才造就了你的自信。

你遇到一个文学博士,于是你得意洋洋地拿出一本大冰的畅销书《乖,摸摸头》,问他有何见解。对方面露难色地说没看过,你就觉得他挺一般的。

你遇到一个心理学博士,神叨叨地问对方:“你猜我现在在想啥?”对方一脸懵逼地说不知道,你就觉得他挺一般的。

你遇到一个建筑学博士,让他帮你看看房间的风水如何。对方为难地回答不会,你就觉得他挺一般的,还博士呢,连看风水都不会。

这正是达克效应的表现,知识越贫乏的人,越对自己有着谜之自信,往往学了点皮毛,就觉得自己厉害得不可一世。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汝州农村有个老翁,家道殷实,可是祖祖辈辈都是文盲,不认识字。

老翁下定决心要让儿子念书识字,就聘请了一位读书人给儿子当老师。

第一天,老师用毛笔在白纸上画了一笔,告诉他儿子说:“这个字读作一。”

第二天,老师又用毛笔在白纸上画了两笔,说这是个“二”字。

第三天,老师用毛笔在白纸上写了三笔,说这是个“三”字。

儿子仿佛悟到了什么,学也不上了,扔下笔兴高采烈地回去找父亲说:

“认字实在太简单,孩儿已经学成了,现在不用花这么多钱请先生了,可以辞退他了。”

过几天,老翁想请一位姓万的朋友来喝酒,就吩咐儿子写个请帖,儿子满口答应。

然而,等了一整天,眼看太阳都要落山了,儿子还没写好,老翁终于不耐烦了。

到了儿子房间,看到他满脸愁容地坐在桌边,一张纸在地上拖得老长,上面都是黑道道。

儿子抱怨道:“我借来了母亲的木梳,一次可以写20多划,从早上到现在也才写了3000多划!为什么偏偏姓万呢?”

对知识没有敬畏心的人,才会自作聪明,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继续学习。

而像华为“天才少年”这样的人,已经是领域里顶尖的人才了,却还无时无刻不忘给自己充电,想要学到更多。

高下立判。

04

2条建议,送给想要在自己的领域不断精深、有所进步的你:

①学会“窄门思维”。

人生之路,可以大体划分为两类:宽门和窄门。

宽门进去的时候很容易,但是道路却会越走越逼仄晦暗。

窄门进去的时候很艰难,但是道路却会越走越宽敞明亮。

我们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一开始简单的事,比如下班后刷刷短视频,看几篇娱乐八卦,就觉得今天又学到了点碎片知识。

但长久以往,你的认知水平得不到更高维度的提升,你永远在原地踏步,只能让自己今后职业选择的余地越来越窄。

好走的路,一般都是下坡路。想要获得成长,就要选择有难度的事情,为自己赋能。

②坚持每天读书。

查理·芒格说:“我这辈子遇到的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

你会发现,可以被归为“优秀”的那类人,不管工作多忙,总是能每天都抽出时间来学习。

学得越多,越容易发现自己思想的贫瘠,精神上的不富裕,更容易对知识存有敬畏之心。

多读点书吧,不然你的三观都是由你身边的亲朋好友、亲戚长辈决定的。

就像一颗里面空空如也的洋葱,总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丧失了更多的可能性。

而只有当你接触到更多的知识,你才会看到未曾领略过的绝美风景。

不断打破人生的壁垒,努力去往更大的世界。

共勉。

作者:小椰子,人生必须活得swag一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